APP下载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价值分析

2022-03-12

人人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综合症冠状髋臼

刘 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 510378)

前言

髋关节撞击综合症,又可称之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其是由于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引起股骨头颈交界处和髋臼缘撞击,任何一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运动量较大青年为高发人群,患者主要表现出髋周疼痛(大腿根部、臀部、腹股沟)、髋关节活动受限(屈曲、内旋、内收困难)、关节弹响、绞索症等症状,在长期不愈的情况下可累及脊柱,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1-2]。对于怀疑为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一般需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来予以确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 光线片、CT、MRI 等,其中X 光线片、CT 在成像方式和图像重建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而MRI检查对于髋臼盂唇和股骨头软骨裂伤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适于临床诊断,但对于不同MRI扫描方式对诊断结果影响作用研究成果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探索[3]。本次将以我院82 例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一步分析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诊治的82例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 例,女性34 例,年龄25 岁~58 岁,平均年龄为(41.58±5.17)岁;病程5 个月~11 年,均值为(5.69±1.48)年。病变部位:左侧髋关节病变患者有28 例(占比34.15%),右侧髋关节病变患者有34 例(占比41.46%),两侧髋关节病变患者有20 例(占比24.39%)。

纳入标准:(1)入选者表现出臀部、髋部、大腿根部内侧等部位疼痛不适,伴有关节弹响、绞索等症状,符合髋关节撞击综合症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齐全;(3)年龄25~58 岁;(4)患者有自主意识,有理解、判断能力;(5)了解研究目的、意义后,自愿参与配合开展各项工作,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因髋关节外伤、股骨头坏死导致髋关节疼痛不适者;(2)伴有心、肝、肾严重脏器功能损伤;(3)伴有语言交流障碍、精神类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4)临床资料部分缺失者;(5)存在MRI检查禁忌症者;(6)有髋关节手术史者;(7)拒绝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在对入选者开展MRI 检查前,将有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指导,告知患者检查方法、目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增加受检者对检查的了解度,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并对于情绪状态不佳患者进行安抚,使检查可以顺利有序进行。本次研究所用仪器设备为GE 1.5T SIGNA HDxt 磁共振成像仪及其配套体表相控阵线圈,在确认仪器运转正常前提下,指导受检者呈仰卧姿势,将两侧手臂自然放置在胸前,脚尖保持并拢,之后让受检者股骨粗隆部位与线圈中心相对应,之后分别进行两种扫描方式。

MRI 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在横断面T2WI 股骨头最大层面图像上,让左右股骨头同定位线平行,调整扫描参数矩阵为256mm×256mm,视野为180mm×180mm,层间距1.0mm,层厚4mm,序列为:T2WI-FS、T1WI、PDWI。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髋关节矢状面T1W1 图像上,让受检者患(单)侧股骨颈长轴同定位线平行,序列为:T2WI-FS、T1WI、PDWI。将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评估,观察入选者髋臼唇是否存在撕裂、骨化、钙化等病理改变以及关节软骨损伤。

1.3 观察指标

比较MRI 两种扫描方式对患者伴随损伤(软骨损伤、股骨头囊肿、股骨颈疝囊、唇旁囊肿、圆韧带损伤)检出情况,计算两种扫描方式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4.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数据予以分析处理,其中用()描述计量资料,以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特征

对入选研究的82 例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均采取髋关节镜下手术,经统计发现其中伴有不同程度髋臼唇损伤(均累及前上方盂唇)患者共有76 例,占比为92.68%,无盂唇损伤患者有6 例,占比为7.32%,患者伴随损伤情况如表1。

2.2 不同MRI 扫描方式对患者伴随损伤检出情况比较

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软骨损伤(28.57%)、股骨头囊肿(100.00%)、唇旁囊肿(100.00%)检出率显著高于MRI 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MRI 扫描方式对患者伴随损伤检出情况对比[n(%)]

2.3 不同MRI 扫描方式诊断髋臼唇损伤

调查了解到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检出髋臼唇损伤患者70 例,MRI 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检出髋臼唇损伤患者61 例,诊断准确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4.475,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研究认为其主要与股骨头和髋臼先天发育异常(如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后倾、髋臼过度覆盖、股骨头形态改变、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和后天运动损伤(如体操运动、滑雪、经常蹲起活动等)有关,患者往往会继发髋关节盂唇或关节软骨损伤,进而引起退行性关节炎,还会对髋部周围肌肉产生明显刺激作用,使得患者饱受病痛煎熬[4]。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到经过髋关节镜下手术,发现76 例伴有不同程度髋臼唇损伤(均累及前上方盂唇)患者,占比为92.68%,无盂唇损伤患者仅有6例。髋关节是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髋关节盂唇位于髋臼边缘,其是环形纤维软骨结构,在横断面上呈现出三角形状。其是连接骨性臼缘和髋臼关节面透明软骨的移行区域,可以加深关节窝深度,维持髋关节稳定性,调节关节滑液,在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性退变、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时会出现髋臼盂唇损伤,表现出撕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化、钙化等病理改变。因此临床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时除了检查髋臼、股骨头颈形态等,还应结合髋臼唇结构损伤予以综合性评估,来确保诊断准确性[5]。核磁共振是临床诊断髋臼盂唇损伤的主要方法,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借助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盂唇结构,明确损伤部位,为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6]。常规性横断面及冠状面T1WI 和T2WI 扫描,让双侧股骨头同定位线平行,此种方法图像重建平面显示不理想,无法全面观察髋臼唇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会一定程度增大诊断难度,影响诊断和后续治疗效果[7]。相关研究表明,在对髋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其以髋臼唇形态解剖结构及走行进行单侧放大扫描,可以避免某一层面显示不全、不清这一问题,空间分辨率极高,能够更为直观了解髋臼唇病理改变以及T1WI/T2WI 信号上的异常变化,获取髋关节骨密度、软骨组织影像学信息,结合患者病理特征(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可以实现疾病有效诊断[8]。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种MRI 扫描方式对伴随损伤检出率和髋臼唇损伤诊断准确率,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软骨损伤、股骨头囊肿、唇旁囊肿检出率显著高于MRI 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且对于髋臼唇损伤诊断准确性更佳,体现了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对于疾病诊断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MRI 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症,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综合症冠状髋臼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关注夹腿综合症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冠状切口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