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补》中鲭鱼精与孙悟空之关系
2022-03-12汪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汪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西游补》,作者董说,撰写于崇祯末年,是《西游记》诸多续书或补书中较有影响和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一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它“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当前,学界对《西游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写作时间和叙事手法上,未对其中角色的形象及其关系做更细致的分析。《西游补》的篇幅很短,共十六回。与《西游记》往往一回或数回就降服一个妖怪不同,《西游补》全书只有一个妖怪,即鲭鱼精,其形象之诡异多变令人眼花缭乱,与孙悟空的关系更是耐人寻味。作者为什么花如此多的篇幅来描写一个妖怪?其与孙悟空的关系又到底有何特别之处?这种关系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寓意?这些都值得认真探究一番。
一、鲭鱼精与孙悟空形象之同
鲭鱼精和孙悟空的形象之间有着种种奇妙的联系,小说共十六回,可主要形象其实只有孙悟空与鲭鱼精,其他角色基本上都只一闪而过,没有什么戏份。小说的主体部分即可看作是鲭鱼精与孙悟空的斗法,但与西天路上其他简单的妖怪斗法不同,鲭鱼精与孙悟空的关系又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降魔者与妖怪的关系。
在第十六回中,虚空尊者曾道出两者的关系,两者本是天地初开时的清浊两气幻化而成。半清半浊的是人类,清过于浊的是孙悟空,浊过于清的是鲭鱼精。因此孙悟空为正,鲭鱼精为邪。由此,鲭鱼精与孙悟空同为天地精气所化,应说是同源同母。
另外,在最后一回中,关于孙悟空打死鲭鱼精的描述也十分奇怪:“但见红光里面又现出一座楼台,楼中立着一个楚霸王,高叫:‘虞美人请了!’一道红光径奔东南而去。”乍看之下,楚霸王与虞美人可视作情的象征,情妖鲭鱼精在临死时出现这一象征说得过去。不过,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前文中,孙悟空曾化作虞美人,那么这里高呼的就变成孙悟空了,高呼者又是谁呢?正是鲭鱼精,因为孙悟空化成的虞美人在前文中欺骗“楚霸王”杀死了真虞美人。也就是说,鲭鱼精与孙悟空曾经当过“夫妻”,孙悟空欺骗项羽(鲭鱼精)杀死虞美人,而孙悟空本身又被鲭鱼精欺骗。或许正如这里所暗示的那样,孙悟空和鲭鱼精是一种阴而阳,阳而阴,真而假,假而真的特殊关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鲭鱼精曾化成小和尚,哄骗唐僧将其列入门下:
忽见东南上木叉领个一白面和尚,驾朵祥云,翩然而下,叫:“唐长老,你收着新徒弟,大圣就来也。”慌得唐僧滚地下拜。木叉道:“观音菩萨念你西方上辛苦,又送一个小徒弟在此。只他年纪不多,要求长老照顾照顾。菩萨已取他法名,叫做‘悟青’。菩萨说:悟青虽是长老第四个徒弟,却要排在悟空之下,悟能之上,凑成‘空青能净’四字。”
鲭鱼精在这里同孙悟空成了师兄弟,而且排名紧紧相连,“青”字应当是“情”字的谐音,正符合其情妖的身份。这样一来,孙悟空与鲭鱼精又多了一层关系。
再看正文前的答问:“问:《西游》旧本,妖魔百万,不过欲剖唐僧而俎其肉;子补《西游》,而鲭鱼精独迷大圣,何也?”可见作者本身就未将鲭鱼精的目的与普通妖怪设置得一样,它的目标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
综上所述,鲭鱼精的形象与孙悟空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视作孙悟空的另一面。在小说中,作者屡屡将孙悟空唤作“心猿”,如第三回和第五回章回名“桃花钺诏颁玄奘,凿天斧惊动心猿”“镂青镜心猿入古,绿珠楼行者攒眉”。众所周知,其实早有人以此来判断《西游记》的主旨:“《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鲭鱼精是相对出现的缠绕“心”的“情”,由此,将孙悟空所经历的情劫看作其与内心心魔的斗争也未尝不可。
前人常说《西游补》与《西游记》之异:“是书虽借径《西游》,实自述平生阅历了悟之迹,不与原书同趣”(天目山樵:《西游补序》);“董若雨《西游补》一书,点窜《楞严》,出入《三易》,其理想如《逍遥》《齐物》,其辞藻如《天问》《大招》。身丁陆沉之祸,不得已遁为诡诞,借孙悟空以自写其生平之历史。云谲波诡,自成一子”(黄人:《小说小话》)。这样来看,《西游补》的主题倒与《西游记》是基本一致的。
二、鲭鱼精与孙悟空形象之异
按书中的说法,唐僧师徒几人是在离开火焰山后遭遇了鲭鱼精,鲭鱼精乃是情妖,将孙悟空吸入幻境,变化出种种形象扰乱其心志,最后悟空由虚空主人唤醒,才从幻境中挣扎出来,将鲭鱼精打死。
在最直接的层面上,两者自然延续了传统神魔小说中正邪黑白之对立,细思之,则孙悟空为真,鲭鱼精为幻,孙悟空为显,鲭鱼精为隐。
鲭鱼精异于孙悟空乃至其他妖精形象之处就在于其幻化。既是擅长幻化之妖,其在书中就有着许多种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整本书就是以其幻化而始,也由其幻化而终。正如在全书最后一回中说的那样:“也无春男女,乃是鲭鱼根。也无新天子,乃是鲭鱼能……也无蜜王战,乃是鲭鱼哄。也无鲭鱼者,乃是行者情。”
全书的多半人物、场景都是由鲭鱼精幻化出来的,其形象之多变复杂可见一斑。这些形象可以说是鲭鱼精的形象,又可以说都只是其形象的一小部分,它们拼凑在一起,才得以见出鲭鱼精的形象。鲭鱼精几乎从未以真身出现,但全书又无不贯穿着它的形象,它所幻化出的形象并非其本身的形象,但可以从中窥见其形象。
另一方面,鲭鱼精作为情妖,与《西游记》及相关神魔小说中的大部分妖怪也很不同,这些妖怪往往由动物或者植物成精,并表现出相当明显的相关特征(当然许多是人为赋予的),诸如鼠妖的胆小,狐妖的狡诈,狮妖、虎妖的蛮横粗豪……有研究者将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妖怪分为动物、植物、无生物三种,动植物无须多加解释,无生命物其举出的例子也是竹竿、沙刀之类。鲭鱼精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有生命却无形无相,虽然也有动物的本体,但其存在感是很弱的,作者更加强调的是其作为情妖的“情”,所以鲭鱼精有无本体并不重要,甚至可以认为其本体就是“情”。神魔小说中的妖怪总以非人的潜在面孔出现,而感情一般被认作人类才会有的,所以妖怪常是无情的。鲭鱼精本身即情妖,在这一点上,其无疑是对传统妖怪形象的反拨。
于孙悟空而言,其异于鲭鱼精的地方在于其身上“妖气”的消退。表面上他依旧是那个无法无天、古灵精怪的美猴王,但仔细想想,他的种种行为都变得莫名其妙、不合逻辑(如果以《西游记》原书中的形象进行比较的话)。最突出的表现是其对岳飞、秦桧公案的审理,首先对“汉奸”秦桧进行了控诉:
行者仰天大笑,道:“宋太祖辛辛苦苦的天下,被秦桧快快活活儿送了。”秦桧道:“今日这个人脓酒忒不快活。咳!爷爷,后边做秦桧的也多,现今做秦桧的也不少,只管叫秦桧独独受苦怎的?”行者道:“谁叫你做现今秦桧的师长,后边秦桧的规模!”
之后,孙悟空又拜师岳飞,心甘情愿甚至迫不及待地要做他徒弟:
行者慌忙起下正殿,侧着身子打一拱,道:“将军请!”到了阶上,又打一深拱。刚刚进得帘内,好行者,纳头便拜,口称:“岳师父,弟子一生有两个师父:第一个是祖师;第二个是唐僧;今日得见师父,是我第三个师父,凑成三教全身。”
张口君臣,闭口忠义,除了名字以外,俨然一副儒士的口吻了,倒颇有作者注我之感。这些且不说,卑躬屈膝地对着一个初次相见的凡人,这又岂是齐天大圣会做的事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前期本来就是与天庭作对的妖怪,取经路上虽不说善恶不分,可对那些正气凌然的人物似乎也是调侃戏谑居多。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还带有强烈的神性和妖性等非人的特质的话,《西游补》中的孙悟空除了一副凶神恶煞的外表,已经非常接近人了,而且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儒士。因此,与其说孙悟空与鲭鱼精是神魔对立,不如说它们是人妖对立。
三、二者关系的寓意与旨趣
无论是《西游记》还是《西游补》,都相当明显地受到了佛教观念的影响。孙悟空与鲭鱼精的关系,亦可从此方面进行分析。
孙悟空作为真实与正义的一方,经过与幻觉邪恶的鲭鱼精的争斗,获得胜利,这本身就是神魔小说中屡见不鲜的套路,这一套路也符合基本的佛教伦理。
另一方面,两者间的同源共生却有些令人费解,既是正邪对立,强调其同源共生的意义在哪里呢?其实仍旧应从佛教的角度来思考。有研究者就将因果圆满的叙事功能视作佛教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主要影响之一。佛教十分强调因果循环,借此来宣扬其教义。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之说本是为了让民众敬畏鬼神、心存善念,可这在小说中就天然地形成了一种叙事手段,最典型的例子可数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转生的故事。此说法肇端于《新编五代史平话》,说的是汉高祖建立天下后杀了三大功臣:韩信、彭越、陈豨。这三人因蒙冤而愤恨不平,于是去天庭告状,天庭见此让这三人分别投胎为曹操、刘备和孙权,去瓜分汉室江山。这个故事影响很大,后来又几次被小说家采用,一是《三国志平话》,一是《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前文已经说过,本书中真正重要的角色只有孙悟空和鲭鱼精两个,小说家认为简单的正邪对立犹不足以揭示二者的关系,于是往前追溯,在最后一回道出了二者的同源共生。正因为有同源共生的“因”,才有今日争斗的“果”,这样一来,就使二者之关系脱离了简单的正邪之争了,而且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圆满。
另外,《西游补》与《西游记》的主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致性,即对心魔的克服。“心魔者,烦恼魔也。烦恼之恶魔,能贼害世出世之善法,故曰心魔贼。”心魔,顾名思义为心中之魔,佛教修行分内外,对内追寻内心的纯净,对外恪守戒律,但总体而言更强调向内。佛教修炼的过程就是摒除杂念的过程,七情六欲自然也在其中,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对象。
心是身体的一部分,心魔自然也应从中发出,没有心就没有心魔,所以心便是心魔之来源。由此而言,鲭鱼精作为孙悟空的心魔,他们同源共生的关系就顺理成章了。这一类似的情节其实在《西游记》中也曾出现,“真假猴王”的故事亦可视作心魔的驱动。鲭鱼精、六耳猕猴与孙悟空的关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假猴王代表的是野性,而鲭鱼精代表的是情。作者在正文前的答问中引用孟子的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也足资证实这一点。
四、结语
无论如何,《西游补》是一部奇书怪书,即使是放在众多中国古典小说中也有其独特之处。
以鲭鱼精的形象而言,鲭鱼精是全书唯一的妖精,其形象的复杂多变、独特怪异是在一般的神魔小说中难得一见的。孙悟空的形象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以及由此牵引出的续书与原书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鲭鱼精与孙悟空的关系之特别也远远不同于一般神魔小说中降妖者与妖怪的关系,既彼此对立又同源共生,这也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神魔小说中两者的关系。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49页。
②⑤⑥ 〔明〕董说:《西游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3—74页,第41页,第43—44页。
③ 〔明〕谢肇淛:《五杂组》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46—447页。
④ 秦娟:《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河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⑦ 刘书成:《论佛教文化影响下古代小说的三大功能》,《社科纵横》2000年第1期,第45—48页。
⑧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第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