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评
2022-03-12蒋俊芬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主要围绕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共同富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理念、共同富裕与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成果有亮点、缺重点、少焦点。深化和丰富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研究,应在增强理论研究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同时,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會;共享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124.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2.01.004
党的十九大规划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精准扶贫战略收官、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历史新阶段,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思想的学术研究,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开展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研究和从实践层面探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在学术界保持了一定的热度,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关于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研究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长久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新时代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进的征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体现在共同富裕方面,共同富裕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2]有学者指出,新时代是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的关键时刻,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飞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人民福祉。[3]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初心、不忘使命,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4]
●关于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
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所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有学者在分析、研究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指出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同志为实现共同富裕所进行的新的顶层设计,“共享发展理念的新顶层设计与‘先富-后富-共同’,道路的顶层设计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相辅相成”[5]。当前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目的就是“以共享推动发展转型”。共享发展理念所蕴含的时代性、人民性和科学性,对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同志关于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对“理解共同富裕和实现共同富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有学者从内容和作用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以共享为中心,以发展为落脚点,以理念为主题。在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方面,共享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共享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良性构建,进而促进转型发展,“使共同富裕在人主体方面的实现和建构既具有物质(生产力)层面上的获得感、又具有精神(生产关系)层面上的满足感”[6]。还有学者从二者的逻辑关系上指出“共享发展”是对以往共同富裕制度理念的超越和创新,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设计的同时,也描绘了共同富裕的高阶形态。主要表现为共享发展理念在“社会制度建设与设计、解决矛盾的类型与方式、人际关系的建构、目标实现路线图的清晰度”等方面提出了远超以往的更高要求。[7]
由此可见,共享发展理念是与社会主义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追求相一致的,既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又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相契合,是对以往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完善和升华。
●关于共同富裕与发展进程中贫富差距研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发展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逐利性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使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消除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大障碍之一的贫富差距,促进全体人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诉求就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的关注点和聚焦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制度改革使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私”占比发生较大变化,这是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贫富差距的最直接原因。有学者通过分析当前居民收入来源的决定因素,指出在生产决定分配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下,财产收入是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不可能是劳动收入。[8]
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差距的原因。“我国财富与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在产权制度方面的缺陷之外,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短期性、滞后性、不完全性和容易导致垄断行为等弱点,不仅会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也将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市场经济自身的自主性、逐利性、投机性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市场经济自发的竞争性必然导致垄断,进而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产生贫富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9]而事实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只能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能解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均衡,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全体人民对共同富裕追寻的步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最大障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逐步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征途中,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学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并非直接关联。发达的生产力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却不能使现存的社会自动实现共同富裕。在我國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的紧要关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两极分化问题”[10],为逐步缩小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早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共同富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为突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协调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动力。对此,有学者分析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重要步骤,只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才能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11]
有学者还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有学者认为小康社会建设经历了从“小康”“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不仅仅是要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而且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追寻相一致。[12]还有学者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民至上的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享性不够、收益不平衡的问题,“尤其要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甩掉贫困帽子”[13]。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增强,进而不断增进14亿中国人的福祉。有学者根据党的十九大制定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和基础动作。[14]因为只有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才能乘势而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谋求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于共同富裕与精准扶贫的研究
当前影响我国共同富裕实现的主要因素有东西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以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等,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对此,有学者提出在追寻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底线思维即“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消除各类绝对贫困人口,使他们也能富裕起来”。
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有其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独特的价值意义。从其理论来源看,它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抓住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从实践角度来看,精准扶贫不仅是对传统扶贫理念、扶贫方式的有效发展和延续,而且是对已有扶贫理念、扶贫成果的反思和深度调整。它的提出,是解决我国新时期贫困问题的客观需要和必选路径。[15]有学者还从理论发展与创新角度出发,认为精准扶贫战略作为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贫困治理的根本遵循,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公民。这深刻体现了“为人民谋福利思想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坚守,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思与行的一致和不忘初心的坚定意志”[16]。此外,有学者还认为精准扶贫战略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意义。精准扶贫战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也就是要帮助贫困人口摸索出个性化的致富路线,最终达成共同富裕,因为“只有让贫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会更好地体现出来”[17]。
总的来说,精准扶贫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使现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战略思想。有学者分析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要使两者发生良性互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要从“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之路上的有力举措”这三个方面来辨析精准扶贫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只有关系理顺才能为现实发展提供指导意义。[18]其二,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到,先富带后富的机制和作用不会自发形成,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预。对此,新时代应该由政府来主导构建带动机制,发挥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的共同致富作用,引导先富带动后富。[19]
●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研究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阶段,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对此,有学者指出,“在我国人口众多、发展又不平衡的特殊国度里,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0]。因此,我们所追求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也不是同时和同步的,而是分层、渐进的,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跃升的多层次目标结构”[21]。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立足新时代的具体实践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布局,制定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此,有学者指出,这就从战略布局层面表明,“共同富裕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22]。
以上论断深刻表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逐步达成的历史进程。这一过程的最显著特征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从共同富裕实现的长期性来看,反映生产关系的共同富裕也是有层次、有阶段的渐进过程,“虽然共同富裕有其开端和起点,但共同富裕却是一个没有极限和终点的发展过程”[23],于是,有学者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共同富裕长期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指出“共同富裕的实现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它可以通过一个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程度不同的共同富裕目标来逐步实现,它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突出表明“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与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24]
●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若干重大关系,其中主要有“共同富裕与经济增长、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体制、既有的财产占有和收入分配状况等的关系”[25],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完善路径选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可以把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分为两个层面,即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具体来说,在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坚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更快更好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进一步加大财产占有以及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法律和政策调节力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26]从共享发展理念出发分析,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全球性难题”。坚持共享发展,“在化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27]还有学者从缩小“三大差距”视角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缩小区域差距、统筹区域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28]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的艰巨任务和明确目标。
●关于中国共产黨人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
有学者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与传承进行研究后提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习近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党的几代领导人深入把握中国国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29]有学者通过对比分析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轨迹,得出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完整的共同富裕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不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结论。[30]还有学者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共同富裕思想的内容方面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非常警惕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包括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及分目标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等等,这些经验成为新时代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导向和策略借鉴。[31]由此可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这也生动表明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实践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上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研究的对策建议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尽管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研究领域主体广泛,致使研究成果有亮点、缺重点、少焦点。二是以经验性、总结性研究为主,创新开拓性研究较少。因而导致研究囿于传统窠臼,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现象多。
●理论研究应聚焦新时代、新实践
开展共同富裕思想研究,不但要善于总结过往的理论、经验及好的做法,更要结合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艘巨轮提供航标。共同富裕思想研究,在今后迫切需要以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遵循,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增强共同富裕思想研究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为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研究、制定共同富裕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有概念。国际上对共同富裕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目标、衡量标准及指标体系。国内有关部门和学界也没有就共同富裕标准和指标体系展开研究。虽有几位学者提到过要制定共同富裕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但是也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小康、小康社会、共同富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有概念。学界和有关部门为了测定小康社会的进程,对小康的标准进行了研究。怎样判定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程度以及是否实现了共同富裕?对于这个问题,学界主要从抽象和定性的角度探讨了共同富裕,而就开展定量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应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制定共同富裕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以此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加强对实现共同富裕有关制度的研究
学术界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关注共同富裕有关的制度建设和推进情况,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稀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实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建设提出具体时间表,这和党的十九大制定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一致的。因此,新时代深入开展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以健全和完善走向共同富裕的相关制度建设为根本,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早日到来。对此,学术界应围绕以下两方面重点进一步加强研究:一是如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32]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如何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关制度。
●推动形成多学科研究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对当前共同富裕思想研究的展开,主要是以“三大差距”为切入点,侧重于通过探寻缩小收入差距的路径,来寻求减少贫富差距的具体办法,试图通过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方式达到共同富裕。在此过程中缺少跨学科和交叉性的研究成果,今后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需要建立跨专业合作,打通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学术壁垒,综合运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范式对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研究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2]刘建武.中国梦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梦[J].东岳论丛,2016,(1).
[3]李培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第一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30,250,250.
[4]李义丰.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4).
[5]顾世春.共享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新顶层设计[J].武汉: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6]韩步江.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的目标指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7]陆自荣,张颖.从“共同富裕”到“共享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创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8]卫兴华,张宇.关于坚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对话——兼析效率与公平关系上的不同观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6).
[9]王朝科.關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
[10]龚云.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
[11]程恩富,刘伟.关于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6).
[12]何自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2).
[13]肖贵清,乔惠波.改革开放40年与小康社会建设[J].探索,2018,(5).
[14]任理轩.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N].人民日报,2015-12-24.
[15]胡鞍钢,鄢一,魏星.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
[16]于海利.新时代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新要求、新困境、新方略[J].社会政策研究,2018,(2).
[17]唐步龙.改革开放40周年:从“共同富裕”到“精准扶贫”的实践与创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18]娄君庭.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19]宋焕.精准扶贫与共同富裕的关系[J].党史博览,2017,(11).
[20]薛宝贵,何炼成.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与路径探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2).
[21]魏礼群.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J].求是,2014,(15).
[22]曾灿,张秀生.共同富裕理论初探[J].广东经济,2018,(3).
[23]莫炳坤,李资源.十八大以来党对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及十九大的新要求[J].探索,2017,(6).
[24]张景明,孙武.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J].理论探索,2002,(1).
[25]王春玺,高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内涵及实现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1).
[26]邱海平.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途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4).
[27]曹亚雄,刘雨萌.新时代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及其实现路径[J].理论学刊,2019,(4).
[28]段娟.我国共同富裕进程中破解贫富差距难题的路径探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11).
[2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0.
[30]伊全胜,郭浩.共同富裕在新时代视野下的动态解读[J].理论观察,2018,(9).
[31]何爱爱.新中国70年走共同富裕道路:历程、成就与经验[J].大连干部学院学报,2019,(12).
[3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第一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1.
作者简介
蒋俊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