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 三个“历史决议”及其比较
2022-03-12王晓青韩雨辰
王晓青 韩雨辰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是党和人民正确看待历史的最好教材,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较好、理解好这三个“历史决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并以更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与责任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历史决议
中图分类号:D61;D92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2.01.00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缩影。把握好这三个“历史决议”对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洞察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与责任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于1945年5月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解决建党以后党内的历史遗留问题,清除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影响,统一全党的认识,加强全党的团结,对我们党领导全民族抗战彻底胜利、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完成于党的事业发展十分重要历史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虽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但党内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其在党内仍有不小影响,依然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面对抗日战争严峻的形势以及党内思想不统一的状况,全党必须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确保全黨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打赢抗日战争并奋力将党的事业推向前进。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在党的延安整风运动逐渐展开的过程中起草,党内开始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实事求是地分析认识党的历史,总结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党的历史、清算历史错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才能使全党上下实现真正的团结统一,继续夺取革命胜利。
1944年5月21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决定开始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期间历时11个月,最终在1945年4月正式通过。第一个“历史决议”系统总结了建党24年来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段历史,并对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决议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党的思想路线定性,指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我们党就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以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为这种结合的代表。第二部分是问题引入,简要梳理1921年到1937年党的发展历史,并阐明做出这次历史决议的必要性。第三、四、五部分是文件重点,总结了各次尤其是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领导路线的完全正确性,这是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关键与核心。第六部分从方法层面进行分析,指出关于党内历史问题的原则应该是“从团结出发,而又达到团结”的目标,全党今后的任务就是在弄清思想、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团结。第七部分进行总结,明确毛泽东同志代表的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并强调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决心。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众多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特别是使党内同志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历史维度上,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批判并纠正了我们党在抗日战争前历史上的“左”和右的两种错误思想,使党内同志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了一致的认识,对全党同志正确看待过去的革命道路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其次,从现实维度上,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1],在肃清党的“左”倾路线错误的同时,更加强调纠正党内同志的错误思想,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当时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最后,从未来维度上,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在阐述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运用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所做的杰出贡献,这就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对全党坚定信心继续开辟革命事业,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于1981年正式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解决“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科学评价党的历史和重要人物,特别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对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向改革开放大步前进,同心同德进行“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们党在由“徘徊”转向“前进”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完成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首先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就是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全国出现安定的政治局面。但“左”的和右的干扰继续存在,社会中依然存在着否定毛泽东、否定党、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重大现实问题,面对国外对中国安定团结的怀疑,在推进拨乱反正、全面启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关头,我们党必须对重大历史问题作出全面深刻的总结。这是关乎中国共产党勇气与能力的一场考验,也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能否顺利推进的考验,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回答好、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才能很好地推进。
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自1979年10月新中国成立30周年讲话发表后开始筹备,经过反复修改与讨论,最终到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实事求是地总结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纲领性文献,共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铺垫,回顾了中国共产党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第二、三、四、五部分是文件主体,以总分的逻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作出系统概括与分析,并着重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第六部分强调恢复和发展,阐述了1976年到1978年的两年过渡调整党和国家事业实现的伟大转折。第七部分实事求是地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地位,充分肯定并科学界定了毛泽东思想,特别强调将其与毛泽东晚年错误严格区别。第八部分着眼未来,梳理历史经验并指出总结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和分析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问题,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历史维度上,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从根本上肯定了建党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与成就,并科学地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概括,保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次,从现实维度上,第二个“历史决议”在否定“文化大革命”及肃清“左”倾错误的同时,客观评价重要历史事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并妥善解决了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有利于党和人民团结统一,对形成全国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从未来维度上,第二个“历史决议”聚焦“向前看”的目标,对新的阶段我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了一系列理论概括,从而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党和人民聚精会神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于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正式通过。这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保持自身纯洁性、先进性,从而统一意志,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顺利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下制定的。[4]从1921年党的一大开天辟地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到一百年后的2021年,我们党筚路蓝缕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一百年风雨兼程、不懈奋斗,这一百年里有胜利也有失败,有成长也有挫折。如果说前两个“历史决议”的重点是总结党的历史上的挫折与教训,解决了重大是非问题。那么,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就要求我们在前两个“历史决议”判断是非问题基础上,充分肯定党的成就,系统地认识我们党在这一百年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所蕴含的经验。从时代背景看,一百年的奋斗、牺牲、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也遇到一些问题,但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进入新时代,站到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时代的发展将我们推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要求我们党以永不懈怠的历史主动性回答好“怎样在前进中继续取胜”的问题,而要阐释好胜利的道理,就要求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中所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认真总结。
2021年3月中央政治局成立文件起草组,决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历时9个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最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二、三、四部分,从理论与实践两条线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历史的四个历史时期,深刻阐明了每一历史时期党的任务、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歷史意义,尤其着眼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突出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成就与经验,并重点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指导地位。第五部分,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从小到大,由内到外以更宏阔的视野阐述了我们党百年间的重大贡献。第六部分,用“十个坚持”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第七方面,着眼未来号召全党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一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创业的成就与积累的经验,尤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时期的成就与新鲜经验,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信心开拓新事业、取得新胜利的宣言书。[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庄重的时刻对我们党的一份庄严献礼,它对我们党回望百年走过的路、展望未来要走的路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历史维度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我们从整体视角出发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党的历史、树立正确党史观与大历史观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从现实维度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进行总结,有利于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塑造党光辉的大党形象。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对我们党保持头脑清醒,警惕风险挑战,继续坚持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大意义。最后,从未来维度上,总结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一百年的成就与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特别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看到新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变化,增加人民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对全党同志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奠定了基础,也对全党保持团结一致迎接党的二十大具有重要意义。
四、三个“历史决议”的比较分析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是党和人民正确看待历史的最好教材。这三个“历史决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比较这三个“历史决议”对我们理解好、把握好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坚定信心继续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继续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党和人民事业新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个“历史决议”的相同点
第一,这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无论是立足于澄清错误、分清是非,还是着眼于总结经验与成就,这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尊重历史,尊重规律,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极大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一个“历史决议”实事求是地分析“左”倾错误的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并且采取“不要否定一切”[1]的态度,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历史事实的马克思主义观点。邓小平在对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草案的意见中多次明确谈到分析历史大事和同志的功过是非“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做出公正的评价”,[5]只有这样才算尊重历史、符合历史。习近平在关于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说明中也明确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6],客观、全面、系统地分析党的历史,正确地看待党历史上的错误与教训。
第二,这三个“历史决议”都体现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三个“历史决议”中处处体现着我们党勇于面对自身错误,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的自我革命精神。无论是第一个“历史决议”在全党进行整风运动的过程中肃清建党以后党自身所犯的错误与失误,还是第二个“历史决议”在全面开展拨乱反正过程中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反思,还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直接将“坚持自我革命”总结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都能看出中国共产党具有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革命、高度重视自我革命的鲜明精神品格,自我革命精神始终贯穿在这三个“历史决议”的始终。
第三,这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回顾这三个“历史决议”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产物。第一个“历史决议”在交给中央全会之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进行了讨论。在1944年写成之后,不仅在政治局征求意见时经过了胡乔木、任弼时、张闻天等人的多次修改,后又在张闻天的稿子上先后历经了7次修改。第二个“历史决议”也在将近两年的起草过程中,组织了“四千人大讨论”,当时讨论稿达112页、5万字。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形成过程更是在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讨论,起草的文本达到75.3万字,意见反馈稿达1600多条,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三天内,又组织了10个小组讨论,最终对讨论稿进行了22处修改。
第四,这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严谨认真、对人民负责的立场。这三个“历史决议”看似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要解决不同的问题,但都坚持以严谨认真、对人民负责的立场,精益求精地起草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曾谈到历史决议案“经过三番四复的研究”还要“再拿去精雕细琢”,且其中的问题关系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问题,必须“谦虚谨慎”。[7]针对第二个“历史决议”,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这一“历史决议”中最核心的问题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关系全党全国的大问题,“要看到这个全局”[5],必须处理好,否则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5]。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三个历史决议起草更是高度重视,谈到起草好这一“高质量文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8],文件起草组不仅认真学习党的重要历史文献,而且对征集的意见与建议反复研究推敲,深入研究重大问题,中央政治局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更是多次召开会议对文稿进行审议。
第五,三个“历史决议”都着眼于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纠结于细枝末节,团结一致向前看是这三个“历史决议”的共同特点。第一个“历史决议”中明确指出全党整风学习的方针是“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1],“团结”是我们革命队伍中的一条重要方针[7],“眼睛要向前看”[7]。同样,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让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集中精力搞“四化”,并谈到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要像第一个“历史决议”起到的作用一样,使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5]而在关于第三个“历史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总的要求是“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要达到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的结果,[6]号召全党更加紧密团结从而推动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更大荣光。
●三个“历史决议”的不同点
第一,这三个“历史决议”的侧重点不同。三个“历史决议”解决的历史问题不同,前两个“历史决议”更加侧重肃清历史问题,解决是非问题,如第一个“历史决议”是解决党的历史中存在的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的“左”倾错误问题,第二个“历史决议”是解决分清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是非问题,特别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而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侧重总结经验。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当代百年奋斗的成就与经验,更重要的是站位于新时代,立足当下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来为什么能够带领人民取得胜利,在新的征程上,如何继续带领中华儿女取得新胜利。
第二,这三个“历史决议”承担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不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一切奋斗的主题,而这三个“历史决议”处在民族复兴的不同关键点上,承担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的历史任务。首先,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重大关头通过,纠正党内同志的错误思想,有效防止了革命受损,承担了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站起来”的历史任务。其次,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于我们党由“徘徊”转向“前进”的重大关头通过,清除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迷雾,统一思想向前看,聚精会神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承担了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富起来”的历史任务。最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于中国共产党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通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深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承担着全体中华儿女实现“强起来”的历史任务。
第三,这三个“历史决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三个“历史决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不同的贡献。首先,第一个“历史决议” 指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它明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是我们党的正确指导思想,为指引全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铺垫。其次,第二个“历史决议”打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好局面。它科学界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并且科学概括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强调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维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并为我们党接续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打开了统一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最后,第三个“历史决议”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形成机理。全面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飞跃的历程,系统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且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形成机理。
第四,这三个“历史决议”聚焦的视野不同。三个“历史决议”形成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临不同的历史环境,其聚焦的国内国际视野必然不同。首先,第一个“历史决议”的起草最重要的是为了在肃清党的历史上的“左”倾错误,其国内视野更多聚焦在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革命理论而必须进行的思想斗争,而国际视野聚焦在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上。其次,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最重要的目的是在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必须要解决的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其国内视野更多聚焦在对党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上,其国际视野聚焦在中国面临的落后局面,必须解放、发展生产力,赶上时代。最后,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国内国际视野更加宏阔。这一“历史决议”的起草更侧重于总结经验,它的时间维度跨越了前两个“历史决议”,其國内视野经纬全局、思想深邃,立足新时代聚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解释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来为什么能够带领人民取得胜利,在新的征程上,如何继续带领中华儿女取得新胜利。而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国际视野更加宏大,总结党百年奋斗对“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贡献,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有着胸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聚焦于为世界发展提供更新的路径选择,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0,104,110.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2.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82:444.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2,299,302,307.
[6]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1-11-17.
[7]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296,300,295.
[8]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N].人民日报,2021-11-18.
作者简介
王晓青,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韩雨辰,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