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性摄影技艺

2022-03-12马骋

检察风云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感摄影者数码

《高空作业,面对的是自己》马骋

《荷》马骋

《缩影》马骋

《黑夜中明亮的眼晴》 马骋

早期的摄影家努力向绘画靠拢,竭尽全力模仿绘画,以期跨进艺术殿堂的大门。19世纪的摄影师几乎是按照绘画的方式在工作,不仅主题取材自宗教、历史和文学作品等,同样的素材,拍摄绘画性摄影作品之前还要画草图、做道具、请模特等。拍摄完成后,要在暗房中进行复杂的照片拼接等工作。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是光线照射到被摄物表面后的反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镜头后面暗箱里的感光材料上,使感光材料感光,再经过暗房后期显影、定影、印放等一系列过程得到影像。

到了数码摄影时代,传统的暗房工艺获取影像的方式被数字影像技术所取代。这些全都属于技术性发展的范畴,其本身并不具有绘画的艺术性特质。于是,摄影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的争论就一直伴随着绘画性摄影的发展。今天,当一幅瞬间纪实的摄影作品出现在观赏者的面前时,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的是其真实性和由此带来的时间消逝后的历史感。任何历史性绘画都无法代替历史文献摄影。摄影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瞬间”的功能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今天的观众对摄影瞬间的真实性和历史感的认同也是无法动摇的,这种“顽固”的心理认同为摄影的瞬间感、历史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也是值得摄影界那些追求绘画性摄影者认真思考和珍惜的。

《百叶窗》马骋

《遺传图像》卡尔·西姆

但是,随着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电脑后期制作将绘画性摄影从早先的暗房中简单加工制作,带到数码成像的广阔世界。有人认为数码时代有两个特征:一是改变了过去摄影仅仅是对影像的捕捉,开始更关注影像的本质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内容。虽然其同样具有过去摄影所具备的记录功能,但这种记录和过去的胶片时代有本质区别。过去是被动地保留光影的痕迹,数码时代却是对这种痕迹的剖析,并融入摄影者对美的追求;二是颠覆了摄影的工作模式,传统摄影需要人们创造性发现美、寻找美、记录美,数码摄影在传统摄影的基础上更注重创造性地想象,充分发挥想象美的功能。过去摄影是记录式的呈现美,数码摄影完成了摄影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是创造性的动态美。

显然,数码摄影的第二次创作也能使摄影可以像绘画一样,成为摄影者表达个人主观情绪和内在精神的载体,从而使摄影具有了真正的绘画性。这种以技术性的进步为标志的功能,使得摄影与绘画、雕塑等一样被运用在创作中,并且不分彼此。

传统摄影需要人们创造性地发现美、寻找美、记录美,这也就是说,摄影成像技术记录了摄影者在自然与客观对象上寻找到其本身的美,并把它记录下来,本质上那是自然美。摄影者作为记录者发现并很好地运用摄影技术将其记录下来。《高空作业,面对的是自己》的构图呈现了光影、明暗的美感,是被摄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摄影者只是较好地将其技术性地记录下来。因此,摄影并不具有绘画艺术所独有的主观性、想象性与意蕴。模仿绘画的“摆拍”式的观念摄影与今天数码摄影后期二次创作一样,因其技术性缺乏元绘画媒介的表现力,仍然不具有绘画所独有的艺术美。

摄影技术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伟大的历程,它记录历史、记录瞬间、记录世间万物的自然之美、客观之美,并推动绘画艺术历史性的转型,可以说居功至伟。但当任何一项艺术要模仿另一种艺术特征的时候,就可能走向堕落。摄影无视其世人公认的客观记录性的伟大功能,而去竭力模仿绘画艺术特质时,这一尝试也同样可能走进死胡同。正如《百叶窗》表现的是一个被切割的“想象性”世界,就是一个客观世界的影像,只是被摄影者发现,同时被记录下来,这是客观美而不是艺术美。

投稿邮箱: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历史感摄影者数码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早期《三国》插图:熊清波本《三国全传》的插图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数码暗房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感的培养探究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