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里外的曹雪芹

2022-03-11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

洪 迪

(台州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曹雪芹有两位,一位在《红楼梦》里,一位在《红楼梦》外。梦外的一位,穷愁放旷而夭寿;梦里的一位,伟大高雅而永存。

《红楼梦》外的曹雪芹,留下的历史资料极少。最早最珍贵的只在各种“脂砚斋评本”的评语和好友敦敏、敦诚等的诗作里。1921年,胡适以《〈红楼梦〉考证》开创了新红学考证派。1923年,有俞平伯《红楼梦辨》,即后来受到批判的《红楼梦研究》。草创于1947—1948年,约40万言,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于1953年9月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其第五章《雪芹生卒与红楼年表》、第六章《史料编年》等,夯实了198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雪芹小传》的史实基础。冯其庸亦有《曹雪芹小传》并《曹雪芹家世新考》,且更在《石头记脂本研究》中收有《千古文章未尽才》一文。在提供“天才的诞生”宝贵史料的同时,提出“一部《红楼梦》不正是了解曹雪芹的最好依据么。”[1]最后由冯其庸统一审阅和修改定稿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3版《红楼梦》,其中1982年北京第1版的《前言》里,关于曹雪芹的祖籍,家世和卒年部分,亦系冯其庸1994年7月改定。我们下面撰述的曹雪芹传略,只是对于100年来先辈红学家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诸先生红学、曹学研究成果的采信与致敬。

史上的曹雪芹传略

史上的曹雪芹,一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盏灯笼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首先,连名字也有分歧。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是“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字“芹圃”,号“雪芹”。不过,现在通行的是他字“雪芹”,且以字行。

然后是生卒年问题。卒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壬午除夕。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3年2月12日;二、癸未除夕。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2月1日。三、甲申春。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春。按:1992年夏天,张家湾重新公布了1968年出土的‘曹雪芹墓石’,上有‘壬午’的纪年。经专家鉴定,认为墓石是可靠的。关于雪芹的卒年,原有甲戌本脂评‘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逝’的批语。还有夕葵书屋本与上述相同的批语,现在又得到墓石上‘壬午’的纪年,一事而得三证,因此雪芹卒年已可定为‘壬午除夕’,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3年2月12日。”[2]至于生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则认为他生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这样,他死时年龄,按虚岁算,第一种为48岁,第二种为39岁。

父亲是谁,也有争议。一为曹颙,雪芹是他的遗腹子;另一则为曹頫。

曹雪芹的祖籍是辽阳,后迁沈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攻下辽阳时归附,成多尔衮的下属,为满洲正白旗,当了佐领。后随清兵入关,在战争中立过功。他历任山西吉州知州、阳和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始的。不过其“包衣”奴隶身份仍不能改变。振彦的后裔,见图1。

图1 振彦后裔谱系

此后曹振彦之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姆。康熙二年(1663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之职,专差久任,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康熙旋即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并命其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于扬州。曹寅甚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康熙南巡时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在扬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快马送药抢救;曹寅故后,又特命其子颙继任江宁织造。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曹颙病故,康熙再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頫被抄家败落,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先后共历60余年。

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被抄家后才全家迁回北京。当时,他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14岁,按生于甲辰说则仅虚龄5岁。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曹頫曾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到“惟京中住宅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3]132等等。在曹家被抄以后,隋赫德的报告里也说道:“曹頫家属,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养赡,今其家属不久回京,奴才应将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拨给。”[3]188据近年发现的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一日《曹頫骚扰驿站获罪结案题本》及雍正七年七月《刑部移会》,得知曹頫抄家前,尚有骚扰驿站案,并于雍正六年结案,曹頫被枷号催追赔款,雍正七年七月,曹頫尚在枷号中。又据《刑部移会》得知曹家尚有“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曹寅之妻孀妇度命”。但以后情况究竟如何?究竟拨给了哪些房子?曹雪芹究竟住在何处?他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这些问题,统因文献无征,不能确指。不过,据周汝昌多方考证,仍可得大体情况如下。

“曹雪芹家,从雍正末年,经过乾隆改元一段时间,大约维持为期五年左右的小康局面,到此遂再次,也是最后宣告彻底败落。”[4]57他最后结束他的“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公子生活时,大约年已十六七岁。曹家在北京的最早的一处房屋,据曹寅诗句的自注,是在城内东南角的贡院附近。“这所住宅,舍南有修柯浓荫,门外有老槐参天;因为地点是靠近城角以内,所以抬头望得见参差的城郭,宅门并且是‘面寒城’而开的;宅内有小园,名曰芷园,园里有花木清阴,长渠细溜,白石苍苔,又有西堂、鹊玉轩、春帆斋、悬香阁,有桂树,有棠杜,有马樱,有垂柳……。这所宅园,当是曹世选随多尔衮入关进京以后的第一个住所。这一带本来多有明代园子,旗人们来了,就分配占居了。”稍后“似乎在西城又增添了一处”。[4]81-82

不过,曹家在彻底败落之后,究竟住在何处,现在只留下一些传说了。“有的传说曹雪芹曾住过什刹后海南岸、大翔凤胡同北口的‘水屋子’地方,并说这就是他的‘悼红轩’所在。有的传说他曾住过外城广渠门内往北、东便门内往南的卧佛寺,艺术家齐白石还曾到此寻访遗迹,绘了一幅画,并题以诗句,说:‘风枝露叶问疏栏,梦断红楼月半残;举火称奇居冷巷,寺门萧瑟短檠寒。’有的传说他曾住过西城旧刑部街,有的说他在西郊开过小酒店……”[4]83更有一位老人传说:“曹雪芹在极穷困时曾住过某王府的马厩。”[4]84

那么,穷困中的曹雪芹究竟怎样行为放浪,又靠什么谋生呢?有一则《红楼梦》旧本批语记云:“曹雪芹,为练〔楝〕亭寅之子,世家,通文墨,不得志,遂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如杨升庵所为者。”[4]95-96至于他的“科名”之有无与高下,亦无从查考。“但是清代人有的却记下过他是‘贡生’‘举人’‘孝廉’等说法”而“举人和贡生二说中,我以为后者较为接近事实。但也还不敢遽作定论”[4]104。“有一说,则是他在宗学里作过事。”[4]106“看来,在宗学里的曹雪芹不会是一位塞傅老师;而可能是一种较为高一等的杂役人员,比如抄写,助理文墨等事的‘下手’。”“曹雪芹家是获罪抄家并且又经过其他巨变的。这种家族的子弟因为被罪惩斥而沦为杂项人员,在学校里当当冷差,勉维生活,倒是很自然的事。”其任职的起讫年月,都不可考,“恐怕不会迟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后,因为这时他已移居到西郊山村去了”[4]111。

伟大作家曹雪芹是怎样创作最美小说《红楼梦》的呢?长洲宋翔凤(1776—1860年),字于庭,是乾嘉时期一位著名的常州派经学家,由他这里也传出一件颇为重要的“口碑”来。他说:“曹雪芹《红楼梦》,高庙(乾隆)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曹实楝亭先生子,素放浪,至衣食不给。其父执某,钥空室中,三年,遂成此书云。”[4]88对此,周汝昌认为:“这部书曾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且在早确还有过像《风月宝鉴》这类的‘雏型’初稿,则可见曹雪芹开始兴起创作这部小说的念头,是很早的事情。他在青年时代‘放浪’被钥的期间内而决定着手于这一事业,借以消遣时光,抒发郁抑,完全合乎情理实际。”[4]90

看来,曹雪芹真正以创作《红楼梦》为毕生天命的,当始于宗学当差时期,尤其是移居西郊山村之后。“香山一带传说过一句话:‘曹雪芹活着就是为了《红楼梦》。’”[4]140诚哉斯言。

因在宗学,曹雪芹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最重要的要数敦敏、敦诚兄弟二人。“敦敏,字子明,号懋斋,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比曹雪芹只小了五岁;卒于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敦诚,字敬亭,号松堂,别号慵闲子,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比曹雪芹小了十岁;卒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他两人本是胞兄弟,父亲名瑚玐(1710—1760年),但敦诚在十五岁时出给叔叔宁仁为嗣了。他们是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世孙。”[4]114雪芹在西郊时期,又结交了“一个教书馆的私塾先生。此人姓张,名字已不得其详,只知道字曰宜泉,也是旗人”。他的“身世可伤,家庭多故,嗜吟好饮,不肖不材,坎坷穷愁,孤独愤激,看其性情,也是傲骨壮怀,诙谐放达,而不为世容”[4]161。最难得的是“曹雪芹在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情形下写书”,“却有一个亲密的人,成为他的唯一的支持者。这人名氏不详,只留下一个别署,叫作‘脂砚斋’”[4]176。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期的学识、才华、旷达、生活、风貌等等,正是全靠这些亲友的诗文,速写式地传承下来的。

曹雪芹“这个人是有趣极了”。“他善谈,会讲‘故事’。只要他高兴起来,愿意给你说,那他可以说上一天,说者不知倦,也更能使聆听者忘倦。裕瑞《枣窗闲笔》记载过:‘其人(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4]119敦诚写过一篇《闲慵子传》用以自况,其中有云:“常经旬不出;……或良友以酒食相招,既乐其人谈,又朵颐其哺啜,亦出;出必醉,醉必纵谈。然谈不及庙廊,不为月旦,亦不说鬼。”这是“谈约”三章:一不谈朝廷政治,二不谈人物短长,三亦不说鬼。而多才多艺的曹雪芹,“在敦氏弟兄等人心目中,首先是诗人”。“敦敏在曹雪芹生时的诗句说他:‘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在他死后的诗句说他:‘逝水不留诗客杳,登临空忆酒徒非。’”[4]127“而敦诚独称曹雪芹:‘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4]132敦诚更有一则“佩刀质酒”佳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秋末,曹雪芹来到北京城里,是去访问住在槐园的敦敏的。因为客居睡不好,这天绝早便起来,可是主人家上下都还在梦乡。偏进城时天热衣单,夜来冷雨,清晨便觉朝寒透骨。正好,“肚里无食。嗜酒如命的曹雪芹这时什么都不想要,只想一斤热酒”。“正在难解之际,忽然有人披衣戴笠而至,——全出意外,不想是敦诚来了!敦诚大概也是自己在这个天气里难以排遣,就凌晨冒雨来找他的哥哥敦敏的。他万不料雪芹会在这里。雪芹也绝想不到敦诚在此刻此境中出现。两人都惊喜称异不置。当然,他们用不了几句话”,就“会心一笑”,径往附近的一个小酒店去买酒自饮,其乐何如。然而,“给今天这场意味特别的邂逅相逢增加了戏剧性的趣味的,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俩都没带着钱”。于是,“敦诚就把随身的一把佩刀解下来向酒店作质押”。而雪芹更“不禁高呼大叫,连称‘快哉’!酒兴相乘,诗思泉涌,当时就口占长歌一首”,“当场击石作歌,琅琅而吟,把他的激动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惜我们今天只能见到敦诚答和的一首《佩刀质酒歌》了。[4]195-197

在创作《红楼梦》期间,大作家曾经南游。“雪芹前往江南,似非一次,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南京好像已有他的足迹,所以二十二年(1757年)敦诚寄怀诗句,正劝他不必远游——‘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但到了二十四年秋天,他由于生计的艰难,为了著作的传布,还是不得不下决心,再度前往。这时,有人对雪芹也加紧注意,在形势不利的考虑下,敦诚兄弟也同意了他南游的打算,如此可以暂避风波,保全书稿,因此反而赞助雪芹料理南行的一切准备。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有此嗣孙引为欣慰。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常在扬州的肖像画家云间陆厚信(字艮生)者,来游南京,曾入尹府,见到雪芹,十分倾慕,为他绘了一幅小照,并写下了五行题记,其辞云:‘雪芹先生洪才河泻,逸藻云翔,尹公望山时督两江,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牍之暇,诗酒赓和,铿锵隽永,余私忱钦慕,爰作小照,绘其风流儒雅之致,以志雪鸿之迹云尔。’这就记录了一时的景况。”[4]173

然而不幸得很,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皇帝亲“幸”皇八子永璇府第,“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竟尔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尹继善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尹继善毕竟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这就无怪乎敦敏在重阳节后意外地与雪芹重遇时,立即写出了‘秦淮残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这种万分感慨、无限悲伤的句子了”[4]175。

北返后,幽居西郊山村,曹雪芹潜心创作《红楼梦》,却也自得其乐。这位大艺术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能演,能唱,能弹(琴),能写,能画,还能舞剑。朋友中间,则特别推重他的两方面的成就:诗,画”[4]182。只是更贫困了。“敦诚说他穷得以至于‘日望西山餐暮霞’。”“又说他:‘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实则仅靠“卖画”充饥而已。[4]183传说他“没有钱买纸,就把旧年的皇历拆开,把书叶子反过来折上,订成本子,字就写在皇历的背面”。“奉宽《兰墅文存与石头记》注[十一]也说:‘故老相传撰红楼梦人为旗籍世家子,书中一切排场,非身历其境,不能道只字。作书时,家徒四壁,一几一杌一秃笔外无长物。’”[4]159但是张宜泉有《题芹溪居士》诗曰: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有的研究者根据‘苑召’的话,而疑心当时皇家画院曾来召聘曹雪芹,而为雪芹拒绝。”[4]185宁可饥寒交迫,不当皇家“金丝雀”,矢志担当写成《红楼梦》的天命。

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的身体也觉不如往年,精神颇见委顿”。这年三月初一,是敦诚的三十整寿,向雪芹发出委婉的邀请:“上已前三日,相劳醉碧茵。”而雪芹竟因“贫病忧煎”而不能赴约。“今年春末夏初起,北京城厢郊区,出了一桩百年未有的大事,痘疹成为惨祸。”“雪芹的友人家,遭此痘灾的,单是敦家一门就是五口”;“张宜泉家兄弟两支小孩中也是四口剩一”。“雪芹只有一个爱子,是前妻所遗,孩子又好,又怜他失母无依,所以特别珍惜,也是雪芹穷愁中唯一的一点挂心悦意的骨肉”。可是,“哪里有雪芹幸逃的‘命运’在?他最怕的事终于临头了:他的爱子染上了痘疹。雪芹哪里又有力量给孩子‘饵牛黄、真珠无算’?只有眼看病儿日近垂危。其时约是秋天,竟然不救”。而“忧能伤人,再加上各方面的煎迫烦劳,不久雪芹自己也就病倒了”。且“由秋天起,日益严重下去”。按现已考定的说法,正当壬午除夕,即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2月12日,“别人家正是香烟爆竹、笑语欢腾的时刻,雪芹在极其凄凉悲惨的情境下离开了人世”![4]202-203他“身后只遗下一位后续的夫人;几束残稿,笔砚零落,备极萧条凄惨。三二朋友,赙赠相资,草草殡葬。西山某处,荒坟一角,衰草寒烟,便是这位文学巨人的归宿之地”!好友敦诚当时写下两首挽诗。其一云: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垅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4]205

书中的曹雪芹亮相

这里所说的书,仅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3版《红楼梦》。该版标明:(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而且专指曹雪芹所著前八十回。

其实,书中的曹雪芹亮相,也有两位。一位是作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书中主角情幻中的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将在人物评传中作专题研讨,兹不赘。另一位则是书中各色人等的言行的集合总体。无论是贾雨村言、甄士隐行、林黛玉说诗、史太君掰谎,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让曹雪芹亮相。于是,我们便从书中得知:曹雪芹是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创造性的大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超前的小说学家;一位大诗人,最佳的诗学导师;一位杂学兼收的全才,球面放射的大艺术家。

真正的国学大师,创造性的大思想家。国学即中学,是西学东渐后新起的名词。曹雪芹生活在清代的雍乾时期,当然不知道这个后来的新名词,但他却是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国学的核心是哲学思想,且在精神上是三学(教)合一。包括当时正在编修的《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且兼及医卜星相等等杂学。《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有述旧编新的神话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5]2女娲补天的神话是古已有之的。《淮南子·天文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6]27而其《览冥训》又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沉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熏万物。”[6]65又,“大荒山”一名,见于《山海经》。其《大荒西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7]至于“无稽崖”“青埂峰”云云皆为曹雪芹自创。且作谐音寓意,如“荒唐”“无稽”“情根”等等。

曹雪芹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这几则神话融会、改编,更予以大大发展。于是紧接着说:“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经过一番苦求,“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且“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大块石上的大篇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5]2-6。

这个以玉为中介的石、人幻变历劫的故事,是书中新编的第一个神话故事。第二个神话故事是第五、六回警幻仙姑导引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叙述金陵十二钗宿命,“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梦游中贾宝玉先见到“太虚幻境”,石牌坊上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进入二层门内,见到几处写着“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等等。遂至“薄命司”约略随喜。见了一些题字的画。有“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副册”“正册”等。在“正册”看到“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又携至一室,闻一缕幽香,名“群芳髓”。乃捧上茶来,名曰“千红一窟(哭)”。设酒馔,酒名“万艳同杯(悲)”。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演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词曲。缓歌曼舞,美妙绝伦。最后是[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下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5]63-74

歌毕,还要歌副曲。“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止唱,“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警幻还说了一番“好色即淫,知情更淫”,“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云云。又说:“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至次日,与可卿难解难分”。因携手出游,至“迷津”,被夜叉海鬼拖了下去,大喊“可卿救我!”[5]74-75

第三个神话故事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耦合。就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甄士隐夏日梦至一处,“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甄士隐跟着听见那僧笑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5]6-7。“金玉良缘”故事则见于第八回“比通灵”。那天,“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见薛姨妈,再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是宝钗先要看“通灵宝玉”,引出莺儿提到金锁。看了宝玉与金锁之后,宝玉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堑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5]102-105

这三个神话故事串联一气,涵蕴哲理宏深。再附加上两则社会历史现实故事,便更圆成《红楼梦》哲学思想的核心。一则在第二回,是贾雨村对冷子兴大谈“正邪两赋”论;另一则在第一回,是跛足道人在街前口念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为之所作的“解注”。

所有这一整套神话和准神话故事,显然深蕴着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大要有三:“色空思想”“悲剧宿命”“真假莫辨”。对此,现代的读者与红学家们多持批判否定态度。其实,倘若秉持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从《红楼梦》的实际出发,便能洞见曹雪芹哲学家思想的正确与超前。

不错,“色空思想”“悲剧宿命”等皆与佛学有关。《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①详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海市佛教协会教务组印行,1981年,第23页。什么是“色”“空”“法”?“色”,佛学指一切能使人感觉到的东西。相当于“物质”“因缘”“关系”概念。在《红楼梦》,在常人,也指美色,女色。“空”,佛家指事物的虚幻不实,如梦假象。《维摩诰所说经·弟子品》云:“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8]“法”,佛家泛指一切事物,如称“万法”“一切法”等。“法”与“色”义相近;而“空”与“无常”亦相通,佛家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居,绝无常住。《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9]

那么,为什么“诸法皆空”“色即是空”呢?其论证主要有“因缘”论与“无常”说。“因缘”系“因”与“缘”的合称,泛指一切事物生灭所依赖的原因与条件,主要指内因与外因。因缘相合,生起万物,是谓“因缘和合”,亦即结成关系。《俱舍论》卷六:“因缘和合,诸法即生。”法、色皆为因缘、关系、客观存在。倘若双方或多方分散了,不结合在一起了,便因缘、关系、色、法都不存在了,所以“诸法皆空”,“色即是空”。倘若变化到此为止,便是佛家的客观唯心主义解释。实际上,现有的因缘、关系解散了,新的因缘、关系又“和合”了,又即刻组成了新的色、法。只是色、法在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永远处于量变质变的长过程中罢了。曹雪芹以亲身经历为基底的在《红楼梦》中神话化意境化了的说法是:顽石、美玉、贵公子、出家和尚,又归于大荒山顽石,是一种真切的甜美又痛苦的“悲剧宿命”的“无常”历劫。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亦不过是同此一劫。他所经历的离合悲欢,真乃字字滴血!他这本伟大的最美小说,虽不时出现情幻场境,实系特殊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真切而深广的社会历史呈现。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的人,总是处于异化与复归的历史过程中。

与此同时,还有二则引人瞩目、饶有趣味的哲学故事。一则是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中湘云、翠缕两人间“论阴阳”的“对话录”。湘云在答话中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个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一个树叶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阳覆下的便是阴。”最后翠缕算是领会了,她说:“姑娘是阳,我就是阴。”“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这篇“阴阳”论真是既全面深刻又通俗生动。另一则是第二十二回“悟禅机”。起因是点戏、听曲文、打趣、口角在宝、钗、黛、湘之间引起的不愉快。宝玉细想自己反“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着《南华经》上“无能者无所求”“山木自寇”等语,又想起《寄生草》中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禁大哭起来;遂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又填一支《寄生草》于偈后,曰:“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当夜就被“来视动静”的黛玉拿走,次日又与湘云、宝钗三人来找他。黛玉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又比出南宗六祖惠能的语录来。宝玉才笑道:“谁又参禅,不过是一时顽话罢了。”[5]257-260这可算是大观园里一场小小的庄禅哲学活动了。所有这一切,难道不足以雄辩地证实书中的曹雪芹是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创造性的大思想家吗?

伟大的小说家,超前的小说学家。总体性印象式的证明只有一句话:请反复品读前八十回《红楼梦》。这里只概略探讨,这位伟大小说家同时是超前的小说学家。《红楼梦》的第一回、八回、五十四回中,或由作者直陈,或借人物之口说,都有着曹雪芹小说学的亮相。总其大要有二:

其一,倡导情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途径与方法。第一回开卷就说:“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第一回又说到“大块石上”记着此石“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5]1-4而在第八回“比通灵”中,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5]103

看来,曹雪芹的情幻现实主义,首先以“实录其事”记着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且因处于旧时代不得不“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带有批判因素。而小说的素材与人物原型多为作者亲历亲见,故此确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基底。但又绝非什么“自叙传”[11]98,或者“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11]289。而是作者“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追求“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有些趣味”,更“可使闺阁昭传”的传奇,一部绝世的小说美创造。其最大的特色是“大旨谈情”而现之以“梦幻”。比照现代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或者称之为情幻现实主义倒颇为恰切。因其虽作“梦”“幻”种种表现,而实系以情感逻辑贯穿其间。

其二,践行活人即典型的创作原理,反对“千部共出一套”的公式化。第一回在解答空空道人质疑时,石头答道:“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5]5“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第五十四回又有老祖宗“掰谎”。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5]644发了长篇大论。其实,一部《红楼梦》便是合金钢铸成的活样板,写了近千个人,鲜龙活跳的典型人物亦不下四五十人。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李纨等等这些大活人,从当时到如今,哪个找不出一大群相似的人来。其实,曹雪芹在小说学上最要紧的只用事实说了一句话:活人即典型。

大诗人、最佳的诗学导师。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诗139首,够编成一本诗集了。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间或有一些代人拟作,为数不多。但是古代小说中,作者代人物拟作,却并不少见。更有如《红楼梦》第一回中所批评的:“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思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5]5曹雪芹却一洗此种恶滥。所写各个人物的诗作,悉皆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的此境此情,大有利于合情合理地塑造个性化的典型人物。即如第二十八回中薛蟠这首“女儿乐”云云算不上诗的东西,在小说中是活现人物的“好诗”。所以就拟代诗作而言,曹雪芹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拟代诗人。

而就常态诗人来说,曹雪芹亦足厕身中国诗史上第一流大诗人行列。小说中有黛玉诗9首、宝钗诗8首、湘云诗7首、宝琴诗11首,倍受奚落的宝玉诗22首,这57首当大体代表曹雪芹的水平。黛玉诗历来最受青睐的当数她悲哭吟唱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5]322-323

这首歌行是如花少女对新谢桃李春花的凄婉窃诉。实则为薄命红颜、飞谢桃李与怜恼春光三位一体的倾心自诉。诗的行进为夹叙夹诉,诉为诗之魂。诉为诗人的自白自誓,亦为其对天的揪心控诉。中间从“柳丝榆荚自芳菲”至“洒上空枝见血痕”,是人花合一的控诉。从“昨宵庭外悲歌发”至“强于污淖陷渠沟”,则为合花鸟人诗为一体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自白自誓。贯至结末:“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是自知的必然的性格与命运合成的人生悲剧。以此为诗之魂。又出之于最美的语言呈现,怎能不成为中国诗史上的杰作!贾宝玉的诗是多被姐妹们所吐槽的。其实他的诗不仅最多,而且水平亦颇高。就说第五十回这首被湘云击鼓催逼出来的《蓬莱乞梅》吧: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讶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5]592

作诗最讲求真切。真情真景真事,切合诗人实况。此诗首联起头平实,留下宽广发展余地。颔联一反一正,用了大士露、嫦娥梅,隐喻贴切,盛赞妙玉。颈联“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尤为精警妙联,末联落到诗人本身,自赞讨好兴味盎然。此诗即使放到唐宋诗中,难道算不上佳作吗?

最佳的诗学导师,主要有两个方面作证:一是香菱学诗;二是众雅女评诗。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生动地突现了为学诗黛玉的诲人不倦,香菱的苦学不厌,而且绩效颇佳。话说香菱得便进了大观园,跟宝钗同住。便拜黛玉为师,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是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是说律诗的格律。这里的虚对实、实对虚可能是传抄错误,正确的应是虚对虚、实对实。学古诗词,应该遵守格律。那诗艺本身该怎么学呢?黛玉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当是曹雪芹本人的秘诀。学诗首要的是读书。读古人好诗。多读比多写更重要。学写现代新诗,则要加上百年新诗和外国现当代大诗人的好诗。香菱向老师先后交了三首习作。其一为:“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胆子去作。”其二云:“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其三曰:“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5]562-569

《红楼梦》起了多回诗社。每回作诗后都要评比一番。最早是“海棠社”。对于钗黛两首命题步韵七律,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衡稿。”紧接着是持螯赏桂咏菊的一社。李纨说:“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前三首皆为黛玉作品,但末后却来了“《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其咏曰:“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后来又有填词的一社乃有宝钗《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5]429-850

杂学兼收的全才,球面放射的大艺术家。宝玉写字,钗黛们代写。惜春会画画,宝钗画道更精。“病补雀拿裘”“巧结梅花络”“茶品梅花雪”等等,尽皆表现曹雪芹的多才多艺。贾母的善布置闺房、擅品笛音等也是曹雪芹的化身亮相。便是“敏探春”“时宝钗”的治家经济改革,“俏平儿”的行权“决狱”,都是号称“无事忙”者的真本领。就连“协理宁国府”的王熙凤威风凛凛所行的那一套,何尝不是曹雪芹在纸上的小试牛刀?总之,前八十回《红楼梦》中亮相的曹雪芹,的的确确是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创造性的大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超前的小说学家;一位大诗人,最佳的诗学导师;一位杂学兼收的全才,球面放射的大艺术家。

鸡生蛋,蛋生鸡,终归是鸡蛋孵出唱白天下的大公鸡。毕竟是人类史上最美的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不朽的曹雪芹——中华民族最自豪、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猜你喜欢

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红楼梦》的“形影叙事”与曹雪芹的自我形象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