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022-03-11杨艳英刘红梅龙海丽涂红梅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住址病区人力资源

杨艳英,刘红梅,龙海丽,涂红梅

(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1],其是一种β 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初步命名为2019-nCoV。Huang等[2]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影像学检查肺部呈毛玻璃样改变,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3],已被国家列为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医院是收治患者的主要场所,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战场,面对突如其来的应急事件,如何建立迅速反应机制是医院及临床科室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重新配置。本科在现有人员编制情况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最大限度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确保防控工作与正常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1 临床资料

肝胆外科护士共28 名,均为女性,年龄20~51岁,其中 20~25 岁 4 名,26~30 岁 9 名,31~35 岁 6名,>35岁9名;学历:大专7名,本科21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4名;岗级:A1~A3 8名,B1~B3 10名,C1~C4 10名。

2 合理配置、机动调度护理人力资源

2.1 护士岗级与家庭住址相结合,构建病区护士结构及住址分布图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为避免人员密集导致交叉感染,城市交通(如公交车)进行一定的调整与管制,导致部分护士上班困难,且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因此,鼓励戴口罩步行或开私家车出行。为应对这一特殊情况,科室利用绵阳市地图以绵阳市中心医院为中心,标示出每位护士居家地址、上班交通方式以及路程时间。同时,考虑合理的岗级匹配是保证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根本[4],收集岗级等信息,从而形成基于护士岗级与家庭住址相结合的病区护士结构及住址分布图,见表1。

表1 肝胆外科护士结构及住址分布图

2.2 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配置护士,结合病区护士结构及住址分布图组建二批次护理队伍 肝胆外科现有床位60张,现有患者38例,护士共28名。为集中管理患者,开放46 张床位,设置4 名护理责任组长,1名夜班组长,1名总办护士,由B-A级护士承担;3名治疗护士,1名配药护士,2名上夜护士,2名下夜护士,由C-B 级护士承担,1 名护士长,加上护士正常休息,第一批次护士共计18 名,承担目前病区临床护理工作。第一批次护士纳入标准为距离医院较近,步行30 min 以内能达到医院,或通过自驾私家车能到达医院共22名护士,再结合护士岗级匹配筛选出A级护士4名,B级护士6名,C级护士8名。其他10 名护士为第二批次备用护士,均在家待命,承担护理部、外科部、科室的应急调动,见表2~3。

表2 第一批次护士信息

表3 第二批次护士信息

3 排班模式改变

3.1 功能制与责任组长负责制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排班模式 功能制护理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流水作业的方法,这种排班方式,护士分工明确、便于组织管理、节省人力[5],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时期设置治疗护士负责分管患者输液、注射等治疗工作,配药护士不接触患者,负责在治疗室进行整体集中配药工作,节约护理人力资源且节约紧缺的医疗应急物资。然而,由于功能制护理较少考虑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对患者全面情况也较难掌握[6]。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患者的护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特点,包括患者入院、出院、出院后回访全程管理,为患者提供帮助[7],利于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时期患者及家属特殊情况排查、心理支持等,因此,设置4 名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护理责任组长落实分管床位健康宣教、疫情排查等工作。两者方式相结合既能在非常时期节约护理人力资源,也能达到对患者的全程管理。

3.2 区域负责制、相对固定护理人员 为避免护理人员全病区穿梭可能导致的交叉感染,采取区域负责制,相对固定护理人员。将病区分为老患者区(住院7 d以上患者)、新患者区、隔离区(3个单间病房作为隔离区用于疑似患者收治)。一般情况责任组长、治疗护士、夜班护士按照区域分工固定负责相对应床位患者,尽可能避免大范围区域人员流动。护士长改变传统全病区晨查房工作模式,对手术、危重、急诊等特殊患者进行指导,并记录接触患者基本信息。该方式能尽量减少护士区域流动性和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3.3 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 护理弹性排班是指护士长根据患者数量及工作量的多少灵活调动工作人员,根据护士工作能力的不同,安排不同的班次[8]。弹性排班是根据护理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排班方式,可有效消除传统排班制度的弊端,不仅确保护士的休息,且能保证各班护士与患者收治情况的匹配,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大大加深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缩小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9]。老患者组护理人力资源梯队相对固定搭配,护士长根据当日患者总数、出院人数、一级护理人数、危重患者、手术患者量机动安排第二日护理人力资源,新患者组增设一名护理组长统筹管理,每天根据医生计划安排收治患者工作量汇报护士长并进行弹性安排护士上班(暂停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在完成规范疫情筛查情况下计划安排肿瘤等限期手术、按照疫情防护措施正常收治急诊手术)。以此方式,节约护理人力资资源、发挥护士最大效能,为持续疫情防控做好人员储备,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4 讨论与思考

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由于防控工作任务重、时间长,如何有效、科学进行人力资源调配与合理使用是重点。本科在2020 年1 月20 日院部发放防控通知的同时,立即启动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2020 年1 月30 日排查病区患者基本情况时一名武汉接触史且发热患者被专家组指导需立即对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医护人员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病区立即按照区域分工制排班对4名本院护士、1名实习护士,1名主治医师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同时,对照护士结构及住址分布图立即启动第二批次4名护理人员替补,保证病区工作有序进行。

在大型灾害事件中,由于灾害性质不同、救援重点不同,对人力资源需求也有所不同。大型地震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可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为赢得最佳抢救时机,需大量的医务人员、志愿者等人力资源参与救援行动[10]。然而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既要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又要减少人员流动,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节约医疗应急物资的目的,因此,更强调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11]。目前护理排班方式主要分为功能制排班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功能制排班虽节省人力,但工作机械,忽视人的整体性,对患者的病情疗效、心理状态缺乏系统的了解,患者心中无归属感[5]。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是每例患者当日的全部护理工作均由一位护士完成,具有连续性、全程性,但护理人员数量需相对增多[12],两种排班模式各有优缺点。本研究采用功能制对疫情期间患者治疗进行集中安排能节约护士人力资源、发挥护士最大潜能;同时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进行分区域、连续性管理,使责任组长护士对患者及陪护流调情况全面掌握,进一步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安全运行。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应对不同灾害临床护理人力资源应急管理模式,以期为灾害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住址病区人力资源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对 岸(外一章)
对 岸(外一章)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乞丐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