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翔的脊椎动物
2022-03-11刘俊
刘 俊
脊椎动物登陆后主要在地面活动,后来一些小型的动物爬上树,成为树栖动物。有些树栖动物逐渐远离支持物,利用立体空间,其中大多数是滑翔,只有少数能够飞行,例如恐龙飞上了蓝天成为鸟类。滑翔相对飞行简单得多,但它是一项很有利的生存技能,在生物演化中在四足动物中曾经多次独立出现。滑翔的关键是增大表面积,但是在脊椎动物中也只有少数几类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大家最熟悉的滑翔的动物还是在哺乳动物中,包括了四大类:鼯鼠、鼯猴、鳞尾松鼠及袋鼯。最著名的要数鼯鼠(会“飞”的松鼠)。当初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寒号鸟就是复齿鼯鼠,笔者长时间以为是鸟。近些年蜜袋鼯成为宠物市场中的新宠,也比较常见了,但是要记得它的老家在澳洲,是有袋类。在一亿多年前的哺乳动物中,翔兽与树贼兽都独立演化出滑翔能力。所有这些哺乳动物利用前后肢间的翼膜,即皮肤的延展来滑翔。
爬行动物中也有滑翔的,现生的代表包括蜥蜴中的飞蜥(Draco)。它的滑翔翼有点类似蝙蝠,都有骨骼支撑,但是由几对肋骨而不是前肢支撑。这种方式在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就已经出现在现今的欧洲及马达加斯加,代表动物是韦格替蜥(Weigeltisaurus)及空尾蜥(Coelurosauravus)。它们体长约30多厘米,鳞骨和上颞骨有显著的齿状边缘。肋骨向两侧延伸,形成水平的翼,最宽达15厘米左右;在奔跑时可以折叠起来。肋骨覆盖有皮肤,与今天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的飞蜥Draco很相似。韦格替蜥科是一类基干的双孔类,与蜥蜴关系很远。在大约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在蜥蜴所在的鳞龙型类这一支也出现了这类滑翔者,它们是许耐蜥科的依卡洛蜥(Icarosaurus)和许耐蜥(Kuehneosaurus)。这类动物的翼膜更窄些,有一条细长的尾巴可起平衡身体作用。依卡洛蜥头到臀部长约10厘米,发现于美国新泽西三叠系卡尼阶的地层中(大约2.3亿年前)。许耐蜥时代稍晚(诺利期),体长70多厘米,单翼宽约14厘米。当然许耐蜥还不是蜥蜴,在真正的滑翔蜥蜴中早在1亿多年前(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就已经出现,被命名为翔龙(Xianglong)。
飞蜥(上)与翔龙(下)
左图:长鳞龙化石及复原图;右图:韦格替蜥科动物的化石和复原图
地史中还有一类更奇特的动物,长鳞龙(Longisquama),时代与许耐蜥接近,可能亲缘关系也很近。它的鳞片细而窄,从背上延伸出去。不过由于延伸方向不确定,无法确定其功能。如果是水平的,可能有助于滑翔;如果是直立的那么可能就是起装饰作用了。
现代几类动物的滑翔与众不同。其中一类是金花蛇(Chrysopelea),俗称“飞蛇”,它没有在身体两侧延展的翼,而是把自己的身体压得扁平,形成凹形翼,进行滑翔。它可以向前滑翔超过百米。还有一类包括树蛙(Rhacophorus)及滑翔守宫(Ptychozoon),它们展开四肢趾间的蹼来滑翔。
鱼类中也有能够在空中“飞行”的,但是相比四足动物它们首先需要足够的动能“起飞”,然后才能够滑翔。软骨鱼中的蝠鲼有翼状的胸鳍,能够跃出水面1米多高。而硬骨鱼类中的飞鱼体长仅20多厘米,却能够在离水面4~5米的空中滑翔几百米的距离。它们飞行的关键在于强有力的尾鳍的快速摆动,它们借由产生的推力跃出水面,然后展开长而宽大的胸鳍作为“主翼”和腹鳍作为“辅翼”进行滑翔。在2亿多年前兴义飞翼鱼也演化出了滑翔能力,它们的滑翔机理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