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斑岩侵入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2022-03-11刘振华
刘振华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发东周窑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037100)
0 引 言
岩浆是一种高温炽热的粘稠状硅酸盐熔融体,炽热岩浆侵入地壳一定深度后缓慢冷却形成的岩石称为多为煌斑岩。煤层被岩浆侵入后,原煤在高温烘烤和侵蚀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含有煌斑岩、混煤和硅化煤等混合成分的复杂结构。
在全煤巷道中,受煌斑岩侵入影响,顶板裂隙发育,强度低且易破碎,导致锚杆(索)的锚固能力差,容易诱发冒顶等安全事故。本文以同发东周窑煤业受煌斑岩侵入的5100 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力学实验得到了现场煤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对现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针对性提出了支护优化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变形,为类似工程条件提供了参考。
1 工程概况
同发东周窑煤业5100 回风顺槽布置在4 号煤层,根据邻近钻孔资料及掘进巷道揭露,山4 号煤层厚度为2.67~8.58 m,平均6.09 m。煤层结构复杂,受煌斑岩侵入的影响,含夹矸1~5 层,夹矸最大厚度1.93 m,最小厚度0.23 m,岩性多为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次为粘土质泥岩、泥岩。煤层倾角1°~4°,平均2.5°。
在掘进过程中,5100 回风顺槽受煌斑岩侵入段围岩变形严重,甚至出现锚杆(索)断裂的现象,极易发生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经分析,锚杆断裂位置大多位于锚杆中下部,锚索断裂位置多位于杆尾锁具及让压环位置,锚杆破断存在拉伸破断、剪切破断两种情况,锚索主要表现为剪切破断。为保证巷道的稳定性,需对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2 巷道围岩变性破坏特征
煌斑岩侵入煤层主要有3 种形态,分别为局部煌斑岩侵入、单层煌斑岩侵入及多层煌斑岩侵入,其中单层煌斑岩侵入为东周窑煤业的主要侵入方式。单层煌斑岩侵入后,在煤层倾角较小时,侵入层会沿层面展开,在顶板上方形成一个软弱夹层,将原本完整的煤层水平分离。巷道开挖后,受采动影响,侵入层下的浅部煤层很容易与上部岩体分离而垮落,顶板承载能力降低,若不及时控制,极易出现由下而上的逐层垮落破坏现象,这也是导致5100 回风顺槽锚杆(索)破断的主要原因,其破坏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单层煌斑岩侵入下巷道破坏模式
为获得煌斑岩侵入范围内外煤岩体的真实力学强度,现场挑选大块煤岩体,在室内加工成标准岩石力学试件,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煤岩体物理力学实验结果
根据表1 可知,在煌斑岩侵入的影响下,原煤硅化易碎,较侵入前的原煤体,弹性模量下降了73.7%,抗拉强度下降了33.3%,粘聚力下降了54.2%,内摩擦角下降了29.0%,泊松比变化量不大。由此可见,受高温烘烤、侵蚀影响,煤体燃烧变质,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大幅增加,煤体强度也随之大幅度降低从而变得破碎松软,在采掘应力扰动的作用下,煌斑岩侵入段巷道围岩的变形量将不断增大。
3 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3.1 锚杆长度的确定
通过对现场巷道围岩冒落情况的观察发现,有部分锚杆存在脱落现象,说明由于围岩破碎,锚杆的锚固段位于冒落高度范围内,或锚固段部分位于冒顶高度内。锚杆的锚固段深度不足,未能完全锚固在具有承载能力的围岩结构内,致使锚杆无法控制顶板浅部离层,并逐渐超出了锚索的承载能力,顶板沿层移动并冒落,因此出现了锚杆的拉伸破断、剪切破断及锚索的剪切破断现象。
为确定出合理的锚杆长度,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根据4 号煤层实际的顶底板柱状图建立了计算模型,将由实验得出的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带入到模型中,经模拟计算得出围岩摩尔库伦安全系数S,如图2 所示。
图2 5100 回风顺槽围岩稳定性分区
根据模拟结果及摩尔库伦安全系数,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区,分别为破碎区、稳定区及安全稳定区。
1)A、B、C 区为破碎区,其安全系数S≤1.0,根据模拟结果,巷道周围出现了破碎圈,破碎的最大深度为1.3m 左右。
2)D 区为稳定区,其安全系数S 在1.0 和1.2 之间,虽然属于稳定圈,但随着时间推移,仍会发生变形,长期稳定性较差,此区域的最大深度为1.7m 左右。
3)E 区为安全稳定区,安全系数S 大于1.2,该区域及区域外的围岩长期稳定性较好,且强度较高。因此为了使锚杆能够锚固在稳固岩层中,锚杆的长度应在2 000 mm 至2 200 mm 之间,并保证稳固在稳定岩层中的锚固段长度不低于700 mm。
通过上述分析,为确保锚杆锚固段全部锚固在稳定岩层中,锚杆长度确定为2 400 mm。
3.2 锚杆预紧力的确定
锚杆的预紧力是控制顶板早期变形的关键作用力,可以压实破碎区的浮煤及矸石,减小顶板拉应力来控制离层现象的发生。在模拟中锚杆长度设为2 200 mm,锚杆间排距设为900 mm×920 mm,对比分析不同预紧力下顶板的稳定状态,以此确定出合理的锚杆预紧力。
1)锚杆预紧力为10~20 kN 时,巷道顶板的拉应力分布范围较大,在顶板上方0.7~1.5 m 范围内有几处离层现象出现。
2)锚杆预紧力为20~30 kN 时,拉应力范围减小,多处离层区域闭合,但在1.5 m 深处的顶板仍然有离层发生。
3)锚杆预紧力为30~60 kN 时,拉应力范围进一步缩小,顶板上方的所有离层都逐渐闭合,且顶板状态稳定。
通过上述模拟结果得出锚杆的最小预紧力为60 kN,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复杂,确定锚杆的预紧力为100 kN。
3.3 支护方案设计
支护采用“强力锚杆锚索+JM梁组合支护系统”联合支护。锚杆(索)均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材料,顶、帮锚杆采用500#/22mm,L=2 400 mm,顶锚杆排间距900 mm×920 mm,共布置6 根锚杆,靠近巷帮的锚杆与水平线成75°夹角,顶板W 型钢带规格为:4 900 mm×280×4 mm;帮锚杆排间距900 mm×900 mm;帮锚杆的间排距为900 mm×920 mm,采用横纵向双向加强钢护板,规格为450 mm×280 mm×4 mm;锚索采用'鸟窝'锚索,直径为21.8mm,L=7 300 mm,锚索梁规格为4800 mm×330 mm×6 mm,配套200 mm×220 mm×12 mm 钢托盘,一梁四索,眼距1 400 mm,排距1 800 mm。支护方案如图3 所示。
图3 巷道支护方案
本支护设计采用的“鸟窝”锚索,其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鸟窝'锚索示意图
与普通锚索相比,'鸟窝'锚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其索头装有保护套,可以防止锚索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出现散股的现象,便于施工。
2)锚索直径设计时比钻孔直径要小1~2 mm,可以使得树脂锚固剂在索体周围均匀分布,减少树脂消耗量的同时提供较大的锚固力。
3)图4 中,锚索“鸟窝”部分为中空结构,在搅拌过程中,树脂锚固剂进入' 鸟窝',使得树脂与锚索紧密结合,进而提高了锚索的抗拉强度。
4 支护效果分析
为准确获得煌斑岩侵入段巷道的支护效果,采用多点位移测量对巷道变形进行检测,每个测站按不同深度安装4 个测点,分别为1.5、3.0、4.5 m 和6.0 m,顶板和做帮各安装一套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曲线
由图5 可知,从巷道开挖到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巷道煤帮的最大变形量为43.8 mm,顶板的最大变形量为63.7 mm,采用新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得到了控制,支护效果良好。
5 结 论
煌斑岩侵入使得煤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强度大幅度降低,对巷道安全生产造成了影响。通过对侵入段巷道围岩煤岩体进行岩石力学实验,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变性破坏特征,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合理的锚杆支护长度和预紧力,结合现场实际确定出煌斑岩侵入段巷道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支护方案大幅度降低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巷道整体稳定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