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2022-03-11张艳

科教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张艳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更迭日新月异,5G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教育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方针政策,本研究将从5G时代新媒体视域着手,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落脚点,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剖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符合时代发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为其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既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又可以永葆思想政治教育“历久弥新”的气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5G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3.011

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9.89亿人。5G环境不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规律,也深刻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新的发展路径,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革新,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1 5G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影响

1.1实现海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

各级各类政府、高校和文化传媒公司等教育机构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打造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可谓各具特色。各种手机学习APP应运而生,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运用,为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互联网将全网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了分散资源的互联,创造了超级容量的资源库,5G时代的每个个体都是资源的受用者、创造者和宣传者,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发展使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成为现实。

1.2突破教育时间、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在课堂上以教育者的讲授为主,单方面的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受到授课时间和地点的影响。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网络的优势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学生化主动为被动,成为教育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得两地师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同共处一个地域空间内,时间和空间隔阂大大压缩,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远程教学变得触手可及,教育路径发生巨大转变,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G时代,万物互联技术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场景,可视化教学应运而生,移动设备直播教学成为常态,高品质音视频破土而出,这些趋势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必要的发展条件,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文化、爱国统一战线等理论知识,通过借助PPT、精美图片、音视频等丰富的网络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乏味为乐趣,增加教学体验的层次感,促使教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这种网络学习方式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有效性。

1.4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交互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G网络的进步,打破了学校与外界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了解社会发展和形势。网络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腾讯QQ、微博、微信、腾讯会议、MicrosoftTeams等社交软件的不断更新,为线上学习不断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更方便地与教育者交流,随时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快速获得解答,教育者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现“因材施教”。

2 5G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对5G技术和教育的关系认识不足

5G是第五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和大连接的特点,实现了万物互联。202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我国主力通信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但是人们对5G缺乏深入了解,对学生来讲,5G意味着单纯的网络速度的变化以及虚拟游戏的逼真程度,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5G技术确实带来了教育环境的改变,授课方式的转变,但对如何充分利用5G技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彻底革新缺乏深入的认识。

2.2 5G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低

5G時代,传统思政教育借力现代网络技术,促进了网络思政教育发展。但是现阶段,5G技术刚刚起步,我们不能立竿见影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且二者融合度不高,网络学习资源整合不均衡等漏洞逐渐显现。理性分析现实状况,一方面5G设备的基础配套建设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备的研发到普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技术产品的发展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并未与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深度融合,缺乏专门性的思政教育软件,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库、平台不够完善。例如公众号、易班、慕课等网络平台,虽然种类多样,但也只是将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而已,缺乏创新之举。

2.3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匮乏

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者整体缺乏专业性,信息技术水平低下,未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运用。教育者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顺利开展和普及。所以说当前最迫切的是应该加强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5G技术的普及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针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更新升级对教育进行正确指导,从而提高教育者的专业技术能力。

3 5G网络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5G时代意味着万物互联的新时代的出现,运用AR/AI以及3D等网络技术,构建音视频、图像、课件、文本资料、试题等数字资源于一体的网络资源库,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发生变革。5G技术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言是一个新的机遇,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逐步得到完善和推广,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教学多元化发展。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5G网络技术的助推器功能,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影响力和辐射度。

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应该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将网络发展视为社会大环境,不能只是单纯地把线下的思政教育内容直接平移到网络平台上,而要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发掘思政教育新途径,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缩小思政教育线上和线下的差距,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转变思政教育模式,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3.2健全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教育机制体制

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是维护网络关系稳定,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在新时代5G网络环境下,制定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实际意义。随着网络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信息网络、加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2020年-2025年发布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其中就包括了依法治理网络的内容,且是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指出了对于网络直播、自媒体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办法。下一阶段,应针对网络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健全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教育机制体制,加强思政教育与网络技术的无缝衔接,依法对宣传负面信息的行为予以严惩。

3.3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想增强主阵地对青年学生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学生自愿接受知识,就必须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摒弃教条主义、死板固化的教学现状,实现思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和课程设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优化网络资源的运用和分配,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层次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在5G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教育资源和信息交互更为便捷,为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提供了契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AR、VR、MR技术,接入全息投影、智能一体机、智能学习笔、全景摄像机、移动终端等多种模态信息技术和教育设备,实现多种设备的精准互联,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协同作业,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模态教育资源,创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氛围,将学生自我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加深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思考,提升思政网络教学有效性。

3.4建立优质网络学习平台

针对大学生思想特征,抓住青少年感兴趣的内容,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和网群,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基础理论知识,国家、国际形势与政策,国家发展现状,大学生理想与担当,爱国主义和工匠精神等内容充盈在各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抢占网络主阵地,高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增强思政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校可利用网络时代优势,专门设立校园思政网站、思政微信群等,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助软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便捷和日常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思政知识。高校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积极优化、整合网络平台的教育资源,发挥平台传递性和线上沟通交流等功能,不仅可以把学生和教育资源无缝衔接起来,而且有利于师生间的学习交流,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足发展。

3.5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

5G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質量。教师要提前学习信息技术技能,解锁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者要积极学习,提升网络技术衍生产品操作水平以及高科技教学软件的运用熟练度,以确保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教师不仅要熟悉对全息投影、智能一体机、智能学习笔、全景摄像机、移动终端等多种模态信息技术和教育设备的操作流程,而且要学会熟练运用教学展示、教学互动、VR课堂情境再现等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周期,学校要引导教师定期进行信息化培训,为教师培训提供时间和资金的支持,实现信息技术人才的定向培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的新兴产物,积极发挥5G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优势,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使命,也是时代重任。身心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任务艰巨,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丰富的网络平台和网络教育资源的确从各个层面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本研究立足于5G网络时代下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利用5G网络高速发展的优势,增强思政教育内容多样性、授课方式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效果的层次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5G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研究”(项目编号:GD20XMK05);珠海市重点资助马克思主义学院(项目编号:ZH2018ZDMY-2)。

参考文献

[1]朱英.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

[2]张宏达.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60-61+79.

[3]李苗苗.新时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1.

[4]蔡苏,焦新月,杨阳,等.5G环境下的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103-112.

[5]付林豪.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1.

[6]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办公室政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