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军工单位弘扬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探索实践
2022-03-11高炳焱
高炳焱
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创新奉献
强核是事业,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报国是承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建成世界一流核工业强国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创新是法宝,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奉献是境界,无私奉献是核工业的光荣传统。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是强核报国之魂,是实现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凝聚中核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提升中核实力的重要保证。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成立50多年来,一直担负着国家重要使命。作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核动力院在“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〇九”精神的孕育滋养下,在三线文化、军工文化、核工业文化和核动力院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传承,是三线涉核军工单位的典型代表。2021年2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发布“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核动力院快速反应、立即行动,通过深入调研、查找问题,不断探索抓活学习贯彻、强化落地落实,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群体记忆,打造媒体矩阵、强化对外传播的具体做法,助推企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精神内核的传承优势。核动力院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诞生,其自身承载与逐步发展的精神文化内核,本就与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一脉相承,其精神文化共通性与价值理念的趋同,相比较于其他在精神嫁接内容、融合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单位而言,具备天然的传承优势。
工作体系完整的优势。核动力院,作为历史发展悠久、机制体制健全、产业链完整的单位群体,无论是从管理体系运营机制,还是从职工思想层面而言,都有能力、有基础、有手段投入到对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之中。
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核动力院,以其严格的管理手段和严谨、细致的工作属性,对发展历程中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尽可能完整的记录与保存,拥有大量珍贵、可供挖掘的历史素材,且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源平台与信息库,拥有极大的资源采集使用优势。
精神理念落地有痛点。调研发现,核动力院对于精神理念的落地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痛点:一是精神理念的宣传贯彻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仅仅由管理部门作为一项工作任务;二是精神文化建设落地的项目,可视化氛围营造不到位,未真正与文化建设目标达成一致,传播形式与内容需进一步优化。
优势资源利用有差距。针对核动力院文化建设的优势资源,如:现存的大量遗迹、历史手稿、健在的亲历者等等,以及当前通过自主创新,在核电、核技术应用等多领域积累的科研成果等资源的保护、利用、整合、传承、弘扬,是当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这就对从事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其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挑战。
对外宣传“立体发声”有盲区。核动力院在发展历程中,遵守保密制度等规定要求,宣传工作长期处于谨慎和警惕状态,由此也对“既响亮发声又守口如瓶”的重要性认识产生了偏差,优化整合传播手段、传播渠道、传播效力,充分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未充分重视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未能全面整合媒介资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形象和美誉度。
核动力院通过对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文化发展脉络、对三线涉核军工单位历史文化及精神文化沉淀的系统梳理,基于田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了初步规划,进行了三方面的探索实践。
抓活学习宣传贯彻、强化落地落实。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也称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等。企业精神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支撑,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做好企业文化工作,需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学深悟透,深刻把握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基本内核和核心要义。核动力院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在充分“解码”的基础上,对企业精神进行“编码”。二是大力传播,采用舆论宣传法深入人心。建立内部传播机制,通过举办培训班、可视化氛围营造、编印《文化手册》,办内刊、板报、报告会等形式,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培育和塑造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舆论环境,使其通过舆论作用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三是强化考评激励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激发员工聪明才智,加深对企业文化的学习理解,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群体记忆。群体记忆,又被称为集体记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概念,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1925年首次完整地提出,指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一个记忆的场所是任何重要的东西,不论它是物质或非物质的,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通过回忆与再现等方式,积极培养传播受众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挖掘并构建三线涉核军工单位的“群体记忆”,催生自我认同、积极行为的主动性,确保文化落地有着持续时间长,效果深刻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精神文化积淀、系统探究并建立物品、时间、事件、人物等多个维度间相互交融的关系,系统整合三线涉核军工单位的优势资源,建立完善弘扬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的资源网络体系,供精神文化出成果、出成效。在傳播对象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记忆的同时,提供尽量全面系统的内容支撑。
打造媒体矩阵、强化传播能力。在整合传播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传播渠道,打造媒体宣传矩阵。在严格执行保密管理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自媒体舆论宣传作用,努力做到“既响亮发声又守口如瓶”。深化同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机制,以独有的优势资源赢得高质量流量,并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学习,提升企业文化传播者的能力素养,以便博采众长、内外联动,使企业文化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和精华,是企业价值观的精髓。面向未来,核动力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建设核工业强国为己任,秉承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优秀品质,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争做“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为新时代核工业改革发展续写新辉煌,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责任编辑:青 松)
332250033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