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研究
2022-03-11钱媛媛
摘要:河南省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方面,既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资源要素、强大的消费需求等有利因素,也同样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总需结构存在失衡等挑战。为打造国内外双循环的战略纽带,河南必须在流通要素、开放载体、内需潜能、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协同工作,达到真正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河南;国内国际双循环;研究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布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经济大省,更是必须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一思路的研究解析,并深入研究怎样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中为开放型经济“育新机”“开新局”,发挥区位、要素、消费等独特优势,在变革与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争做榜样,在服务于全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争当典型。构建以国内外大循环为基础、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为引领的新型经济发展格局,立足点就是要做好河南省自身的工作,紧扣国家“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方针计划,积极谋划富有河南省特点的追赶型经济社会发展路线,扬长避短、固强补弱,掌握省域经济发展战略主动性,为早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展现河南担当。
一、双循环内涵
一是双循环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了满足让广大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国内需求。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到高质量阶段,党和政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因此需要借助于双循环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分配中的地位,并建立与中国群众共同奋斗美好前途相匹配的社会价值分配系统,同时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能够为双循环战略托底。
二是双循环的重点是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足够的稳固。二者是链接双循环体系的重要纽带,要想解决中国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出现的阻断、延滞等实际问题就要借助于创新驱动、转型提升、带动内需等方式,从而保证我国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双循环的战略实质上是国内外之间相互促进的循环。双循环坚持内需与外需同时抓,通过内循环支持外循环,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形势,只有建立平衡、稳定的国内供应链,保证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链接,才能更好地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借助于两种资源,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二、河南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一)贯彻党中央决策的主动作为
促进我国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经济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审时度势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定,也是打造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河南作为支撑国家中原腹地经济发展重要的经济省份,主动融入国家双循环的新发展布局,按照科学规划重新布置河南省发展新定位,既是进一步传达执行国家决策部署、借势借力谋求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河南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的主动性,同样也是加速打造我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河南的必由之路。
(二)构建发展新优势的内在要求
2020年,在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洪水冲击的情况下,河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取得了54997亿元的好成绩,体现了较强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潜力。但同兄弟省份相比,河南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繁重:大部分行业都尚处在价值链中低端、城乡发展差异、社会收入分配差异很大、城市消费潜能发掘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也亟需进一步提升。河南只有深入认识全新发展阶段所带来的新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双循环创新发展战略布局,积极促进企业加速形成发展的新优势,方能谱写中原大地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三、河南省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形势机遇与挑战
(一)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河南的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对于积极打造国家双循环新经济战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区位交通优势
河南身处中原腹地,作为枢纽的优势地位得天独厚。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高铁交通圈实现了2小时内覆盖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6小时直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而作为航空枢纽更是能2小时内覆盖全国接近90%的消费市场。而伴随中国“空陆网海”丝绸之路的高速推进,枢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渠道优越性将不断提高,成为我国中原对外开放战略高地,在连接国际大通道与衔接国内外大动脉的融合中,在拓展国外交易市场和深耕我国市场的结合中,河南能够充分发挥“循环泵”的功能。
2.要素资源优势
河南省人口与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7%和5.33%,市场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到第五位,拥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主創新发展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室等国家级产业发展综合载体,LYC高速轴承、盾构机等全球一流的技术成果,“河南制造”已应用于神州、蛟龙、高速铁路、航空母舰、港珠澳桥梁等强国重器,劳务、技术创新、产业载体等资源要素优越性明显。新的基建和其他省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抓准、抓住,很快就能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筑牢根本、为新型经济建设插上双翼。再加上中部区域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经济战略政策的叠加效果,河南将能够争取到国家政府更多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
3.消费需求优势
河南省是内需主导型经济典型省份,省内1亿人口:其中劳动力年龄人口占到65%,中等收入人群占到20%、市场经济主体占0.76%。每年有150多万的农业人口迁移到城市,而新型城镇化也处在加快转型的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逐步配套、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弱项的逐步弥补,都会产生空前的内需,这就是河南省吸引高端要素聚集的关键基础。
(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劣势
当前,安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十四五”时期,安徽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面临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产业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差异比较突出,既存在着许多深层次调控矛盾,也拥有很大的调节优化工作空间。河南省工业化发展虽然已经如日中天,但在工业化进程中仍处于中后期阶段,且全省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并不处在同一层次。第三产业的尽管发展比例大幅上升,但仍然是以传统服务性行业,如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等为主要支柱,信息软件业、技术服务等为主的新兴服务行业则占比过少,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是一项长期性任务。
2.总需结构失衡
在内需方面,2020年上半年,河南省消费总额接近一万亿,同比减少了接近11%,零售以及餐饮业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跌幅依次为7.2%和15.1%,投资领域、重点领域和三大产业投资全部呈现出增长状态,省内新开工项目实现了投资增速39.2%,在投资的作用下,我省经济恢复效果明显。在外需方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商品总额呈现二位数的上升趋势。尽管国内消费受疫情影响对宏观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投资和外需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四、河南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着力之策
构筑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大考验。河南省需要在自身调节和改革探索的基础之上,改进区域宏观调控的中长期方针,确保经济稳增长和抗风险能力的持续平稳。
这就需要我们应该正视危机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在双循环过程中于我有益的资源优势,扬长补短,既深入推进扩大内需策略,又推进供给侧结构化改革,在供求协同用力下,促进社会形成以需要带动供应、以供应带来需要的更深层次动态均衡,从而实现社会更优质、更高效、更为平等、持续安全的发展。
(一)突出流通要素,畅通双循环通道
国际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贯通与协调有利于双循环的形成和有效供应,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更是需要国际与国内实现动态的循环。我们要以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为目标,完善产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软硬件条件。
一是着力营造资源自由有序流转的良好体制环境,积极推进土地、资金、劳务、科技、大数据等重要资源要素市场化分配改革,切实突破阻碍统一市场经济制度和资源要素自由流转的体制机制性因素。
二是形成便利通达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构建以空陆双港为中心的郑州国际交通运输大门综合枢纽,积极协调国家部门与地方物流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全面升级城市综合物流通道,建立上下联通、安全快捷的综合运输网络。
三是培养现代商业的流通主体,积极争取国外主要物流集成商在河南省内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和营销基地,培养一批全国性的物流公司。通过建设“2+18”综合物流枢纽布局系统,重点发展公转铁、多式联运、仓配一体等,为制造业集群和经济贸易活动者提供全链运输服务,共同发展绿色低碳智能物流,构建专业的便捷运输服务网络体系。
(二)打造开放载体,增强双循环韧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充分利用好国内与国外的二个市场与资源,才能达成经济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势头。但现阶段国际化的资源配置仍是世界主流,当前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各国间分工合作、互惠共赢的状态。河南省作为非沿海的内陆省份,正在借助对外开放实现了加速振兴,因此必须适应国家扩大开放新局面,以更高层次的开放争取更大主动。加速构建开放强省,实现更加全面的开放,提升河南市场面向全世界的吸引力度。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中性竞争原则为指导方针,寻求市场化要素改革。健全生产便捷化、户籍制度、项目投融资体制、土地要素管理等体制机制,推进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标准的对外贸易融资自由便捷化,推动人机料法环等要素与河南省融入协调,吸纳更多优质的外商投资企业进驻河南省。
第二,积极为我国开放战略提供配套服務。利用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展览会、中国国际产品进口展览会、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室等平台载体,通过双向国际投资与交易等活动,吸引全球的先进优秀资源,并引导企业加大了与丝路沿线各国间的经贸交往与生产技术协作,开拓沿线国家新兴消费市场。
第三,建立持续稳定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强法治行政和信用政府建设,不断完善外商投资市场的准入负面清单和准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多边贸易融资规则,进一步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最大程度上缩短审批程序、时限和费用。同时,要完善和提高政府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以保障社会各种市场主体公平参加投资、公平竞争。
(三)扩大内需潜能,深挖双循环潜力
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点,在于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要素对国内市场有更强的依赖性。
首先,培养完善的内需体系。居民消费的核心问题是有消费能力和支出能力,因此需要把稳就业视为关键,通过积极拓宽就业方式,促进就业收入的稳步增加,积极拓宽市民投资理财服务途径,积极增加城市中等收入人群数量,养成有收入、敢消费的良性消费循环。通过扩大高端化、个性化、订制化、多功能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以新供给带动新型消费活动,并促进现代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新型的消费模式和产业体系,以河南创新、河南品质、河南名牌激活潜在的消费活力,从而形成供需平衡、产销一体化的生态闭环体系和新型消费系统。
其次,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发动更多力量关心经济困难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当前保持政府全部财政75%、新增财政80%用于改善民生水平的情况下,逐步完善以税费、社会保险、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试验,进一步完善利用劳务、资金、土地、数据、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的获取报酬的制度。并合理调整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
最后,逐步升级消费需求结构,努力填平消费需求的空缺。着力引进大型商超综合体和文娱项目,以提升城市高质量、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供应能力,以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要,打造中原区域消费中心。依托5G、工业互联、智能城市基础设施等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新型居民消费、潮流消费、网络信息消费等新型居民消费领域的消费形式与服务场景。
(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双循环效率
技术创新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的“脱钩”政策造成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链”的巨大风险,为了不受制于其他国家,我国必须把发展的话语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
首先,建强产业链。聚焦最具备市场优势的产业链,通过重点建设更强劲的日用农产品消费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优势产业供应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供应链,包括5G、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供应链,争取迈入强势、智能、安全的产业链,力争在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
其次,填补产业链。协调好河南省不同层次的企业之间的产业合作,借助于创新协调的互通体系,在填补企业短板方面贡献力量,加强产业发展的韧度。另一方面,积极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推进黄河鲲鹏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主动承接发达区域工业转移,积极培植一批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链。
最后,拉长产业链。促使行业内龙头部位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改造升级,逐步转型为行业的“链主”。依靠“链主”拉动配套企业、产品开发和服务机构聚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产品附加值、业务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我省传统产业提质转型,加快新型信息、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全方位加快产业集聚区“二次创新”,促使省内传统产业迎接第二春。
五、结束语
河南作为一个传统农业省份,迎来的将是倒逼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创新能力、推动增长方式转型、提升发展品质和效率的新机遇。而河南省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发展为主导、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的新型战略格局,在积极构筑双循环的新发展布局背景下,河南将迎来着物流交通实力增强和营商环境提升等新發展机会。本文提出的对策在畅通河南贸易“微循环”,夯实河南双循环基础,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方面具有相对明确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为河南如何更好构建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0.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报告(2020)》总报告组.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20 (08): 4-23.
[3]黄强.准确把握“双循环”的深刻内涵推动河南在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N].河南日报,2020-09-18 (10).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 项目编号:SKL-2021-2724
作者简介:钱媛媛(1986,12—),汉族,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经济学。
328050033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