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2022-03-11袁芳
袁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财务风险管理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企业,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优化完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在自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内控建设,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着重以财务风险管理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建设的关系,提出关于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在企业运营发展中起重要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着国有企业内控机制与商业企业内控制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作为非盈利性的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约束下所承担的市场财务风险会更高,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并实现财务资金的合理控制,为此有必要以财务风险管理为背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地位。
一、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的联系
财务风险管理同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和评价,从而保证单位财务预算资金能够达到高效流动、使用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分支,财务风险管理在对预算风险展开识别、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需要找准风险治理的恰当时机,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实现风险精准防控,避免预算资金遭受损失或浪费,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内控制度建设与财务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来看,财务风险管理属于内控制度执行范畴,内控制度的实施需要以风险管理作为工作核心,财务风险管理因此成为内控制度建设管理的构成元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员工和管理层需要严格实行内控制度,通过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和员工风险抵御能力,维持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将风险管控作为内控制度建设的构成元素。同时,尽管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控制、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单位发展战略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部分事业单位整体内控水平仍然较低,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注度不够,两者缺乏足够的联系。
二、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内控制度建设背景
首先,加强内控管理、提升内控水平成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需要建立在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基础上,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受外界因素的过多影响而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控落实度不高,单位管理的专业性和员工积极性有所缺失,无法有效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为此,需要事业单位立足于财务风险管理背景,强化内控工作的准确落实,不断提升单位财务管控水平来降低单位财务预算过程中的风险。
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在运行过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管理问题,主要原因多在于内控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在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下,事业单位处于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不完善的内控机制对事业单位平稳渡过转型期构成较大的威胁,且国内众多事业单位真正严格按照内控制定标准执行内控制度的单位数量不多,内控机制建设不完善且执行不全面,会削减内控制度本身的作用和价值。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事业单位需要尽快制定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并切实依据国内的内控标准来强化落实内控工作[1]。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对于资金使用范围的优化配置以及资金管控,仍然采用陈旧的管理手段,不利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内容和范围的多元化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实物价值管理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资金收入、支出的管理未能进行明显划分,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系数。另外由于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与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及员工业务工作兼容性不强,难以实现对财务数据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的精准管理。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侧面反映出需要全面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落实与执行,才能推动事业单位走出管理困境,促进事业单位平稳渡过关键转型期。
三、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内控意识较为薄弱
上文中提到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关系的理解存在认知偏差,未能充分确认风险管理在内控制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单位管理层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内控制度建设水平,部分管理者对内控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认知,内控制度的构建不够完善合理,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以及业务的正常运行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业务分工局面不够专业,严重影响单位内部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部分事业单位所构建的内控制度无法充分发挥应用的作用和价值,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行流于形式,无法进一步促进内控体系的延伸。
(二)内控制度建设不够科学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对内控工作的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在构建内控制度时存在制度构建不完善,或者照搬其他单位内控制度的现象,未能结合本单位实际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内控部门,同时内控工作人员配备不齐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将内控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内容混为一谈,或者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内控工作岗位,不断提升单位内部风险系数,存在较多的风险管理漏洞,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这种国有企业而言较容易出现腐败贪污现象。此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行属于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需要结合单位内外部管理环境进行强化建设,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财务控制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差,制度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性。从单位外部环境来看,内控制度建设进程整体较为缓慢,更新速度有待提高,落后的内控制度在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而从单位内部环境来看,单位管理人员更多是针对财务方面的经费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而财务管理制度仅能作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组成部分,无法真正代表内控制度来规范内控工作的落实,因而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全面也表现为内控制度的单一性,国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不具有综合性特征,这也是内控制度应用价值不高,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需要从单位整体发展角度去考虑,全面关注到单位内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2]。
(三)财务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部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于财务方面监管制度的欠缺,由于对财务监管缺乏合理的认知而导致单位内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容易出现财务监管职能、管理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管理的混乱为单位带来较大的损失,财务监管制度的实行趋于形式化,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监管的作用,而且会增加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真正完善有效的财务监督,能够帮助单位管理层更好地管理和落实财务风险防范和内控工作。另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是风险管理和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贯彻落实背景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更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需要全面加强单位预算管理,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国家财政部门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实施的建设当中,这意味着事业单位对于财务资金的使用,应当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加强财务资金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尽可能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将财政资金使用到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应用价值。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编制方法,采用更适合的编制方法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并注重对预算执行环节和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确保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目标高效实现[3]。
四、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措施
(一)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营造和谐内控环境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正确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建设之间的联系,通过持续强化单位内部相关人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来顺利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进而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效果。事业单位需要考虑自身的规模和实力,有必要建立起具备专业业务能力的财务管理团队,加强对专业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培养,从而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市场复杂的金融环境和政治局面。在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培养,包括对专业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工作的落实营造和谐的内控软环境。首先需要从人员意识层面入手,在单位内部加强对相关人员有关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层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中,通过正式的培训和潜移默化中的熏陶来不断强化所有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引导员工明确风险防控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其次从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层面入手,着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组织财务人员集中学习内控制度建设与实行方面的政策规定,并引导员工认真学习单位内部业务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落实财务管理工作。
(二)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加强预算管理
遵循财务监管高效、全面的工作准则来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对单位内部财务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全程跟进监管,明确财务资金管理职责范围,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同时有必要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将员工工作业绩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中,采取奖惩措施来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作用。另外,结合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来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方向,建立专门的全预算管理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全预算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明确全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完善的全预算管理方案,并由专业管理人员对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才能正式采取适合的编制方法,投入到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预算管理,可以发现,现阶段财务预算编制,必然要以业财融合为背景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注重对财务资金使用前、中、后全过程的编制管理,从而才能有效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4]。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财务风险管理平台
信息化时代,大部分事业单位开启信息化建设进程,为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单位内控建设水平,仍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信息化管理平台。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单位管理层准确抓取管理控制点和业务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强化管理,对单位控制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确保财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以及控制应对工作的顺利落实,信息化技术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信息沟通效率和监管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并对信息技术本身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借助信息化风险预警机制对单位内部风险进行及时应对,依据风险识别分析结果制定预先应对方案[5]。此外,为确保信息化管理平台及相关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需要配备专门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信息化系统软件或者数据库、ERP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和内控个性化需求,及时调整计算机内控流程,加强财务管理与内控管理的联系,利用系统操作权限来保证单位内部数据信息浏览安全性,对于财务数据信息的录入与更改应当设置相应的权限,注重对数据信息更改、流转环节的监管,从而有效降低财务数据信息引发的财务风险,进而提升单位内控管理水平。
(四)构建财务风险管控和监督协作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管协调运行,在财务风险识别分析、预防控制和应对处理的全过程都需要加大财务监管力度,构建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管协调管理机制,结合财务风险控制和预防的实际要求制定专门的风险防控方案,不断增强单位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尽可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财务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财务监督更是财务风险防控的关键,事业单位需要明确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财务监督间的联系才能构建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6]。在完善的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协调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沟通调节作用,掌握单位内部监察、审计的职能特点,由内而外、自上而下构建全方位协调管理体系,加强单位内外部环境风险控制和内外监督,建设全面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从事业单位重点业务领域、管理环节和防控对象等角度出发,对内控制度进行优化完善,打造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内控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强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协调管理。
(五)加强内部诚信体系的建设
诚信不仅是事业单位维持对外良好形象的关键,更是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因素,包括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内控制度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起到约束作用的关键在于约定俗成的诚信意识,单位需要明确诚信体系建设要求和标准,结合单位内控指标和内控标准来构建完善的内部诚信体系,将诚信体系的落实情况纳入财务评价管理工作中进行定期考核,不斷强化单位内部员工的诚信意识,从根源上杜绝贪污腐败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是保证财务预算资金合理使用,促进财务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财务资金全预算编制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视,只有真正明确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联系才能有效提升内控制度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慧.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21 (30): 81-82.
[2]刘娜.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当代会计,2019 (05): 50-51.
[3]唐颖.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商讯.公司金融,2018 (07): 0105-0105,0107.
[4]娄松梅.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财经界,2020 (04): 126-127.
[5]邹荣华.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 (07): 96-97.
[6]梁瑞智.数字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05): 48-49.
3793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