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2022-03-11陆凯锐

今日消防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

陆凯锐

摘要:伴随着防火技术的不断进步,民用建筑防火材料的应用也更加多样化,因此消除火灾隐患的任务更加艰巨。文章从民用建筑所实行的防火措施入手,探讨现阶段我国民用建筑防火技术的先进性与可进步性,为广大人民的安全环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01-009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生活质量飞速改善,民用建筑设计技术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国内民用建筑火灾不断发生,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属于特殊的设计项目之一,其直接关乎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而在实际中,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质量难以做到有效把控,检查频次过少,使得民用建筑的消防施工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许多设计往往只能看到工艺标准和表面设计,而对于消防设计的实用价值仍然不甚明朗,如何使民用建筑防火性能和经济性达成平衡,一直以来是有关工作人员讨论与研究的方向。文章针对消防安全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只有做好民用建筑的安全性消防建设,才能给更多的民众一个安全又稳定的生活环境。

1  民用建筑火灾特点分析

1.1  疏散人员难度大

目前,大多数城市民用建筑高度超过24m,再加上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如果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人员疏散过程中会出现混乱现象,踩踏事件的发生是极为危险的二次伤害。此外,在火灾的影响下,建筑居民普遍会存在极度恐慌的心理情绪,这种情绪会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求生欲望,迫使其迅速向安全疏散通道聚集,增加疏散难度。在以往的高层建筑火灾案例中,造成普通居民伤亡的直接原因并非火灾,而是烟雾窒息和踩踏伤亡。最后,高层民用建筑中往往有大量的老年人和幼儿,其自身存在移动速度慢、行动不便等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从建筑中撤离,造成疏散通道的拥堵。

1.2  火势蔓延速度快

民用建筑若发生火灾,一方面,由于民用建筑多采用幕墙结构,当火灾蔓延难以有效控制时,将大大增加疏通空气、控制险情的难度;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有效地处理层间火灾,有可能提高火灾蔓延速度,这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1.3  救援难度大

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由于救援窗数量不足,会使消防扑救难度增大,导致救援水平面升高,水炮、水枪等常用的消防器材不能在民用建筑高台附近使用,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周围平台不足,消防员会因为救援困难而需要爬得更高,更加耗费人力、物力,救援难度加大。

2  我国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

我国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民用建筑的安全就难以保障。

2.1  建筑材料无法满足防火标准

在我国民用建筑中使用的建筑防火材料往往是一些高燃点的耐火防火材料,部分民用建筑在前期设计阶段过度考虑经济性因素,所选择的建筑材料无法满足防火标准,此类材料虽然成本低廉,但一旦遇到火灾险情,就可能引起巨大的灾难。由于民用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復杂,导致火灾发生时难以找到消防器材,部分民用建筑的消防器材配备不合理,如果灾情一旦出现,将会延误初期火灾补救,导致致命性的打击。

2.2  建筑平面设计不当

我国民用建筑为满足城市化的需求,总体布局较为密集,过于紧密的设计可能会在火灾发生时导致相邻大楼被迫性的传染火灾,从而导致严重的连环性火灾,使火灾范围进一步扩大,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2.3  居民缺乏消防安全理念

目前普通居民难以有机会系统学习消防相关知识,没有足够的消防意识和消防知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居民的生命安全。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居民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火灾,不能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如何防止火灾发生,常做出如安装违规电器等危险举动,从而导致火灾问题时有发生,且在火灾出现之后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错失最佳的控制时间,导致火情进一步发展和蔓延。从某种角度来看,消防安全理念的匮乏是增加火灾风险性的主要因素,后续如何进一步加强建筑居民的消防安全教育,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2.4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不当

随着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一大要点。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设计可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疏散、逃生环境,并保证疏散的效率。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安全出口的间距控制、疏散空间控制等方面明显存在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将对建筑内人员的撤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应用

做好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可以大大减少民用建筑火灾的风险性,从而消除局部火灾造成的危害,使建筑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充足的保障。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民用建筑平面布局中的防火设计

在总体规划中,应合理确定施工地点,对于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重要地点的位置的安排尤为重要。不得将民用建筑物设置在甲、乙、丙级民用储液罐、可燃气体罐和近场民用建筑的可燃材料储存库之间,以保证民用建筑物的安全性。合理安排施工单位地点不仅能满足民用建筑消防性能要求,还能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幸福感。

民用建筑平面设计不能纸上谈兵,应结合多项政策和标准,如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使用功能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根据事实情况选择利益最大的设置目标。对一些公共场所和民用建筑的消防规划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项工作对于指导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火灾损失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用建筑设计必须严格遵守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相应的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认真遵守相应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在考虑防火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影响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质量的因素。

例如,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的公共场所中,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幼儿园的平面设计一般都应该更加谨慎,因为发生火灾后,根据少年儿童的自身特性,其难以准确的服从老师的指挥,这大大加重了疏散的难度。所以在幼儿园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内容,不能将幼儿园的活动场所设置在三层以上的民用建筑中。此外,还应该设计多个相应的安全出口,以确保在危险来临之际,保护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

3.2  民用建筑防火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成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性质重要的或规模较大的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大量性或一般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次要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耐火等级设计。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能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称为耐火极限。

在选择民用建筑建材过程中,开发商很难首先考虑防火性能,而是将民用建筑防火材料的价格作为核心考虑因素,大多数民用建筑公司通常仅考虑到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使得许多防火材料不能达到民用建筑和其他类型民用建筑的防火标准。

含有复杂物质的民用建筑防火材料一旦发生燃烧现象,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火灾逃生和紧急救援工作。因此,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民用建筑防火材料的防火性能,这不仅是要考虑民用建筑防火材料的特性和价格,还要考虑材料的组合搭配,从而保证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

3.3  民用建筑结构防火设计

民用建筑结构易于处理,但在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中容易忽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高层民用建筑的内墙角不应设置U型或L型,门窗的内墙角两侧相邻交叉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相邻侧的水平距离应与相邻的门和窗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当相邻侧固定B型防火窗安装在2m以下时,靠近墙体两侧的窗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其次,每层或三层的管道应用于地板,而非燃烧的物体相当于地板的阻力。每层或三层地下管线的井口均为非燃烧体,其耐火极限相当于楼地面,每层与墙分开时超过100m。民用建筑室内装修、家具、设备管理等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选择难燃防火材料,以提高民用建筑整体的抗燃性。易燃物品存放区的火灾,应当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防止近区发生火灾,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火灾蔓延。

最后,高层民用建筑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尺寸、使用功能、耐火性等因素合理设计,楼梯的位置、宽度和数量应符合安全要求。在多层民用建筑的疏散设计中,当安全疏散路线简单、宽阔的时候,才能使整个楼层的住户在发生险情的危急关头进行合理有效快速的疏散。安全疏散线路需要充分考虑每一户距离安全通道之间的距离,合理控制安全出口间距,确保建筑居民可以在发生火灾后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安全通道[1]。

目前,消防规范要求的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是在不考虑高温对钢筋的影响下的腐蚀保护。为了避免火灾后钢筋的过度变形,减少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在设计中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少火灾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結强度。《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小于普通混凝土构件,其防火性能较差,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或底面灌浆后提高耐火极限,满足防火安全要求[2]。

3.4  防火和防烟区设计

防火分区主要由防火墙、防火门组成,需要与一般建筑设计相结合。在不影响民用建筑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主要是考虑防火墙的设计,而不是门槽的设计。为避免火灾、烟雾对人员的影响,可以选择合适的防火卷帘,以减少火灾对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害,必须保持出入口楼梯及其他有关场所的交通安全,必须张贴安全出口平面布置图,并标明安全出口方向,这样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就能找到正确的疏散路线。一旦出现火灾险情,为了防止民用建筑物内的火灾蔓延,根据不同材料的耐火等级、允许的最大面积、不同的民用建筑区域等具体要求,如自动扶梯、开放式自动扶梯、封闭性直行电梯等,在防火分区的开口处,按照规定进行施工,精确计算防火分区的覆盖面积,并应与防火墙隔开,使防火卷帘和其他防火设施在真正遇到险情时能够及时起到重要作用,尽快扑灭火势,避免延误救援,造成更大的损失与破坏[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一般民用建筑都设有地下停车库,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地下停车区域需要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防火防烟分区主要是为火灾发生时无法逃生的人员提供临时安全区域,并提供及时救援。为避免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人员流动、物流、空间、内外环境、具体情况等因素,对防火防烟分区进行合理布局。结合相关的消防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原理进行民用建筑消防施工[4]。

3.5  消防给水设计

加强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施工,确保消防系统的合理安装,特别是在一些火灾易发生的场所,更应当增加自动化火灾监测和自动化灭火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灾或在火灾发生初期阶段给予有效控制。同时还应该设置总控制室,能够实时监测民用建筑物火灾的整体情况,可以利用此装置控制人员的疏散与指导扑救火势的领导型指挥[5]。

3.6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在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中,当火灾发生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有序疏散,避免因火灾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和距离是影响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按照消防规范和有关部门的科学设计,首先是大空间的安全疏散设计,大空间主要指餐厅、多功能厅、展览厅、营业厅等公共场所,此类场所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述距离可分别增加25%。其次,安全出口的间距控制也是一大重点,尤其是在特殊区域中,应当结合区域自身的功能定位进行合理设计。

4  結语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用电用火环境,火灾的发生率逐步提高,民用建筑的消防防火材料的应用与消防技术的提升刻不容缓,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引起火灾的各种因素,避免发生民用建筑火灾。在民用建筑设计的各个部分,充分利用各种消防技术,加强民众的防火安全意识,做好面对意外情况的紧急自救。同时在外部和内部做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为广大居民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海峰.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30):89-90.

[2]师丹丹.论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2):32.

[3]朱立杰.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J].居舍,2019(09):119.

[4]岳建林.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500(15):83.

[5]王薇.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08):87.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design in civil buildings

Lu Kairui

(Jiangyin City Fire and Rescue Section of Wuxi Municipal,Jiangsu  Wuxi  214000)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fire protection materials for civil buildings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so the task of eliminating fire hazards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implemented by civil buildings, discusses the advanced and progressive nature of the 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at this stage, and provides a stronger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people.

Keywords: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 civil building; application

3004500338246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