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做好火灾扑救初战五分钟

2022-03-11肖武

今日消防 2022年1期

肖武

摘要:文章根據基层队站救援人员火灾扑救初战情况分析,对火灾扑救初战五分钟时限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详细分析影响初战力量快速展开、快速处置和作战效能发挥的限制性因素,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初战五分钟完成火灾扑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而发挥首战力量最大的战斗效能,提升初战成功率和队伍核心战斗力。

关键词:火灾扑救;初战时限;战斗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01-0019-03

灭火初战是应急救援力量接到警情出动到达火灾现场后实施的首次战斗。打好初战,对于规模较小、不难扑救的火灾能够快速有效地扑救,起着决定性制胜作用;对于规模较大、很难扑救的火灾起着基础保障作用,能够为最终成功扑灭赢得主动权。

尤其是火灾扑救初战五分钟,由于时间短、任务重,第一到场力量的救援人员不可能对火灾现场有全面和细致的掌握和控制,需要消防救援人员做到快速和准确的展开,初战五分钟的战斗展开是对火灾现场的一个方面、一个部位、一个阵地甚至是一个点,但这种展开战斗部署对随后的整个战局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初战五分钟不得力,也许“遭遇战”将极有可能发展为“消耗战”,甚至最后可能出现“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不利局面。

1  打好初战五分钟的重要性

从指挥中心历年接处警记录的火灾统计中发现,消防力量到场到火势得到控制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约占62%,

6~10分钟内约占32%,11~60分钟内约占6%。由此可见,大多数火灾在第一力量到场后五分钟时间内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初战五分钟是完成灭火作战任务的“主要战场”。

1.1  “15分钟消防”标准的要求

一般建筑起火后15分钟内,起火阶段:5~7分钟内(是扑救火灾的最佳时间);蔓延阶段:7~15分钟;扩大阶段:15分钟以上。根据“15分钟消防”的时间要求:发现起火4分钟、报警和指挥中心接处警2.5分钟、接到出动命令至消防车驶离车库1分钟、行车到场4分钟、开始出水扑救3.5分钟。第一到场力量一般都能在火势蔓延阶段的7~15分钟内到达火灾现场,组织有效的扑救和控制蔓延阶段火势。

1.2  火灾现场对疏散和营救人员的要求

在一般火灾中,从起火到蔓延时间仅为7分钟,而在6分钟内实测温度已达300~400℃,这时人们已经不可能再进行正常的思维;火灾现场中的人在浓烟中会分辨不清方向,造成心理恐慌,妨碍从现场撤离。如果被困人员在10~15分钟内没有得到疏散和救助,在火灾现场高温、恐惧、茫然等心理作用下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第一到场力量只有在初战五分钟内,对现场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完成对人员的疏散和抢救工作,才能消除火势对被困人员的生命威胁。

1.3  火灾现场对车辆供水的要求

按照消防站建设标准,以3辆消防车为初战到场力量,按3辆消防车6吨水计算:3支水枪控制面积可按150㎡估算,出3支19mm水枪,出水时间为6000L/3×6.5 L/s=5分钟。因此,在初战五分钟时间内不能确保后续供水线路的畅通,延误了战机,极易导致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灭火战斗的失败。

2  初战五分钟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2.1  火灾现场秩序乱

初战五分钟火灾现场秩序乱主要表现在到达火灾现场后,战斗员对铺设什么水带,往哪儿铺设水带,分水、枪炮阵地设置在哪里等最基本的情况不清楚,易造成水带铺设错误;分水、枪炮阵地选择错误;器材携带错误等现象。导致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还是基层救援人员对火灾现场力量部署模糊、车辆分工不细、下达作战任务不及时、战斗员不清楚火灾现场基本情况而造成的。

2.2  岗位职责模糊

长期以来,基层队站重视车辆之间的协同作战,而忽视了人员的定岗定责,一个战斗员,在1月份是攻坚手,2月份可能是供水员,3月份也可能是通信员。因此,在火灾现场上的供水员在出枪灭火充当水枪手,攻坚手在后方供水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实际上班组作战单元作战能力高低与相对固定、长时间的默契配合有很大的关系,而基层队站经常面临着休假、培训、学习等人员变动情况,人员的不固定性和岗位的经常变动,直接影响到战斗员在火灾现场上分工不明确、战术不熟练、配合不默契,影响了初战五分钟快速和准确地完成任务的要求。

2.3  展开速度慢

初战五分钟,要求救援人员铺设水带快、阵地设置快、救人展开快,稍有迟缓都会造成出水速度慢、堵截不及时、火势扩大及被困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在火灾现场,一是任务分工不明确。由于是刚到达火灾现场,救援人员对火灾现场掌握不多,战斗员对火灾现场没有直观地了解,不清楚进攻路线,导致水带路线铺设错误后重新铺设、救人方法不对后重新调整等情况影响展开速度。二是人员战斗作风不紧张。在战斗展开时,救援人员看火势不大、无人员被困,有时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如放完两根干线后无所事事、怕苦怕累不愿意携带质量重的器材装备等情况也是导致到场展开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2.4  后续供水间断

就南方地区而言,火灾现场严重缺水地区毕竟是少数,而且初战五分钟到场车辆只有3~5辆,一般情况下如果供水组织到位,基本上在五分钟以内都能够确保供水线路的畅通,确保前方供水不间断。供水间断主要还是队站救援人员之间的协同分工不到位,对于一般性的火灾现场,前方有队长指挥,后方有指导员指挥,只要后方供水组织有序,五分钟之内是能够保证供水不间断的,而我们面临最多的情况是指挥员齐上前,致使后方供水只是驾驶员和个别供水员的事情,没有很好的组织供水才导致了在火灾现场上供水间断、“被缺水”现象频频发生。

3  打好初戰五分钟的重点环节

在各类火灾的灭火战斗中,由于受环境、地形、水源等客观条件制约,灭火初战力量编成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在实际灭火战斗中,战斗行动有灭火出动、安全防护、火情侦察、火灾现场警戒、战斗展开、火灾现场救人、火灾现场供水、选择进攻路线与阵地、保护物资、火灾现场破拆、火灾现场排烟等十几个环节,作为初战五分钟,救援人员不可能对这些环节都能兼顾到。因此,在初战五分钟中只要抓住2~3个重点作战环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准确侦察火情,确定主攻方向

在消防车接近现场的过程中,灭火救援人员就要开始观察,到达现场后,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找准灾情发展趋势,明确初战五分钟的处置重点。

3.1.1  要学会观察烟火,善于判断火情

一是对烟雾的判断。(1)当火灾烟气呈淡灰色时,表示火灾现场内物质尚处于阴燃阶段,为火灾初起时;(2)当火灾烟气呈黑色时,表示火灾现场内物质处于起火燃烧阶段,主要产生的是炭黑粒子,火灾现场内温度高、空气含量不足;(3)当火灾烟气呈白色时,表示火势已经控制,白烟实际上是水蒸气。(4)烟气呈蓝、白、黄等颜色,说明是危化品火灾,如钠燃烧呈黄色、镁燃烧呈白色等。

二是对火光的判断。(1)一团团火光夹带火星,多半为稻草一类火灾;(2)火灾现场产生弧光,多半是用电设备火灾;(3)火光一闪一闪,有可能是危化品火灾;(4)火光冲天几十米稳定燃烧,并有雷鸣声,多半是石油设备火灾;(5)火光时起时伏,说明火势仍在发展。

3.1.2  要果断决策,确定主攻方向

在初战五分钟的灭火战斗中,消防人员要根据观察判断,耐火等级高、稳定性好的建筑发生火灾,应果断组织内攻,快速扑救;砖木结构建筑发生火灾,应以堵截火势蔓延为主,尽快控制;钢结构厂房和大跨度大空间等易发生坍塌的建筑发生火灾,应以冷却承重构件、监护控制火势为主,慎重内攻。在确定初战主攻方向,确定战斗展开方式后,一定要及时下达战斗部署,快速、正确部署分水阵地、水枪阵地的具体位置,如果有人员被困,要讲清救人的具体小组和救人的途径、方式,避免战斗展开后阵地部署偏差导致火势蔓延,救人途径和方式错误延误最佳时机。

3.2  积极营救人员,快速出水堵截

3.2.1  “救人第一”,熟练掌握各种救人途径和方法

一般来说第一到场力量到场时,火灾还处于初期阶段,火势还没有全部蔓延,虽然也有浓烟,也面临着被救点人员数量不详、受火势威胁程度不知等客观因素制约,凭借现有的个人防护和侦察检测装备已具备一定的内攻救人的条件。一旦发现有人员被困,初战五分钟就要把人员和装备集中在火灾现场救人这个主要方面和主攻方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火灾现场救人行动,用最有效的救人途径和方法疏散、营救被困人员。常用的火灾现场救人途径和方法有:

(1)一般建筑火灾。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外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门窗等和现场的举高车辆、消防梯以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救人器材进行施救。

(2)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人员首先要利用安全出入口、阳台、窗口,以楼梯、消防梯等作为救人阵地。当建筑物内部疏散通道无法利用时,要充分利用挂钩梯、安全绳、缓降器、软梯等器材装备实施救助。

(3)地下建筑火灾。由于高温、浓烟和对建筑内部结构不熟悉,对救援人员生理、心理和技能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没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很强的实战经验和较强的烟雾行动能力,所以,救援人员对于此类火灾内攻救人,一定要在充分排烟、结构熟悉和危险小的情况下组织精干力量才可实施救助。

3.2.2  快速出水,堵截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初战五分钟火灾扑救,救援人员只要抓住了“火往哪里烧,往哪里堵”这个主要方面,在火势发展蔓延发展的主要方向上布置灭火力量,这样对于火灾现场的主要方向就基本把握准确了。

(1)快速出水,控制火势。初战五分钟一定要快速出水,有了水救援人员心里就不慌了。如常见的居民火灾扑救,居民建筑面积一般情况下为100㎡左右,当第一到场力量到达时,居民火灾一般燃烧面积在50㎡左右,很少是100㎡的居民房全部燃烧。按照一支直径19㎜水枪控制面积50㎡计算,一支水枪扑救明火,一支水枪阻止蔓延,两支水枪基本上能够满足初战五分钟对于居民火灾的需求。因此,初战五分钟快速出水对于居民火灾意味着可以尽早控制火势。

(2)堵截火势,合理供水。在规模较大的火灾现场,在受火势威胁的重点部位设置阵地,阻止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就抓住火灾现场的“牛鼻子”。一是在堵截力量上,由于初战五分钟到场力量不是很多,火势大,力量不足,在关键部位堵,火势小,力量充足,全面堵,力量不相上下,主要方面堵;二是在堵截方向上,要判断哪个方向物资危险、贵重物资多,哪个方向保护面积大等情况。堵截的主要方向选择是否正确,这对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的设置要求就非常高,也十分重要,堵截方向不对,容易造成“赶火烧”,水流作用会改变高温烟气流动方向,使高温烟气向其他危险方向蔓延,导致火势的进一步扩大。同时,车间、厂房等火灾扑救需要大量的水,如果没有大量的水就无法实现对火势的有效控制。在火灾现场供水方面,如果供水组织有序,供水方法灵活,哪怕是200~300m的距离,初战五分钟也能及时为前方车辆提供不间断的供水。

4  打好初战五分钟的几点启示

当前,协同作战从广的方面讲有社会各部门的联勤联动、跨区域协同作战,小的方面讲有战区之间、队站之间的协同作战,而单兵作战的定岗定责和班组作战单元的协同作战实际操作的少,研究得不深,只有在练兵比赛项目中有很多的研究。

4.1  初战五分钟要重视单兵的定岗定责

消防灭火是一个专业活和技术活,单兵的岗位专业训练必须要过硬,依照当前火灾的形势,单兵训练任务需要能级提升。同时,当前基层队站面临着人员变动频繁,人员的不固定性导致了不“专业性”,对于每个岗位职责只能称得上是“会”,这些客观条件也就制约了在岗位上很难做到“专”,更难谈得上“精”。在火灾现场只有做到定岗定责,做好专业,才不至于出现火灾现场秩序混乱,分工不清楚,甚至“推诿”“扯皮”等现象的产生。

4.2  初战五分钟要提高班组作战单元战斗能力

一个班、一辆车不能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往往在实战中需临时组合,班指挥员业务能力不强,战斗员等任务安排,到了現场不知干什么、怎么干、被动地接受任务,制约了班组战斗能力的发挥,也给指挥管理增添了难度,战斗员在哪里、干得怎样,指挥员难以掌握。因此,应当提高班组训练项目的重要性,经常考核不断研究,努力提升班组作战单元战斗能力。

4.3  编制初战五分钟火灾扑救方案

以火灾警情数据为支撑,积累提炼辖区典型高发火灾事故应对方案,着眼各基层队站人员、装备、辖区情况等不同特点,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建立初战控火五分钟处置方案,按照方案开展整建制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火灾扑救初战的忙乱无序。

上述观点是笔者结合灭火救援战斗初战处置情况,谈的一些粗浅的观点,如何更好的解决基层队站初战控火五分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基层救援人员初战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训练和灭火战斗中不断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晋.论灭火救援初战[J].武警学院学报,2010,26(12):28-31.

[2]杜承勇.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对策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11):54-56.

[3]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4]范茂魁.灭火战斗评价体系建设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09,25(04):23-26.

Measures on lifting the efficiency in the

first five-minute in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Xiao Wu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of Jinshan District Fire Rescue Brigade,Shanghai,Shanghai  201599)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initial fire fighting, this paper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rst Five-minute in firefighting, as the golden window in rescue, and analyses the limitation on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fire fighting spearhead in rescue tasks. In this paper, several measures are provided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in the best time, so as to lifting the war-emergency power of our firefighters.

Keywords:firefighting;initial stage in fighting;improving combat effectiveness

169750170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