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个“言之有”:我心中的理论好文章

2022-03-11高长武

传媒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采论据论点

高长武

虽然人们常说“文无定法”,但这主要是从文章写法的角度说的,如果从文章评判标准的角度看,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共同标准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就理论题材的好文章标准谈点个人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笔者以为,称得上理论好文章,至少要做到如下六个“言之有”。

“的”者,标的也。言之有“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写文章最忌为写而写、无病呻吟,写理论文章更是忌讳如此。如果一篇理论文章只是不痛不痒、漫无方向、无的放矢地东拉西扯,没有任何针对性或者针对性并不明确,并没有回应、研究、分析、回答、解决问题,甚至没有提出什么问题,那这篇文章就写得毫无意义。作为理论好文章,总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树立有针对性的“靶标”,或是一种观点、一个材料,或者一种现象、一个事件,总得针对什么、围绕什么。而且进一步讲,文章所要关注和针对的问题,还必须是基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针对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重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疑点问题、新出现的问题等,或者至少是与这些问题相关联的一些现象和表征。在这方面,被大家所熟知的党的理论创新方面的经典篇目,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无不是坚持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做到了言之有“的”,为我们写好理论文章树立了光辉榜样。

“理”者,道理也。言之有“理”,就是要坚持文以载道、以理服人,做到立意高远深邃,观点守正创新,说理深刻透彻。有没有说服力是衡量文章好与否的重要标准。说服力来自哪里?很大程度上靠说得在理、成理。这里有三个关键点:一是立意要高远深邃。所谓立意,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主旨和主要论点。立意实际上是文章的纲和魂,纲举而目张,魂立而形定。只有立意高远深邃,说理才能占据制高点,以居高望远之势掌握主动。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名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及明末清初学者王船山的妙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就理论文章而言,要做到立意高远深邃,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善于从政治高度和历史深处观察和分析问题。二是观点要守正创新。也就是说,文章既要说正理、驳歪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规、国法的要求,又要生发新理、丰富老理,要“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赶上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步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仔细研究、深入思考、严谨论述,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三是说理要深刻透彻。也就是让人读了深以为然,觉得就是这个理。万古胜负在于理,理胜则事明。在当代中国,理论好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概括地讲应该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深刻道理。当然,在阐述这些深刻道理时,不能凌空蹈虚、言之无物地说教,而要联系一时一地一事的具体实际、结合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把“大道理”细分和化解为多个“小道理”,以多个“小道理”烘托和论证“大道理”,使“大道理”具体、鲜活、可亲起来。这一要求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深入浅出。

“情”者,情感也。文章不是无情物,好文章总是充满情感的。言之有“情”,就是要以情动人,使理论的味道沁人心脾,与人产生情感共鸣。关于言之有“情”对文章的重要性,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进行过高度概括:“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要做到言之有“情”,有两个关键点特别需要把握:一是在为什么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等立场问题上要旗帜鲜明,不能遮遮掩掩,更不能站错了立场。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写理论文章,必须满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热爱,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在思想和理论上的疑惑和需要,努力回答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實践之问。二是在情感表达上要发自内心、真实诚恳。这实质上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理论好文章,应该是在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认真学习研读进而真懂真信真用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真情流露、自然而然写就的。而如果不是真懂真信真用,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矫揉造作地高谈阔论一番,总让人觉得“隔”着那么一层,那么,即使从字面看上去再义正词严、再堂皇华丽,也不可能真正打动人、感染人,也就不能算作好文章。

“序”者,次序也。文章是思维的产物,而科学思维是需要逻辑和次序的。面对一个事物,人的思维一开始往往是散乱的、无序的、网状的,而写文章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将散乱的、无序的、网状的思维,进行规整的、有序的、线状的逻辑表达的过程。言之有“序”,关键的要求有两个:一是逻辑清楚,就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说要有层次、顺序和章法。好的文章决不是华丽辞藻的任意堆砌,而需要通过逻辑进行组织串联。如果把一个个思想理论观点比作一堆珍珠,逻辑就是串联这些珍珠的绳子;没有逻辑这条绳子进行有次序有章法的串联和组装,那么,这些珍珠的光彩和价值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呈现。理论好文章,总是按照清晰的逻辑线条来串联整个文章,无论是按照递进、主次的逻辑,还是并列、总分的逻辑,无论是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无论是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逻辑,还是按照背景、举措、效果的逻辑,逻辑线条总是需要清晰明了的。二是结构合理,就是文章各个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既科学又讲究。所谓科学,就是各部分比例保持匀称、避免失衡,要符合文意的需要,统筹兼顾、详略得当、“绿肥红瘦”;所谓讲究,就是注意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前后照应、章法有度。如果简单地把文章分为开头、主干、结尾三部分来看,那么这三部分的合理结构,就应如我国古代学者所形象概括的“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如凤头般美丽夺目、引人入胜,主干如猪肚般充实丰满、让人信服,结尾如豹尾般简洁有力、惹人思考。对于讲究以理服人、以理制胜的理论文章来说,更应注重按这样的要求去做。

“据”者,论据也。一般来说,理论文章属于议论文体裁,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要素组成的。论点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论據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主要根据,论证则是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具体表述。言之有“据”,关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论点有论据支撑。一篇理论文章如果没有论据、全是论点,是很难想象的,那只能算是提纲和要点,不能算作文章。既然抛出了论点,就需要找论据支撑,然后再通过论证来说明,这样才能成其为文章。二是论据选择精当。同一个论点有可能找到许多论据,这些论据在一篇文章中都用上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进行甄别优选,选择最恰当最精华的一则或几则。三是论据能够通过论证有力地证明论点。论据精选出来后,还要结合上下文行文需要放到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把它用好用到位。是作为一个整体直接放进去,还是拆分为几个小论据分散到文中,需要仔细斟酌;而且,选出来的论据也不一定与上下文的论述恰到好处地契合在一起,往往还需要适当加些勾连、过渡、评论之类的话语,也是颇费思量。

总之,在言之有“据”方面,衡量理论文章好与否,不仅要看“有没有”,更要看“好不好”。只有做到有本有据,且论据选择精当、运用合理,与整个文章有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才是真正的言之有“据”。

“文”者,文采也。“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采是文章生命力、影响力的保障,没有文采的文章是流传不开也传不远的。对于理论文章而言,文采的内涵较之其他题材文章更为丰富和广泛。概有这么几个要点:一是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在一些人看来理论是灰色的,但实际上理论是丰富多彩的。在语言表达上,理论文章不能总是严肃呆板的,也需要通过各种修辞方式、精心遣词造句而生动活泼起来。举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193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回应当时党内军内悲观情绪、畅想革命乐观前途时写了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美文字,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谁能否认这段文字的激情飞扬、文采斐然?二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再先进科学的理论,必须为群众接受和掌握,才可能变成物质力量。这就需要宣传群众、加强理论武装。具体怎么做呢?列宁曾提出理论宣传方面的一个著名公式: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我国古代谚语中也有这样的概括:“真佛只说家常话。”这些凝练生动的话语启示我们,理论文章的语言表述必须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避免晦涩艰深、拖泥带水。如果不会说家常话、拉实在理,动辄就是宏大叙事、舶来概念、生僻词汇、拗口表达,那就算不上理论好文章。三是文气一以贯通、表述行云流水。这也是衡量文章是否有文采的一条重要标准。清代学者刘大櫆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有文采的文章,一定是文气畅达语贯通、行云流水势破竹的,如果文气不通、表述不畅、气势平平,何谈文采?

上述六个“言之有”的核心要求,一言以蔽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的:“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只有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才能写出理论好文章,把党的理论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让理论之树常青,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鲁艳敏】

3320500338244

猜你喜欢

文采论据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