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特征
2022-03-10罗卫黄志锐曹志贤黄臻闵瑜钟陶
罗卫,黄志锐,曹志贤,黄臻,闵瑜,钟陶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市511400
0 引言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1.78%~35.4%[1],居眩晕类疾病中第1 位[2],易反复发作且呈低龄化趋势[3-5],主要表现为眩晕、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平衡功能障碍等症状[6-7],严重时可引起骨折、脑卒中等并发症[4,8]。
平衡功能障碍是颈性眩晕的关键[9],目前国内外对颈性眩晕患者的平衡特征研究少见。仅有研究中多选用观察法[10]、Berg平衡量表[11]、Tinetti量表[12]等进行评价,操作过于繁琐,且缺乏准确性、客观性。
本研究旨在选用高信度和效度的PRO-KIN 平衡仪[13]对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limits of stability,LOS)进行测试并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招募颈性眩晕患者30 例(眩晕组),符合《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4]和《眩晕诊治专家共识》[15]的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0~65 岁,智力正常且无精神病史;②无传染病及严重内脏病;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躯干或四肢骨折病史;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伴有耳、眼等疾病。
从患者陪护人员中招募健康人30例(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一般资料与眩晕组匹配;②无头晕或眩晕症状及肌肉骨骼与神经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③智力正常且无精神病史;④知情同意等。
排除标准:存在影响平衡和研究的病症。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经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No.PYRC-2021-077),所有受试者熟知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PRO-KIN 252 平衡仪(意大利TECNOBODY公司)进行测试。向受试者说明测试流程、方式、目的及注意事项,确保理解和配合,且保持测试时周围环境安静。
选择静态平衡、LOS 测试模块。标准站位:以A1A5为轴左右对称站立,左右内踝穿过A3A7横轴下3 cm 的横线,双足并拢,足后跟在一条横线上,左足第二脚趾指向A8,右足第二脚趾指向A2,双手自然下垂并置于身体两侧,双眼平视前方。
静态平衡分为睁眼和闭眼2种状态下的连续测试,每种状态测试30 s。LOS 测试时,根据显示屏指引,在保证脚不离地和迈步,手不扶杆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向8个方向倾斜。见图1。
图1 LOS 8个方向完成测试示意图
1.3 评定指标
1.3.1 静态平衡
静态平衡包括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面积和运动长度6 个量化指标,数值越小平衡稳定性越好[16]。罗姆伯格(Romberg)值,包含闭眼/睁眼下的面积比和长度比,可表明视觉对平衡控制的调节作用,检验视觉依赖程度,间接反映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对平衡控制贡献程度[17-18]。
第二,企业审计人员在处理被审计企业部门或者人员的经济责任时,如果不能明确界定责任的承担者,要咨询被审计企业的人事部门和绩效考评部门。
1.3.2 LOS
LOS 包括8 个方向(1-正右方、2-右上方、3-正上方、4-左上方、5-正左方、6-左下方、7-正下方、8-右下方)的LOS 和总LOS 完成既设目标的百分比,表示保持平衡的身体压力中心最远距离,反映主动平衡能力;偏离幅度越靠近目标点,完成百分比越高,即数值越大,LOS越好,跌倒风险越低[1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l,Qu)表示,组内采用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组间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两组闭眼时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睁眼时(P<0.05)。见表2。无论是睁眼或闭眼时,除左右平均运动速度(P>0.05)外,眩晕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态平衡结果比较
眩晕组在2-右上方、3-正上方、4-左上方的LOS及总LOS完成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方向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眩晕组的Romberg 值中,面积比和长度比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LOS值完成百分比和Romberg值比较 单位:%
3 讨论
颈性眩晕是临床中导致眩晕常见的原因之一,值得高度关注[20],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平衡问题,并伴恶心、呕吐、感觉异常、颈部不适等。平衡问题最为突出,且易受体位变换影响[9]。因此,探讨其平衡功能特征、跌倒风险情况,对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平衡仪测试是一种新型的姿势学技术,可定量检测人体动静态平衡功能,察觉观察法和量表评价无法发现的问题,显示平衡损伤的程度、类型或原因[21]。
本研究选用高信度和效度的意大利PRO-KIN 252平衡仪为评定工具[13],结果发现,闭眼时的静态平衡优于睁眼时,说明静态平衡调节均有视觉参与[22];眩晕组睁、闭眼之间的静态平衡数值差、面积和长度的Romberg 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眩晕组对视觉依赖程度更大。同时,无论睁眼或闭眼,除左右平均运动速度外,眩晕组的各静态平衡数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颈性眩晕患者整体静态平衡能力下降。在LOS上,眩晕组的右上方、正上方、左上方及总LOS百分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颈性眩晕患者的主动平衡功能更差,尤其在前方的方向上存在较大跌倒风险,这与腰痛、帕金森等患者的相关研究结果类似[23-24],可能与人类活动时前后方向活动更多,对生活影响更大有一定关联[25],也可能与害怕跌倒而采取保护措施的代偿有关[26]。
目前,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学说众多,还尚未清楚,存在争议[27]。平衡主要由视觉、本体感觉、前庭觉三者调控[28],参与程度不同使得平衡在不同状态下有差别,若某一环节存在障碍更会影响平衡控制。刘汉良等[29]在正常人平衡研究中发现,本体感觉、前庭觉、视觉参与比为25.3%、41.7%和21.7%;有研究显示[30],一定条件下视觉和本体感觉在控制平衡时可互相代偿。颈性眩晕患者的视觉参与平衡控制程度更大,提示本体感觉和前庭觉参与度降低,可能与本体感觉或前庭觉异常有关。当本体感觉出现异常时,往往无法正确感知颈部位置,从而影响平衡姿势控制,伴发平衡障碍[31-32]。Yahia 等[33]研究发现,慢性颈痛眩晕患者的动静态平衡存在异常,与颈部本体感觉受损及活动受限有关,认为当本体感觉受损时,患者整体平衡及各方向上主动平衡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有研究显示[20],颈性眩晕患者普遍存在颈部疼痛,颈部疼痛患者本体感觉往往更差[34],说明疼痛症状可能是引起颈部本体感觉异常的原因。也有学者提出本体感觉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局部肌肉疲劳、颈部创伤、感觉器官间信息输入不对称或不匹配等原因所致[35-36]。
综上所述,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LOS能力下降,存在一定跌倒风险;平衡能力的控制有赖于视觉补偿,存在一定的视觉依赖,这可能与本体感觉能力或前庭觉异常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今后可进一步加强机制研究,并区分性别、年龄,探讨更为精准的平衡特征。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