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后行走能力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2-03-10牛聚伟刘义

颈腰痛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节段躯干肌力

牛聚伟,刘义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骨科5病区,湖北十堰 442000)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因下肢疼痛、麻木以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造成生活质量严重受限。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减压手术或减压融合手术是治疗LSS的主要途径[1]。行走能力是评估LSS患者手术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于LSS患者的行走能力进行了研究,Ogikubo等[2]认为,年龄、下肢疼痛和下腰痛均与LSS患者的步行能力存在相关性;Katz等[3]的研究则表明,术前健康状况、术前步行距离、内固定失败均对LSS患者术后2年步行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上述研究对患者行走能力的评价均以患者自我测试为主,客观性有待商榷。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6MWD)是一项操作简便、客观可靠的行走能力测试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神经肌肉疾病等人群的临床评价中[4-5]。本次研究采用6MWD对LSS患者术后的行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调查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手术相关因素,以明确LSS患者术后6MWD的客观预测因素,同时尝试建立其预测方程,为临床对LSS患者手术预后的客观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骨科于2017年3月~2019年10月拟开展后路手术的LSS患者93例,研究性质为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6MWD测试和相关因素的调查工作。本次研究已征得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下肢疼痛和/或麻木,伴严重的神经源性跛行,符合LSS的相关诊断标准[6];②术前曾接受过至少3个月以上的药物、硬膜外或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等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或有所加重;③接受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或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有下肢关节疾病,如严重的膝关节、髋关节骨关节炎等;②有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③有椎体骨折或脊柱手术史;④拟行侧路腰椎植骨融合术、全内镜手术等其他手术方案者;⑤有神经麻痹者,经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 MMT)≤2级。

1.2 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

93例患者均接受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或减压融合术。融合手术的指征为:椎体向前或后滑移>3 mm,终板角变化>15°,局部后凸角>5°[7];采用后路PLIF手术融合,使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和PLIF手术均属临床经典手术,具体步骤无需详细描述。

单纯减压手术者,术后第3天开始做康复训练,第5天左右可出院;PLIF手术者于术后第3天开始康复训炼,术后第7-10天左右出院,并佩戴支具至少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避免过度弯腰和负重。

1.3 相关因素调查

对以下相关因素进行调查:①人口学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②临床特征:包括病程、下肢麻木和疼痛程度、腰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情况,躯干肌的肌力,基础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焦虑、抑郁等)、吸烟史和药物治疗史,以及术前6MWD等;③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类型(减压或融合术)、手术节段数等。

其中,腰痛、下肢疼痛和下肢麻木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椎功能障碍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其数值以实际分数与总分值的比值换算为百分数的形式来表达,即ODI指数;躯干肌的肌力测试采用应变式测力计(Mobie,酒井医疗),患者端坐于椅子上,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处于90°,分别测量躯干伸展和屈曲时的最大强度。所有患者均测试2次,如第二次测量的强度水平>首次强度的10%,则重新测试。

1.4 6MWD试验[8]

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时分别进行6MWD测试。研究人员选择一段平坦的场地,并画出一条30.5米的直线距离,在直线两端做好标志。要求患者在该直线间往返走动,其步速可由自身的体能和可耐受性自行决定。研究人员在一旁进行计时,每2 min报时一次,直至6 min测试结束,统计患者的步行距离和步态时间。患者在测试过程中尽力步行6 min,如出现体力难支或因下肢无力、难以忍受的酸痛以致跛行等情况,可自主暂时休息后继续或中止测试。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不得陪同行走,不得给予暗示性鼓励。

1.5 疗效指标

术前1 d、术后6个月时,除了进行6MWD测试外,同时评价患者的腰痛、下肢痛和下肢麻木VAS评分以及ODI指数,并测试躯干肌肌力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分类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连续资料进行正态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各预测因素与术后6个月的6MWD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术后6个月的MWD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于Akaike信息准则的向后回归/向前回归),P<0.05为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以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10作为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93例LSS患者中,21例被剔除,原因如下:术后失访9例,再次手术2例,术后外伤致下肢骨折1例,主动退出本次研究9例。最终进入本次研究的有效样本数为72例,其临床特征如表1。

表1 72例LSS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总体疗效

相比于术前,7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腰痛、下肢痛和下肢麻木VAS评分均得以显著改善,功能障碍ODI指数也显著降低,术后躯干伸、屈肌力均有显著改善,6MWD也显著增加,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72例LSS患者总体疗效评价

2.3 术后6MWD的预测因素

对相关预测因素与术后6MWD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如表3所示:术后6MWD与术前6MWD、年龄、身高、体重、下肢痛和麻木、躯干肌屈伸肌力有显著相关性(P<0.01)。

表3 LSS患者术后6MWD与术前预测因素的相关性(r值)

将术前6MWD、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当前吸烟状况、手术类型、手术节段数、下肢疼痛、下肢麻木、躯干伸肌力量和躯干屈肌力量作为预测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因素赋值如下:性别(0=女,1=男),吸烟(0=无,1=有),手术节段(0=1节段,1=≥2节段),手术方式(0=减压,1=融合);其余因素均为连续变量。将回归模型进行调整后,得出相关预测因素为:年龄(β=-0.45)、体重(β=-0.20)、手术类型(β=-0.32)、手术节段(β=-0.28)和术前躯干伸肌肌力(β=0.26),上述因素均与术后6MWD相关(均为P<0.05或P<0.001),如表4所示。调整后的模型R2=0.65,提示其拟合度较好。据此提出了预测方程:术后6MWD(m)=549.5-5.3×年龄(岁)-1.8×体重(kg)-68.3×手术方式(0=减压,1=融合)-58.60×手术节段(0=1节段,1=≥2节段)+3.5×躯干伸肌肌力(kg)+0.2×术前6MWD。

表4 LSS患者术后6MWD的术前预测因素多重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研究对术后6MWD的术前预测因素进行了调查,并以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从表4和预测方程中可见,年龄越小、体重越轻、单节段手术、单纯减压手术、躯干伸肌肌力较好、术前6MWD较好者,术后6MWD情况较好。关于上述因素对术后6MWD的预测价值,试分析如下:

3.1 年龄和体重对术后6MWD的影响

既往一项研究中证实,年龄、身高和体重均与健康成人6MWD相关[9]。国内一项研究的单因素分析,也证实了这一观点[10]。LSS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肌肉质量、肌力和摄氧量均逐渐下降,从而影响了日常活动能力,与术前6MWD(r=-0.39)和术后6MWD(r=-0.58)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此外,年龄对LSS患者的术后功能训练等各方面均有不利影响。而体重则与患者的生理负荷相关,体重增加者在术后运动时的负荷也明显增加。由于患者年龄在手术前后是恒定不变的,但体重则属可控性因素,因此,术前体重可视为术后6MWD的重要预测指标。

3.2 手术因素对术后6MWD的影响

在手术因素方面,手术类型和手术节段数均为独立的预测因素。与单纯减压术和单节段手术相比,多节段手术和减压融合手术对患者背部肌肉剥离、牵拉等损伤相对严重[11];此外,患者接受PLIF等融合手术后3个月内,一般需要佩戴支具以促进植骨融合,对其术后康复也产生了一定障碍。这些因素均对患者术后早期的步行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本研究是基于术后6个月的6MWD测试结果,与既往两项研究[12,13]有所出入,这两项研究对减压和减压融合术后24个月的患者步行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若术后随访时间延长,手术类型和手术节段数对患者步行距离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少。

3.3 身体功能对术后6MWD的影响

在患者身体功能方面,术前躯干伸肌肌力和术前6MWD均是术后6MWD的预测因素。Katz等[3]的研究也证实,术前步行距离是患者术后6个月时步行距离的预测因子,这与本研究的结论相似。在一般人群中,步行能力受到年龄、体重、心肺功能、肌力和神经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14-15],导致术前6MWD较差的某些相关因素可能对患者的术后6MWD也产生了影响。但本文中,并未将既往研究报道的所有潜在因素均纳入研究,故关于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既往研究中,肌肉力量是影响6MWD的关键因素之一[16-17]。据Takahashi等[18]观察,LSS患者在站立和躯干伸展时,硬膜外压力较高而导致疼痛增加,因此,患者为了避免躯干伸展而导致术前躯干伸肌力量下降。研究显示,躯干伸肌的耐力与机体平衡能力呈明显正相关关系[19];而给予脊柱稳定训练有助于提高躯干肌力量,并改善步态能力[20]。因此,术前给予相关脊柱稳定训练等运动疗法,可能有益于LSS患者术后的步行能力改善。但这一推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通过6MWD测试对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步行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此外,本研究对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R2=0.65,总体拟合度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该模型所得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另外,笔者还根据预测模型建立了术后6MWD的预测方程,这有助于通过术前资料对患者的术后步行能力进行客观评估。但本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①对术后6MWD的评价是基于术后6个月时的测试,若随访期延长,可能一些预测因素产生的影响会逐渐淡化;②仅针对后路减压或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预后进行分析,但LSS的手术方案较多,包括近来流行的脊柱全内镜下减压术、斜外侧入路融合术或MIS-TLIF手术等,本研究的结论尚不具备普适性。

猜你喜欢

节段躯干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造成颈椎及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因素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