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兰性德咏物词研究

2022-03-10李晓瑞

戏剧之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咏物临江仙纳兰

李晓瑞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初著名词人,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虽仅在世三十一年,却以其真切自然、哀感顽艳、雄浑悲慨的艺术风格,在清初词坛上熠熠生辉。纳兰词以缠绵哀婉的爱情词闻名,但他的咏物词同样寄意颇深。他一生追寻的理想人格,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亡妻的思念,他对历史、人生、现实的诸多感悟,这些沉重的感情与经历,都在他的咏物词中一一体现。

一、纳兰性德咏物词概况

咏物类诗词是以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事物为题材的诗词,萧统《文选序》将咏物定义为“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最早的咏物诗可以追溯至《诗经·鸱枭》和《楚辞》的《橘颂》。咏物词兴起于唐代,北宋时期咏物词开始发展,以苏轼、周邦彦为代表。南宋时走向兴盛,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清初乘南宋余韵,创作了大量咏物词,且佳作如林,咏物词发展呈中兴之势。纳兰性德作为清初有名的词人,在他的创作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物词。在纳兰性德的全部词作中,咏物词有26 首,所咏之物都是平常所见之物,自然清新,别具一格。其中,作者表达对亡妻的哀思与爱情破灭的痛苦之作占比颇多,有13 首,如《疏影·芭蕉》《海棠月·瓶梅》《临江仙·寒柳》等。除此之外,还有表现纳兰厌弃富贵,不同俗流的傲岸人格之作,如《点绛唇·咏风兰》《眼儿媚·咏梅》《金缕曲·疏影临书卷》等;还有纳兰凭古吊今,忧时伤世的作品,如《眼儿媚·咏红姑娘》《临江仙·卢龙大树》等。这些词作借咏物寄托词人的思想感情,委曲婉转,高远有味。

二、纳兰性德咏物词的内涵

咏物之作,借咏物以抒怀,是纳兰咏物词的一大特点。纳兰将自己的理想与情感寄寓于对花草虫鱼等自然事物的咏叹中,通过对事物神形兼备的描摹,抒发自己委婉真挚的情感。

(一)借物咏怀,表现人格追求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其父官至高位,权倾朝野,其母更是出身皇室,可谓真正的“簪缨世族”。但显赫的出身没有给纳兰带来幸福,反而让他近距离地接触到朝廷内部的黑暗。其父纳兰明珠在朝堂上广结党羽,与索额图争权夺利,贪腐之风屡禁不止。亲眼目睹朝廷乱象的纳兰也曾踌躇满志,渴望用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扫除黑恶,还政治清明,但现实没有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康熙不顾纳兰的理想愿望,将其选授为三等侍卫,这条仕途之路明显与纳兰的理想不符。无力改变朝堂现状的纳兰只能希望自己做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不与黑暗龌龊同流。他淡泊名利,厌弃富贵,在《采桑子·塞上咏雪花》中赞扬“不是人间富贵花”的雪花,抒发自己不慕富贵,淡泊处世的人生追求。顾贞观曾直言“吾哥胸中,浩浩落落,其于世味也甚淡,直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这种高洁傲世的人格追求在他的咏物词中时有出现,如《洞仙歌·咏黄葵》: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问取旁人入时否。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作者赞扬黄葵不施粉黛,孤芳自赏,这种不与凡花相同的孤高品格与纳兰的人格追求是一致的。词人以黄葵自比,表达自己孤高自赏、不媚世俗的高洁傲岸情怀。在赞扬黄葵高洁品格的同时,词人也怜惜它被西风摧残,未尝不是词人有感于自身处境的自怜。

除此之外,纳兰还称赞风兰“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怜惜它“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点绛唇·咏风兰》)赞扬梅花“别样清幽,自然标格”,怜惜它“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眼儿媚·咏梅》)词人借咏物以抒怀,借怜花以自怜,表现自己淡泊高洁的人格追求。

(二)借物抒情,表现相思之苦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妻,其妻卢氏为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出身大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于纳兰而言,卢氏既是妻子,也是知己,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感情甚笃。婚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使纳兰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不幸的是,这样美好的爱情仅持续了三年,卢氏便因病去世,这是纳兰人生中的一次巨大打击。爱妻的不幸早逝,使纳兰失去了志趣相投的妻子与知己,这使纳兰悲痛欲绝。这种爱情破灭的悲痛,与爱妻死别的相思之苦,在纳兰的咏物词中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例如这首《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首词借咏柳抒悼亡之情,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思念。杨花、柳絮经不住时间的吞噬,只能任其飘零,任其吹散,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的象征。词人以柳絮飘飞暗示命运无常,以冬日寒柳被冰雪摧残表现词人的相思之苦。作者怜惜寒柳的憔悴,只因自己也正经受着痛失爱妻的孤寂痛苦。西风可以将柳叶吹散,却为何吹不散心中的愁怨呢?

悼亡诗词由来已久,佳作众多,纳兰性德以真情写词,赋予了词作深厚缠绵、纯真高尚的人间至情。纳兰作《疏影·芭蕉》,借咏芭蕉以寄相思之意。在《一丛花·咏并蒂莲》中,词人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生动地刻画了并蒂莲相生相伴相依的情态,正是词人与妻子志趣相投的爱情的象征。《雨霖铃·种柳》名为“种柳”,实为“种情”,种下自己的相思之情。

(三)借物怀古,表现兴亡之感

纳兰虽出身豪门,又处于清朝开国之初的康熙盛世,但是纳兰性德却在对历史的审视中看到了封建王朝的发展规律,在盛世之中就已看到清代社会行将就木的未来。更何况当时的朝堂并不安稳,苏克萨哈和鳌拜的争斗、索额图与明珠的争斗,都让纳兰目睹了朝廷内部混乱的政治倾轧。纳兰聪慧,“料事屡中”,纳兰在亲眼目睹了这些惊心动魄的权力倾轧后,深知盈满则亏的道理。他从这些位高权重的重臣的下场,看到了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的结局,因此“惴惴有临履之忧”。再加上纳兰担任侍卫时,由索额图家族父兄统率,在父亲的政敌手下任职,纳兰行事处处小心,如履薄冰,处境艰难。因此他的咏物词凭古吊今,充斥着时代的感伤。例如《眼儿媚·咏红姑娘》: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这首词借咏红姑娘怀古,词的上阙描写红姑娘的形态,下阕由红姑娘引发兴亡之感。元代宫殿前曾种植野果红姑娘,如今野果仍在,而元代王朝却早已淹没在历史之中,作者由此感叹朝代更迭、兴亡更替。“至正年间”,顺帝昏庸无为,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百姓纷纷起义,致使元朝灭亡。纳兰借红姑娘怀古,借怀古警示统治者要吸取教训,励精图治,还政治清明。

纳兰的咏物词怀古伤今,忧时伤世,比起曲意逢迎的歌功颂德之作,更显他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他在《临江仙·卢龙大树》中感慨“旧时遗镞地,今日种瓜田”,一句“只应摇落尽,不必问当年”,道出了词人的凭吊之情和今昔之感。曾经多少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最终都消失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成为过眼云烟。

三、纳兰咏物词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咏物词也同他的其他词作一样,清丽自然,不尚雕琢,发乎性情,崇尚寄托,艺术成就颇高。纳兰在描景状物时,常常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刻画所咏之物的神韵,借所咏之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委曲婉转,余韵悠长。

(一)摹写神韵,长于白描

纳兰在描摹所咏之物时,很少具体刻画事物的形状、样貌等,而是细腻地描摹事物的神韵。纳兰很少在词中直接刻画所咏之物,甚至全篇都不出现所咏之物,但却紧抓事物的神韵气质,对其进行细腻深入的描摹。词中看似无物,实则字字刻画,字字天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在《眼儿媚·咏红姑娘》中,纳兰描摹红姑娘是将红姑娘比作红丝、樱唇、红玛瑙,将红姑娘的美艳殷红刻画得细腻动人;在《一丛花·咏并蒂莲》中,纳兰将并蒂莲比作刚跳完霓裳羽衣曲的少女,并蒂莲摇曳生姿的情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在《锦堂春·秋海棠》中,秋海棠是刚刚睡起的少女,不施粉黛,神韵天成;在《减字木兰花·新月》中,纳兰将女子画眉,比喻为天边的一轮新月,既有新意又有情致。

纳兰长于白描,不尚雕琢,写景状物往往采用白描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事物的特点,这在他的咏物词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在《东风第一枝·桃花》中描写桃花娇嫩柔美,黄鹂轻踏,桃枝轻颤,黄鹂轻柔动人的啼叫声和黄鹂飞去后还在颤动的桃枝如在眼前,将桃花写得娇美鲜艳;在《临江仙·孤雁》中,词人描写孤雁形影单只,凄厉的啼叫让闻者断肠,细腻地刻画出了孤雁痛失伴侣的凄切悲苦;在《临江仙·寒柳》中,用一句“叶干丝未尽,未死只颦眉”写柳树在寒冷的天气里萎靡憔悴,生动渲染了词人刻骨的相思和说不尽的悲痛。在《卜算子·新柳》中写新柳“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将新柳纤细柔弱、轻盈婀娜,仿佛一位娇弱羞怯的美人的情态勾勒出来。

(二)深有寄托,情感真挚

纳兰认为咏物词应该深有寄托,“唐人诗意不在题中,亦不在诗中者,故高远有味,虽作咏物诗,亦意有寄托,不作死句”。纳兰所咏之物都是非常平凡常见的事物,虽“不是人间富贵花”,但却是作者高洁孤傲的人生理想的具象化。比如风兰、芭蕉、红姑娘、梅花、桃花、柳树、并蒂莲、黄葵、雪花、明月、孤雁等,这些意象或生长在贫瘠的深山野壑,或开放在凄冷的深秋,或飞舞在凛冽的寒冬,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挣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弯腰、不媚俗。它们是作者人生追求的具象化,表现了纳兰不同凡俗的人格追求。

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云:“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因此纳兰性德的咏物词饱含真挚自然的情感。纳兰在《点绛唇·咏风兰》中赞美风兰清幽独特,不与浓艳世俗之物相同的高洁品质,抒发自己不坠世俗、孤芳自赏的人格追求;在《临江仙·孤雁》中,纳兰由失去伴侣的孤雁,想到同病相怜的自己,抒发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在《临江仙·卢龙大树》,纳兰看到将军树,感慨将军树犹在,曾征战沙场的英雄却早已化为尘土,抒发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纳兰倾吐吊古伤今的慨叹,颇有骚雅之风。

纳兰在咏物词中抒发情感,往往不是直抒胸臆的表达,而是化用前人之语或典故,含蓄蕴藉地抒发自己的情意。尤其是在表现思念与爱情的咏物词中,词人化用了大量的前人诗句和典故寄托自己真挚的情感。在《卜算子·咏柳》中,纳兰借钱塘名妓苏小小之典赞美自己的爱人,“多事年年二月风,剪出鹅黄缕”二句,则是化用了唐代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中的“环佩归来月上时”,化用了姜夔《疏影》中的“想佩环月下归来”一句,表达相思之情。在《东风第一枝·桃花》中,词人借崔护郊游题诗的故事,表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化用典故寄托情感,使纳兰的咏物词表现出委婉曲折,余味无穷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的咏物词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将自己高洁的人格追求,真挚醇厚的感情以及对历史、人生、现实的审视融入其中,借用鸟兽虫鱼、草木风云,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抒发自己的相思之痛,感慨时代的兴亡更替。纳兰性德的咏物词,以白描手法细腻地描摹刻画事物的神韵,用典故寄托自己的志向与真情,使词作呈现若即若离,含蓄婉转的艺术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真正做到了“别样清幽,自然标格”,成为清初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

注释:

①况周颐.蕙风词话[A].张秉戍.纳兰词笺注·附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83.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30.

③(梁)萧统,编.文选[M].(唐)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

④顾贞观.祭文[A].张秉戍.纳兰词笺注·附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52.

⑤刘晓萍.论纳兰性德词的题材内容[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01):113-118.

⑥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A].张秉戍.纳兰词笺注·附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06.

⑦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A].张秉戍.纳兰词笺注·附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16.

⑧(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A].康奉.纳兰成德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6.562.

⑨(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5.

猜你喜欢

咏物临江仙纳兰
咏物寄兴
咏物寄兴
“格物致知”与“以物观物”——两宋理学家咏物赋创作探赜
临江仙·送王缄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纳兰的雪》
比兴、咏物辨说
“红楼”与“纳兰家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