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2022-03-10丁俊萍
丁俊萍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不再只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而是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从三个维度诠释了儿童的健康:第一个是运动维度,包括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对器械和器具等的操控能力。第二个是生活维度,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三个是心理健康维度,良好的情绪表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稳定与愉快是保证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是逐渐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条件。
一、幼儿的情绪特点及意义
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与人的基本需求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小孩刚出生时就会表达自己的情绪,饿了、不舒服了会哭闹,高兴了就会笑,这就是最早的情绪表现。社会情绪是指个体在长期社会交往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幼儿的情绪不仅会受家庭的影响,还会受环境的影响。幼儿由于年龄小,大脑发育不完全,认知水平有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合适的亲子互动,更容易使幼儿失去自控能力。情绪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很大,情绪控制能力强的幼儿心理素质较好,社会交往能力较强;情绪控制能力弱的幼儿心理素质差,社会交往能力也就较弱。幼儿在情绪调节能力方面表現出的个体差异其实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父母的情绪控制能力、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幼儿情绪反应的关注程度,以及父母与幼儿的交流方式等。此外,影响幼儿情绪的因素还有师幼关系,毕竟除了家庭外,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离开家在幼儿园与教师相处的时间会更多些,所以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影响也很大。
二、教师怎样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
在幼儿园中,很多细心的教师会在幼儿每天早上入园时观察他们的情绪,在进餐时看他们进餐是否正常,在区域角活动中观察他们的情绪等。通过观察,教师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面对教师、家长、小朋友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活泼好动、外向的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表现,胆怯、害羞、内向的幼儿与他人交流时目光躲闪不定。但是他们非常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甚至与教师拥抱。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多交流,多沟通,这样就能从中发现不同幼儿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一般比较关注较调皮的幼儿,怕他们出意外,往往会忽视那些躲在角落、胆小、内向、不爱参与活动的幼儿。其实,这部分幼儿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的重点要转向内向幼儿,要更多地关注不喜欢表现的幼儿及与教师交流、互动较少的幼儿,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多引导、带动他们。这样一来,他们的性格就会慢慢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每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特别淘气或让人头疼的幼儿,这些都很正常。教师与这些淘气、不听话幼儿的家长沟通时,就会发现家长并不想听教师对他们孩子的这些评价,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很优秀。同理心大家也能理解,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的很多问题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但是教师可以用专业的知识给予这些家长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例如,可以在家长开放日把不同幼儿放在一起,家长从中就会发现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也会找出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区别。此时,教师适时地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和指导策略,家长就非常容易接受了,也很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耐心、细心地引导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幼儿,他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幼儿,也不可能及时发现每个幼儿出现的问题,且较容易忽视一些乖巧、不易引人注意的幼儿。但由于教师带过一群幼儿,他们对幼儿的身体、性格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也最容易发现同一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知道哪个幼儿发展得缓慢,最需要帮助,这对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幼儿的问题,还要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变化,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幼儿的情绪是瞬息万变的,是外露的,他们可能刚刚还在流眼泪,一转身就破涕为笑了,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也都会呈现在脸上和行为上,教师很容易就会发现个别幼儿存在的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与问题幼儿进行沟通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有一些外向的幼儿可能会把他高兴和不高兴的事情都会说给教师,但那些胆小、内向的、一直站在角落的幼儿就不善于表达思想感情了,这部分幼儿更需要教师的关注,越是那些安静、乖巧、懂事的幼儿可能越会控制、隐忍自己的情绪。大家都知道把情绪表达出来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不良情绪会使他们的身体受到伤害。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觉:孩子在幼儿园挺乖的,一回家就特别难带,经常无理取闹,爱乱发脾气。发脾气在心理学上就是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外在表现,尤其是幼儿发脾气,这是幼儿的内心情绪或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发泄方式。大家一般会给部分幼儿贴上“人来疯”“见妈愁”的标签,其实这也是幼儿内在情绪的一种表现方式。发脾气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教师、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这就是单纯地发脾气,而忽略了幼儿的真正需求。教师、家长只有了解了幼儿的需求,才能有效回应幼儿。
三、幼儿教师应采取哪些方法关注幼儿情绪
过去在幼儿园里,只要把幼儿的身体养好了,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这个教师就已经很优秀了。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不仅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形成健康、阳光、开朗、善良、自信、勇敢、果断的优秀品质。但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幼儿对爱的需要
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有时候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希望教师能像妈妈一样喜欢他们、亲亲他们或者抱抱他们。因此,教师可以在游戏、午休时,与幼儿多交流,和他们说说笑笑,抱一抱和亲一亲他们,这对幼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他们会认为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喜欢自己,如果幼儿得到爱的满足,他们就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快乐的,就会很自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尤其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都是教师对幼儿爱的体现,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在意他、喜欢他、爱护他、关心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多给幼儿鼓励
幼儿受到挫折后一般情绪会很低落,或许他们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师一定要多鼓励他们,要在关键的时候鼓励他们再前进一步,再坚持一下,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地面对困难,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
3.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
当幼儿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还要激励幼儿继续努力赶上其他小朋友。让幼儿用积极的情绪面对自己的弱点,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4.引导幼儿正确交往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难免会发生争吵、打闹,这对幼儿的情绪影响很大。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让幼儿能够成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好宝宝。
5.为幼儿创设愉快、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读与玩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调动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如让他们说一说自己为什么不高兴等。教师还可以通过绘本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让幼儿从中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总之,良好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的幼儿才会更自尊和自信,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预防为主,矫正为辅,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积极为幼儿创设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大家都知道,教师越专业,幼儿就会越幸福,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幼教人的梦想和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幼儿园
38245019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