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和“百姓”
2022-03-1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2期
现今,人们常将“黎民”和“百姓”作为一个词来说,可是在遥远的古代,这两个词并不是一个意思。
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敗了从南方进犯的九黎族。九黎族是由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9个兄弟氏族,共81个兄弟氏族。蚩(chī)尤(yóu)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81人,也就是他有81个氏族酋长。逐鹿之战后,蚩尤大败,来自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黄帝和炎帝的联盟消灭了蚩尤之后,这两个部落之间又开始争逐,黄帝得胜。当时,许多部落都由氏族组成,而黄帝、炎帝部落联盟约有100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自己的姓氏,因而黄、炎部落联盟的氏族就被称作“百姓”。百姓是主人,黎民就是奴隶。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
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加入到黎民的行列中。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39605019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