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征程再出发 拼搏奋斗正当时

2022-03-10陈敏宋婷婷陈越曾珠周晏如

公民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重庆建设

陈敏 宋婷婷 陈越 曾珠 周晏如

1月17日到21日,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市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期间,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热词”被代表反复提起。这些“热词”,串联起了我市在过去一年里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过去的一年,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细致谋划。今年,我市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以创新赢得主动和未来

2021年以来,我市科技创新的“田野”上一派勃勃生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提速,超瞬态实验装置、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成投用;15个高新区引进重大科技产业项目474个、总投资2604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8家、5108家、36900家。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是我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市人大代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左永祥说,西部(重庆)科学城诞生伊始,我市就提出,举全市之力、举全市之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等“金字招牌”;中欧班列(成渝)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个开放平台通道;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市为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拿出了最好的资源。

与此同时,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在稳步发展,它是我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另一块重要拼图。

截至2021年11月,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以“科创+产业”为导向,累计签约高校、科研院所等38家,建成科技研发平台80余个,引进高端研发人才1200余名,累计获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家、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3家,获批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5家,培育孵化企业58家,一座“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協同融合的创新之城拔地而起。

为促进各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各类创新要素协作发展,我市下足功夫优化创新生态。

2021年,我市获批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截至目前,累计启动10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获批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超过5万名,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分别达到223.5亿元、81亿元,科技企业融资近4000亿元。

近年来,着眼于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我市实施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出台《重庆市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实施细则(试行)》,为新增来(留)渝博士提供稳定科研项目支持;优化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为800多名外国专家办理来华工作许可。

助力“经济圈”跑出加速度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上新征程。2021年年底,《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出台。

重磅规划落地,折射出重庆和四川的决心与行动。

“过去一年,川渝合力推进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工作推进‘同轨’、交通规划‘同图’、项目建设‘同步’、运输服务‘同频’。”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记者会上表示,川渝交通合作驶上了“快车道”。

据介绍,2021年,川渝两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并启动实施。其中,成渝中线建设启动,成达万、渝万、渝昆和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建设提速,郑万高铁重庆段开展联调联试,渝西高铁可研获批,渝宜高铁重庆段完成可研编制;大足至内江高速、合川至安岳高速重庆段建成通车。此外,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川渝电网一体化等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在过去的一年里,西部(重庆)科学城同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交流互访频繁,与西部(成都)科学城签署共建战略协议,制定了与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行动方案。同时,携手打造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落地总规模3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

创新,必然带来更多新气象。

在过去的一年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集中开工40个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共建6个重点实验室,组建成渝地区高新区联盟、技术转移联盟和协同创新联盟。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制定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获批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川渝两地多位专家表示,进入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向纵深方向发展,川渝两地的经济合作将提速,双方要协同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痛点难点与堵点,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更加高效。

让绿色成为最动人的色彩

今年春节,在广阳岛,重庆市民和春天来了一场“生态约会”。

随着生态修复主体完工,广阳岛已呈现出一幅原生态巴渝乡村田园风景画卷,形成“春看油菜花、夏看梯田禾稻、秋看梧桐大道、冬赏寒梅暗香”的四季观光生态场景。

在西岛头站,水中浪抚石梁,坡岸杉影婆娑,“门户”西岛头以浸入眼帘的葱茏,迎接四海游客的到来。

广阳岛的变迁,经历了几分波折。过去,广阳岛定位为居住岛,最多时曾规划3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量。大开发让岛内自然人文本底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田园乡村形态消失殆尽,只留下众多的开发痕迹。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果断踩下大开发“急刹车”,将广阳岛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让广阳岛成为惠及当前、利及子孙的生态岛。

通过系统性开展的自然恢复、生态修复,广阳岛上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记录到植物500余种、鱼类154种、鸟类191种。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大课堂已展现雏形。

广阳岛的蝶变,只是我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一个缩影。

2021年以来,我市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32万亩,国土绿化营造林5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5%。

为强化减污治污,我市还开展了提升污水“三率”专项行动和“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建设改造城镇排水管网190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5万吨/日,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联防联治,深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考斷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2021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实现326天、其中优146天,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为优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低碳试点示范、低碳技术创新及应用、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全市整改“两高”项目122个,累计建成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71个,发行绿色债券142亿元,上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能耗“双控”进度总体符合国家下达目标要求。

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崭新的外墙,高高挂起的灯笼……走进丰都县栗子乡,环境美丽整洁,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2021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选派43名干部与丰都县选派的帮扶干部一道,组成丰都县栗子乡乡村振兴驻乡工作队和38个驻村工作队。

2021年,帮扶集团发挥资源优势,引进资金3600余万元、建设重点项目10余个;建立了消费帮扶五项机制,组织开展消费帮扶“五个一”活动,组织展销活动20余场次,帮扶集团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价值超过1180万元。

截至目前,栗子乡全乡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总体起步平稳、推进有序,实现了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里,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局良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介绍,我市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在工作中形成了六大具有重庆特点的做法。

建立“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帮扶矩阵。20多位市领导挂帅,整合17个市级帮扶集团,组建17个驻乡工作队和18个产业指导组进行对口帮扶。

建立“分类、分层、分区”推进乡村振兴机制。立足市情,将全市37个涉农区县及万盛经开区分为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分别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

创设“基金+产业+人才”鲁渝协作发展机制。在全国率先设立东西部协作产业发展基金和人才发展基金。

构建“1+4+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重庆智慧农服集团为龙头,以市县乡村4级供销系统为依托,构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

依托“三社”融合、推动“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承包地集体所有权确权颁证率达99%,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三社”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扩面提质,基本消除“空壳村”。

打造驻乡驻村帮扶“加强版”。向脱贫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和重点帮扶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驻乡驻村干部,提升发展力量。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在此背景下,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区在2021年年底入选了“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渝中区提出,要把握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的发展方向,打造“四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首善之地。未来,该区将通过推进城市、产业、人文等“多规合一”,以“两江四岸”核心区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陆海国际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等重点载体,营造现代城市的国际范,深挖重庆母城的巴渝文化。

九龙坡区是我市的工业大区。作为我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两个区县之一,这个工业大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不断增添“艺术范”。该区提出的方案可概括为“东城更新提质、西城开发提速、东西融合共进”。在东,推动“四老”改造,焕发老城区魅力活力;在西,加快建设西部新城,推进重庆6张城市新名片之一的“艺术湾”建设,提升区域发展动力。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九龙半岛。其被定位为“美术半岛”,将依托黄桷坪涂鸦艺术街、重庆美术公园等项目,扮靓长江生态文化岸线。

南岸区面临长江、坐拥南山,生态环境优势极为突出。在重庆6张城市功能新名片中,该区拥有长嘉汇和广阳岛2张名片。南岸区将持续精心打造长嘉汇城市会客厅、广阳岛“重庆生态岛、长江风景眼”。

江北区寸滩国际新城、果园港等城市功能的新载体也在加紧建设或提档升级中。该区提出的定位为“科技兴业之区、开放时尚之地、美丽幸福之城”。江北区在2021年年底审议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加上江北嘴汇聚的众多金融机构,其国际范、现代化得以充分呈现。

沙坪坝区以“绣花”功夫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现代都市。在东,精细化更新东部老城,打造嘉陵湾区,让沙坪坝国际范与重庆味、现代化与原生态完美融合;在西,高品质建设西部新城,倾力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在中,高水平绘就中部“诗意田园”,奏响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改旧貌换新颜,建新城促发展。这些“新城”,都是各区县(自治县)拓展城市功能、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区县(自治县)的城市建设,要用好城市美学、城市哲学,抓特点、显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既要大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又要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近者悦、远者来。”市人大代表徐登权说。

织密保障网 让发展更有温度

老人和小孩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服务好“一老一小”,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城市社区养老“三助”和农村敬老院“三改”行动,把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老年人共享品质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度,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此外,我市开展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两项创建,让老年人“在家享受医疗服务,在医疗机构享受养老服务”,改善医养环境。

不仅如此,针对65岁以上的失能老年人,我市实施老年人“助医”行动,以精准识别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状况为基本,以精准提供健康评估、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免费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等医疗服务为方式,实现“对象与服务”的精准匹配。

2021年年初,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托育難、入园难等问题,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修订后的《重庆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明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具备7个条件,大力推行普惠制幼儿园,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市还持续优化两孩、三孩政策环境,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新增建设普惠性托位2500个;推进托育机构规范建设,建成婴幼儿示范照护服务机构56个,确保每个区县至少有1家示范照护机构。

2021年,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1万人,同比增长14.5%。市人力社保部门在全国率先建成就业大数据中心和就业预警监测体系。“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聘全年促进11万人就业。为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我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将高校毕业生纳入补贴性培训对象。2021年上半年,24.2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2020年同期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市场就业一批、兜底安置一批等举措,帮扶城镇大龄失业人员、低保家庭人员、残疾人、城镇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为市场主体减负稳岗方面,2021年,市人力社保部门为1.4万户企业发放“留岗红包”4000余万元,400余万返乡农民工实现“应返尽返”。“一企一策”帮助智能终端产业企业招工49.4万人,助推产业产值同比增加9.5%。

3021500338238

猜你喜欢

重庆建设
重庆客APP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重庆之旅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