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甜的乡愁

2022-03-10陈泽

金沙江文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产队乡愁

陈泽

分肉记

杀猪分肉是我童年、少年时期最难忘的事情之一,至今历历在目,涵养心灵,成为我思念故土,回味乡愁,梦里常常笑醒的情感寄托。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穿不暖”成为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难以释怀。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得靠挣工分吃饭,因而社员出工更出力。一年四季如此,连大年除夕当天,都要一早出门到地里干半天活计。从大年初一开始,日复一日又为工分辛苦奔波。令人吃惊的是,即便天天像陀螺一样不停歇地劳累,我也没有听说过或见过大人们叫一声苦,发过什么怨言。不仅如此,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始终保持着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状态。那时候流行的热词叫“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东风吹战鼓雷”“不爱红装爱武装”“战天斗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说到生产队大集体养猪的事,数十年过去,现在具体已不知始于何年,又于何年终结。但可以肯定的是,持续时间不长,印象中,大概只有两三年的样子。记得养猪有面积宽敞的场地和传统的木栏及土墼围成的猪圈,有专职饲养管理人员。平时喂什么饲料及汤食,每天喂几顿,打什么预防针,什么时候将猪吆出去放风晒太阳,到河沟里拱土洗澡吃草,也有计划安排。猪的喂养时间依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至少在一年以上。又因为要到过年才能杀的猪,所以称之为年猪,一语双关,从内涵到外延都不一样。

我看到喂猪的饲料有豆糠、米糠、麦麸、油枯,以及青菜、白菜外皮,还有洋芋皮、蔓菁皮、地瓜藤、红薯藤、包麦秆之类,少数时候喂蚕豆、豌豆、苞谷等,伴以泔水等物,算是给猪过年改善生活。猪的品种是本地黑毛猪和黄毛猪,由饲养管理人员安排配种,等老母猪生养后,继续悉心饲养。待猪长到一定阶段,饲养员会叫来劁猪匠对牙(公)猪、母猪进行相应手术。这样,失去生育能力的牙猪、母猪才符合年猪的饲养标准。饲养员也不会被扣工分。不仅如此,将猪养好了,还能多得工分,被生产队夸奖表扬。很有归属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生产队杀猪的日子,一般情况下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或过年前一两天。届时,生产队会提前在高音喇叭里通知,同时张榜公布消息。喜不自禁的村民更是热情似火,奔走相告,满怀期待与渴盼,像讨新媳妇一样内心春意荡漾。

杀猪当天,宽敞的杀猪现场围了很多人,一个个精神亢奋。杀猪地点就在生产队的养猪场坝上,就近就便。只见临时砌筑的烧水处火苗熊熊窜动,蓝焰袅袅,大铁锅里烧开的水翻滚着,热气腾腾。因为平时的饮食多半清汤寡水,所以也就不难想象那些被饲养了一年多时间的几头大黑猪,膘不是特别肥壮。此刻,它们不知“大限”已至,依然表现出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样子,还不忘哼哼唧唧,相互挤占槽位,憨态可掬地等待饲养员送上食料泔水。直到几个杀猪的汉子一切准备停当,进圈逐一将猪按翻捆绑,抬出放到一张大木桌上时,才相继发出十分绝望的嚎叫之声。从杀猪到浇上开水烫毛,用刀刮毛,再到用井水冲洗干净开膛剖肚,有条不紊地清理分割猪肉内脏及下水,直至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肉,杀猪匠和饲养员要忙活持续大半天时间。

最值得称道的是,分好的猪肉搭配均匀,皮肉相连,肥瘦适中,重量相差无几,每一份在两斤左右。被报纸包好写上序号放进无数个篾编的大簸箕内。那场面看上去很壮观,养眼舒心。不少人甚至已经泛型垂涎欲滴。分肉时,现场采取抓阄的办法决定。每家派出一个代表随手抓阄。当打开包裹猪肉的报纸时,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无不感受到了生产队大集体的温暖。“长短点,不要计较,能有这么好的猪肉分了吃,已经是磕头碰着天了。”从我懂事以来,印象中村民就是这般朴实良善,时常心存感激,仁厚以待。遇见不平之事,敢于站出来仗义执言,维护公序良俗,伸张正义。

话说生产队的社员们欢天喜地将分得的新鲜猪肉拿回家,或小炒,或回锅,或凉拌,或熬汤,味美异常。以小炒肉为例,炒肉时,干辣子或青辣子、葱段、老姜、草果面、面酱或酱油等佐料一样不能少,然后掌握好火候,这样炒出来的小炒肉色香味俱全,吃起来鲜嫩爽口,下酒下饭自不在话下。还有一个因素,那时候的日子过呢十分艰难,一个个糙肠寡肚的,一年之中有大鱼大肉的日子屈指可数,能沾油荤的生活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又想起智者说过的那句话:世间之物,数饥饿最美味,最香甜,也最好吃。

除了杀猪分肉,生产队还有杀过水牛分肉吃的历史。我记得我家就分到过一大块牛心脏,一家人将它煮熟了切片凉拌打蘸水吃,也是好吃得舔鼻子。蘸水里有油辣子、芝麻、草果面、葱姜、芫荽、面酱等,相当精致提味,至今依然是老家的一大特色和传承。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眼下,发生在村民身上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变化已今非昔比。当一些年轻人听我讲起杀猪分肉之类的往事时,无不觉得十分惊奇,难以置信和想象,像是天方夜谭。

吃甜盏水

前几天,孙子订婚,于是借休假的机会回了一趟老家。

按农村风俗,订婚当天,就是认“新亲”的日子。中午时分,我随一众亲朋好友从我们村出发,前往山沟箐新亲家,一路走来,不过半个小时的脚程,关键是途中欣赏品味到了清明时节田野的风光景致,感受到了浸入身心的融融春意。一直以来,我所理解的诗与远方,应该就是这样的,比如,看到了挂在树尖上的偌大鸟巢,想象鳥夫妻轮流孵化小生命的过程及养育众多儿女的艰辛与不易。看到远山拥翠,白云悠悠。近前阳光正好,蜂飞蝶舞,紫气岚烟缭绕,天时地利人和,顿时身心悦然复怡然。有诗与远方变成现实,何不诗酒趁年华,不负生命有爱,当温柔以待。

新亲家是如今老家农村常见的独栋院落,属于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宅院。院子很宽敞,阳光很充足,空气很清新。有红花绿叶妆点,有鸡犬之声相闻,屋脊上或屋檐间有鸟语如歌,相互唱和。随着男方一众新亲的到来,使得原本清和井然的院子变得热闹起来。

一切都按风俗礼仪进行。比如,不可或缺的吃甜盏水。只见未来的新媳妇在一位熟悉双方至亲且有辈分之人(限女性)带领下,逐一给男方的一众亲友端上甜盏水。事实上,这甜盏水虽叫“盏”,其实是一次性纸杯,杯里的成分是红糖水、爆米花、枣子、桂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后面两种皆为双数,寓意将来两个新人结婚后早生贵子,好事成双,幸福美满。

令我欣慰的是,将杯子唤作盏,吃未曾改成喝,可谓雅俗并存,很有地方风情特点和韵味,与传统风俗文化一脉相承,也算记得住乡愁,用实际行动留住了乡愁。

吃甜盏水过后,未来新媳妇在之前那位长辈陪伴下依次收杯。这个过程中,吃过甜盏水的男方一众新亲事先将数额不等的“茶钱”纷纷放在杯子里,这既是礼节也是心意,更是风俗文化的传承和彰显。有民俗专家学者曾经坦言,泱泱中华数千年发展历史表明,民族的凝聚力贯穿于正常的人情往来之中,是精神意志的依附和支撑。这,亦应该成为我们平时常说的“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末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老家农村,筹办讨媳妇、嫁姑娘或者竖柱、新居落成喜事的人家,会安排专人在客场门口摆一张桌子收礼挂账,相比城市居民办喜事时客人递红包入席,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我想说的是,传统的、有文化内涵的礼仪程序,已根植在人们心中,得到价值认同,是一种乡村活力的载体,应当给予更多的尊重。

责任编辑:李军学

3744500338291

猜你喜欢

生产队乡愁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一头老黄牛的尊严
乡愁
乡愁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塬上千阳(外一篇)
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