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巧用椭圆的定义解题
2022-03-09陆凯
陆凯
椭圆的定义主要包括第一定义、第二定义以及第 三定义.在解答有关椭圆的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三个 定义,能有效地简化运算,提升解题的效率.这就要求 我们深入研究椭圆的三个定义,探究其内涵和外延, 将其灵活地应用于解题中.
一、巧用椭圆的第一定义解题
若在平面内有两个定点 F1 、F2 ,动点 P 到这两 个定点之间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 2a(大于 |F | 1F2 ),那 么动点的轨迹方程就是椭圆,该定义为椭圆的第一定 义.这里, 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两个定点分别为椭 圆的焦点,记 |F | 1F2 = 2c .由该定义可以得出 | PF | 1 + | PF | 2 = 2a .若问题中涉及椭圆上一点到两定点之间的 距离,如有关焦点三角形、焦半径的问题,我们就可以 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建立关于焦半径 | PF | 1 、| PF | 2 的关系式,从而使问题顺利获解.
例1.若 P 是椭圆 x 2 a2 + y2 b 2 = 1(a > b > 0) 上的任意一 点,F1 、F2 为椭圆的焦点,以 PF2 为直径作圆 M ,证 明:圆 M 必定与圆 x 2 + y2 = a2 相切
我们只要抓住关键信息: PF2 为圆的直径,PF1 是 椭圆的焦半径,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建立关系式: | PF | 1 + | PF | 2 = 2a ,便可根据圆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 的性质证明结论.
二、巧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题
若动点 M 到定点 F 的距离,与其到定直线 l 的距 离之比是一个常数 e = c a(e < 1) ,则点 M 的轨迹是椭圆. 这个定义是椭圆的第二定义,其中定点 F 为椭圆的焦 点、定直线 l 为椭圆的准线,常数 e 为椭圆的离心率. 若已知椭圆上动点到准线的距离,或已知动点的轨迹是椭圆,就可以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建立动点到定点 的距离以及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式.
例2.若方程 m(x ) 2 + y2 + 2y + 1 =(x - 2y + 3) 2 表示 椭圆,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变形后的方程可看作椭圆上动点 (x,y) 到定点 (0,1) 和定直线 l:x - 2y + 3 = 0 的距离之比.根据椭圆的 第二定义可知 e= 5 m ,而椭圆的离心率 e ∈(0,1) ,据此 即可求得 m 的取值范围.
三、巧用椭圆的第三定义解题
若平面内的动点 P 与两定点连线的斜率之積等 于常数 e 2 - 1(e ∈(0,1)) ,则动点 P 的轨迹是椭圆.该定义 为椭圆的第三定义,其中的两个定点是椭圆的焦点,e 是离心率.若已知动点与椭圆的两焦点连线的斜率之 积,就可以判定该动点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建立关于 e 的关系式即可解题.
例3.在 ?ABC 中,B(6,0),C(0,-6),且 k AB?k AC =- 4 9 , 求顶点 A 的轨迹方程.
由kAB?kAC = - 4 9 ,可联想到椭圆的第三定义,于是 将 B、C 看作椭圆的焦点,将 A 看作椭圆上的动点,根 据椭圆的第三定义,建立关系式 e 2 - 1 = - 4 9 ,便可求得 椭圆的方程.
总之,我们不仅要熟悉椭圆的三个定义,还要善于 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寻找与焦点、准线、过焦点的 直线的斜率有关的信息,将其与三个定义关联起来, 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椭圆的三个定义去解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