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鉴赏教学经验分享

2022-03-09饶蕾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2期
关键词:涉江杜诗芙蓉

饶蕾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钻研诗歌,指导学生体悟诗中的情感。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能引发人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如何带领学生品味诗歌呢?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带领学生走进相应的情境,由景悟情,帮助其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下面,笔者就以“杜诗”和《古诗十九首》为例来详细谈谈。

一、带领学生走入诗境

一些教师在讲解杜甫的诗歌时往往采用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引导学生去感受杜诗的沉郁顿挫,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等。这当然不错,但笔者总觉得这种方法不能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杜诗的美。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通读杜诗,感悟到杜诗的“沉郁”不仅体现在诗歌中飘零失意、孤独病弱的人物形象上,而且体现在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上。他的诗歌具有意蕴丰厚、意气超然、意境优美等特点。对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来让学生悟读杜诗。

(一)展示导入语

导入语:有人做过调查,年轻人大都喜欢李白,中老年人大多偏爱杜甫,而且很多人都是年轻时更爱李白,年岁渐长以后才品出杜甫的诗歌的韵味。我的阅读经历与此相同。一直以来,杜甫给我的印象都是悲愁的。他爱国爱民,孤苦无依,晚年的境遇更加凄惨。当我看遍人世繁华,进入中年之时,回首往昔,才恍然悟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正是超出言外的人生哲理吗?这句诗说尽了我们的人生。人生岂不是如杜诗中写的那般?通读杜诗,我不禁感慨:人 生 是 一 株“ 碧 草 的 自 春 ”,是 一 次“ 环 佩 的 空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杜甫的诗歌,感受杜诗之美。

诗歌是一种感性的语言材料,可歌可吟、可诵可品。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设计了这段导入语,以此来启发学生,让他们明白:只有深入地品读诗歌,才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布置任务

任务一:请你阅读杜甫的《曲江·其二》《曲江对酒》《南邻》《狂夫》,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笔者选取了学生并不熟悉的杜甫的诗歌,引导他们阅读,让他们在不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情况下阅读和理解诗句,探究作品的主旨。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读诗时需要沉潜到诗歌的内部去感悟,强调的是获得独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

以下是某生的阅读感悟: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不是在告诉我们应当领略那春日江边的精微之景吗?这样,你就会发现失意之人深藏于心的悲悯,同样令人难以忘怀;“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不是在告诉我们应当留意花落鸟飞的自然春色吗?这样,你就会发现闲适也是一种境界;“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不是在告诉我们诗人也可以执笔描绘出充满温情与暖意的图画吗?这样,你就会发现日常之景也能入诗、入画……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一定准确、深入,但这些都是他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去自主地阅读杜甫的诗歌,而不是要求他们一定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品读一行行文字,分析一个个词语,自然会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明白了:在阅读诗歌时要仔细地品味,独立地思考,深入地探究。

任务二:请你充当小小品鉴家,品读杜甫的诗歌,说说其诗歌的艺术特点。

学生经过品味和鉴赏,发表了如下见解:

1.自然景物与社会历史的完美结合。例如,“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写的是辽阔无边的春日景象与世事的风云变幻。锦江水夹带着盎然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事的更替变幻;“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气魄。迷离的云雾、奔腾的江流,令我们仿佛看到了庙内壁画中的神龙与巨人。

2.景与情的完美融合。例如,“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写暗飞的萤、宿于水边的鸟。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晚上孤独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看飞舞的流萤,看水边的鸟儿……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孤寂之情。“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是对飘零生涯的概括。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里孤独地停泊。诗人又何尝不是那细草与孤舟呢?他像江岸边的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的孤舟一般寂寞。怎能不令人感伤?

学生对杜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审美是自己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不可偏听偏信他人的话。

二、指导学生体会情感

一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诗,就意味着他们无法钻研得更深。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景物,以此来帮助他们体会其中的情感。

以《涉江采芙蓉》为例:

任务一:假如你是一位散文家,请你将《涉江采芙蓉》改写为一篇散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笔者要求他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将其改写为一篇散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抓住诗歌中写景的语句来改写。

示例:

如今,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在风和日丽中,我乘一叶小舟,飘荡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上。但见岸边芳草凄凄,耳畔传来姐妹们的嬉笑声。多么叫人心醉!我看见了一朵最美的芙蓉,想要摘下它,将它送给我最思念的爱人。可是,他如今在哪里呢?此刻的他远在天涯!(转换空间,将视角切换到远方的爱人那里)我的心儿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他的身边,我想此刻的他也一定带着无限的忧愁,回头望着我所在的故乡吧!可是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有漫漫“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渺烟云!我们之间隔着重叠的山峦与浩荡的江河,即使心意相通,也无法互诉衷肠。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重逢呢?

通过改写诗歌,学生懂得了读诗离不开想象的道理。想象的场景越真实、越具体,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就会越深入。可以说,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一幅流动的画,都能呈现一个具体的場景,都能引人遐想。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那朵美丽的“芙蓉”里,可见,情与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他们读完《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后获得的感悟。

任务二:假如你是一位现代诗人,请你将《涉江采芙蓉》改写为一首现代诗。

笔者带领学生理解诗歌,找到合适的方法来传达自己的心声。

示例:

人世间有这么一种感情

叫人黯然销魂——

我历经艰难险阻

采了一朵绝美的芙蓉

想送那心上之人

我终生的挂牵呵

但——

欲送不能

我的一颗心呵

原先欣喜

如今失落

两个人的心

明明贴得那么近

如今

却天涯相隔

不能在一起,

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体会,创作了这首诗。教师布置这样的任务有利于帮助他们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意象”与“情脉”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引导学生改写诗歌,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一举两得。

任务三:假如你是一位评论家,请你谈谈读完《涉江采芙蓉》后的感受。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典型的写离愁别绪的诗歌。让学生写读后的感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

示例:

读《涉江采芙蓉》有感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长路漫浩浩,兰泽芳草丛。

人说游子诗,亦云思妇咏。

我言情不变,古今相思同。

这首小诗虽然直白,但展现了该生对主题的把握情况。诗中涉及“游子诗”与“思妇咏”的主题之争,说明学生对这一问题是有一定思考的。能写出“古今相思同”,说明他已经感受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任务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生命体验。

任务四:假如你是一位学者,请比较赏析《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与《今日良宴会》,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微作文。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帮助他们更好地解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

示例:

《青青陵上柏》中的士子生于乱世,发出一声感 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只此一句,就值得青 史留名。相对于天地的无尽,人就像寄宿在世间的 客人。他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走入“两宫”之中,本意是入仕途,却发现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 贵们狼狈为奸、苟且度日,一切并非他想象的那般美 好。纨绔子弟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根本不管百姓的 死活。 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呢?还是“斗 酒娱乐”,“游戏”人间吧!

《今日良宴会》的贫士在宴会上听曲,以一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道尽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飙尘”极言人生之短暂。人的一生疾速如卷在暴风中的尘埃。他为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而伤心。最终,得出结论:求富贵要赶早啊!

《青青陵上柏》和《今日良宴会》都说要“及时行乐”。然而,在这同一个大主题下,《青青陵上柏》中的士子厌恶游戏人间、追名逐利的生活;《今日良宴会》中的贫士却因生命短暂、生活贫苦而烦忧。可见,人所处的境地不同,追求也就会有所不同。两种人生态度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教师布置这样的任务,能帮学生打开鉴赏诗歌的窗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诗歌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总之,阅读诗歌就像是进行一次旅行。学生读不同的诗歌,会获得不同的感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引导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創造美,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

猜你喜欢

涉江杜诗芙蓉
“枉渚”与“辰阳”究竟在何处?
——追寻屈原《涉江》诗中两个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①
从前慢:古诗里的痴守——从《静女》《涉江采芙蓉》说起
我们记取的美丽瞬间,都是生命曾经盛开的证据——读《涉江采芙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树
篆刻杜诗记
The image“lotus”in I gather lotus blooms across the steam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轻嗅芙蓉妆
《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