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诗歌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种方法

2022-03-09王银珠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12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美的诗人

王银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文本就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谈谈在诗歌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传授诵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作者一般会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记录事件、传情达意。而诗歌的语言是非常简洁凝练的,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美和音韵美被人们吟咏至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诵读的技巧,带领他们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在诵读时,学生要结合诗作的内容用心体会,感受诵读的乐趣。

具体来说,教师要提醒他们在诵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节奏。能否读出一首诗的韵味,关键在于对其节奏的把握是否到位。适时地停顿,能帮助诵读者理解字词的意思,疏通句子的大意。《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句诗的字数都是一样的,格式也非常整齐。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时要“七言四顿”,也就是以“2/2/2/1”的节奏来读,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除此之外,也可以用“前四后三”的方式停顿,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两种停顿都是可行的。不过,笔者认为“前四后三”的停顿方式更适合一些。因为这样诵读更能够体现出诗歌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按照这样的停顿方式去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其次,要注意重音。在诵读的过程中,重音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比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里的重音就落在了“代代”和“年年”的上面。二者相互照应,强调了时间的更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动词“卷”和“拂”需要重读。因为它们突出深闺妇女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学生在读的时候不仅要加重读音,而且要读出一种幽怨的语气。

最后,要注意语调。语调能够很好地传达感情。在诵读《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诵读者的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哀而不伤,又满怀希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选用不同的语调。比如,在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时要用激昂的语调,体现出作者见到如此壮观的景象后的震撼;在读“人生代代無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时要用低沉的语调,读出对时光飞逝的惆怅。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示范朗读,还可以通过播放名家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着名家一起诵读。在检查诵读的效果时,可以通过比赛读、齐声读、男女分开读等方式。

二、开展品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引导有时候不止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诗歌中的精彩诗句,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真正走进美的情境之中。

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连”字展现出了景象的壮观,海天一线,给人一种十分震撼的感觉;“生”字则展现出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潮水汹涌,一轮明月挂在天边,万物都富有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奇壮丽。

又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这里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闺妇对爱人的等待, 写成江月在等人。实际上,这是月下的人在等待远方 的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则写出了时光的易逝和妇人 独守空闺的惆怅心情。也是从这一句诗开始,整首诗 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慷慨激昂变成了低沉 哀婉。

再如,诗歌的结尾“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 江树”,诗人以景结情,仿佛带领读者穿越到了另一个 时空,见到了“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景象。

当然,教师也可以建议学生从图书馆或网络上搜 集与这首诗相关的资料,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解读、鉴 赏这首诗的,鼓励他们多与其他人对话,以此来获得 启迪,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提出合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思考是培养审美评价能力的必经之路。高中阶 段的学生已经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 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文本,思考 问题,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比如,针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教师可以提 出这样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积极向上的,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对生 命的热爱之情;有的人则认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消 极悲伤的,诗人先感叹眼前景象的美好,之后乐极生 悲,开始怀念故乡;还有的人认为这首诗不悲不喜,主 要展现了作者对时间、对生命、对宇宙的理性思考,并 不是普通的山水诗和思乡诗。你赞同哪一种说法? 请你重新阅读诗歌,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学生说 道:“我认为《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 的。诗人用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组成诗题,又 以月为线索,勾勒出那晚最动人的景象,令人读之难 忘。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放眼望去,月亮的清辉撒 向江面,破碎的浪花里似乎还倒映着点点明亮的月 光,耳畔似乎回响着江水拍打石岸的声音。江水弯弯 绕绕转进了草甸里,月色泻在旁边的树林里,像是为 其铺上了一层洁白的霜雪。月光涤荡世间万物,哪里 还能够看得到空气里的白霜和汀上的白沙?诗人用 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引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然后大 手一挥,在深蓝色的夜空里画出了一轮明月……这样的景象是多么的美好啊!诗中洋溢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山水的赞美之情,对美好时光的珍爱之情。这种情感难道不美好吗?诗人一直在描写美的事物,抒发美的情感。所以,我认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欣赏和点评,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四、开展读写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读与写的方式创造美,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句式整齐。全诗围绕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物,呈现了美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这首诗的评价,也可以鼓励他们仿写或改写诗歌。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以下是某名学生对这首诗歌的读后评析:

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与其相关的各种景色,以月光统众景,而众景中又含哲理与深情,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这首诗从月写起,又以月来收尾,呈现了从天上到地下这样一个寥廓的空间,展现了明月、江流、青枫、白云、水纹、落花、海雾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的细腻的情感。诗人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非常巧妙。

诗歌的前半部分重在写景,是写实,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诗歌的后半部分重在抒情,是虚写,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等。

通过写作,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教师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从审美的角度带领学生去解读诗歌,培养其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诵读,学会鉴赏,学会评价,学会创造,成为一个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29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美的诗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