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条件下以耐久跑为内容的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法二则
2022-03-09郭志莉裴绍志陈清英
郭志莉 裴绍志 陈清英
(1.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二中学,300480;2.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300480;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九中学,300480)
当下城区学校大多存在场地面积小、学生人数多的情况,如笔者学校学生有1000余人,但场地只有4个篮球场大小(2个篮球场与相当于2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人均场地面积不足2m2。面对如此小的场地,学校积极开展全员性耐久跑活动,并逐步打造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一、耐久跑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和实践耐久跑技术与方法。体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懂、不会、不清楚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耐久跑正确动作姿态、基本动作技术、呼吸方法、极点克服等技术、知识和方法。如,《掌握呼吸方法》一课中,在进行了准备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4min内,跑完摆放在2个篮球场中的20个标有1~20数字的标志桶,跑的顺序由学生自己做主。在跑动中,教师只提示安全,其他学生自由体验。体验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跑动中是否感觉呼吸不顺畅,后半程跑得很累?”而后给学生分析原理(氧债),并告知学生正确呼吸的方法,并找到合理配速。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加呼吸,对过程性动作进行模仿性体验,将呼吸方法告诉学生,并提出呼吸要求:呼吸要深、均匀并保持节奏。再将学生分成8组,在小场地进行15、20、30个标志桶绕标路线下的技术运用体验。
体验中,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区间里自己选择速度,但要保持“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呼吸节奏。跑后放松、拉伸与学生交流和答疑,教师要求学生将体会真实表达,说出采用正确呼吸方法前后的区别,解决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学生提出的“不这样呼吸还好,这样呼吸后反而不会呼吸”等,教师结合实际案例给予回答(如分享高水平比赛录像中优秀运动员的呼吸方法),引导学生认知和体验正确的呼吸方法,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呼吸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耐久跑技能与体能的动作技术与动作方法,放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而后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各种不懂、不会、不清楚的问题,从而掌握耐久跑结构化技术、知识和方法,发展专项体能并知道2种以上发展专项体能的方法。通过大单元教学,让学生掌握耐久跑技术、知识、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此外,可利用校内外资源对耐久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宣传。如,每天上下午在规定的时间里,在校园广播里将耐久跑对初中生身体机能发展、身体形态塑形与保持、抗病防病等知识进行宣讲。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将耐久跑的知识、方法、原理与技能等进行展示,为便于学生理解,可采用图文的形式进行呈现。如,采用身体循环图和标记,将参与耐久跑与不参与耐久跑的人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耐久跑对身体的影响;将耐久跑相关价值、知识、技术、技能、规则、比赛等信息编辑成各种形式的题目,利用校内答题竞赛、辩论竞赛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耐久跑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学生对耐久跑价值认知不足的问题。
二、开展耐久跑大课间活动的有效举措
(一)耐久跑大课间场地与器材的使用
1.合理规划时间,提升运动量
如,将3个年级23个班进行循环排列,由于场地只能容纳2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跑动,在安排上采用了上午2个年级在场地上进行耐久跑活动,另1个年级在楼道、楼宇间等有限空地进行自主的跳绳、毽球、武术、单双杠、仰卧起坐等活动,下午互换场地活动(图1)。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每天基本运动量,也避免了重复练习单一动作造成的心理疲劳和枯燥感。
图1 合理利用场地
2.优化场地器材,增加趣味性
如,利用跨栏架、标志杆、标志桶、跳高架、足球小球门及涂上各种颜色的废弃球等器材,在充分考虑学生跑动中各种安全需要的前提下,将场地设置成纵横交错的路径,并在器材上写上不同的数字和国家提倡的体育口号(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参考定向越野的方式规划跑动路线,在进行大课间跑步时向不同团队发放不同的路线图,有计划地引导所有学生在各种跑动路线上奔跑,确保在一段时间内各个团队每天的跑动路线都不一样,从而保障了学生跑步的热情。
3.合理规划路线,保证运动量
如,在教学楼的每一个出入口、楼道、走廊和教学楼之间的空地等区域,设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进出教学楼的路线,规定各班或各个团队具体出楼的路线,并引导学生出楼后在篮球场指定位置集合(图2)。再引导学生从起点出发,按照自己的路线图进行直线、斜线、拐弯、折返等不少于15min的跑动。跑步活动结束后再按规定路线返回教室,要求进出有序。
图2 定位集合
此外,在每个交叉部分设置各种提示,主要是解决学生跑步中交叉行进如何避让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知“交通规则”。如,2支队伍碰面时,靠近教学楼的跑进、靠近操场的原地跑等待,并在“交通规则”中要求,团队要有纪律性,领跑者活动指示发出指令,团队成员要积极配合执行。
(二)耐久跑大课间的注意事项
1.分层练习,确保活动有效性
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大课间的时间内进行有效锻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配速。如,在大课间活动中,将班级内配速上下相差3s的学生分成1组,根据步频进行不可进行二次分组(如果人员过少,将同年级相邻2个或3个班组合并重新分组),形成能力、技术特点基本相同的各个男女团队(图3),进行以团队为基础的集体15min跑动,从而保障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练习,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运动中体验距步带来的成就感。
图3 分组集体跑
2.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学校要求实现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并提出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如有身体问题等需提供医院证明给体卫主任,审批后才可以参与活动宣传、音乐播放等辅助工作。同时规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跟随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练习,且师生练习时间要相同,教师需从始至终跟随适合自己配速的队伍(图4)。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渐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图4 师生同练
3.丰富音乐内容,提升跑动的趣味性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在音乐中加入固定的节拍和口号(可以是1、2、3、4,也可以是激励性的语言),并且可以将音乐制作成慢、中、快3个速度,便于找到更适合学生练习的音乐。在跑动中,通过广播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踩”在音乐的节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基本都能找到自己“踩点”的节奏,这样既能缓解单调、枯燥的练习氛围,又能通过音乐节奏,引导不同团队的跑速。各个团队可自己搜集、整理与编辑口号内容,经体育组审核后才可使用,体育教师作为评委对优秀的口号在大会上进行推广,并提倡学生边喊口号边跑动。通过这样的举措,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解决学生心理枯燥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
4.与“小型竞赛”相结合,让学生体验耐久跑的成就感
学校定期开展与耐久跑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比赛。如,根据小场地特点,为便于操作,不以距离为单位,而是组织以“圈数”为单位的挑战赛,学生根绝自身的能力可以选择不同组别的挑战。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楼、每一个出入口、楼道、走廊和教学楼之间的空地等区域,开展定向越野赛,让学生自己设计路线,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15min的耐久跑达级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比赛还采取了一定的奖励措施(有个人奖项和集体奖项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5.与“班级量化”相结合,增强集体荣誉感
为了激发教师对耐久跑特色项目的持续关注,学校牵头由体育组和德育处的教师一起制订量化标准,标准以各班参与人数、学生精神面貌、队伍进出楼整齐度、队伍跑步过程中整齐度、口号响亮度、教师参与度等项目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并对每一个内容制定量化评价标准。由学生会成员每天进行检查、打分,学校将检查和打分结果直接计入班级量化评比中。每周五由学生会的学生以年级为单位汇总一次成绩,在下周升旗仪式上进行通报,提出上周重点出现的问题,同时将统计分数张贴在各年级的宣传栏中并进行评比。通过这样的评比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进而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