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力跑”教学的教材内容开发和结构化设计
——以水平四“接力跑的技术与运用”为例

2022-03-09蒋凯陈益军于婷婷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传接球学练运球

蒋凯 陈益军 于婷婷

(1.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321075;2.浙江省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321000;3.浙江省浦江中学,322299)

在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呈现尤为关键[1]。田径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学内容之一[2],田径教学也应当适应“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呈现的要求。本文以接力跑教学为例,试图通过单元层面的接力跑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和课堂教学层面的接力跑学练内容结构化设计探寻田径跑类项目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思路。

在单元层面的接力跑教学内容设计中,本文借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浙江省纲要》),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的思路[2],探究3个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以及单元视角下的教学内容结构化思路;在课堂教学层面的接力跑学练内容设计中,依据浙江省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的课堂教学策略“学练三个一”的思路[3],探究教学内容下的学练内容结构化。

一、接力跑教学内容的开发

《浙江省纲要》提出的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的思路是构建单元的一种思维模式。围绕“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小单元,不仅降低了单元构建的难度,同时也帮助教师明确了基于3个维度开发和设计教学内容的思路;另外“技术、体能、运用”3个小单元不能割裂,要体现结构化,最终合成大单元[2]。

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出发构建小单元,能促进教师思考教材内容在3个维度下所承载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一)“技术”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开发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接力跑的能力水平体现于接力成员的跑动能力和交接稳定性的综合表现。其中,跑动能力是基础,交接棒完成的速度和稳定性是关键。接力跑的技术教学主要围绕交接棒环节展开,重在解决“交接棒的动作方法、接棒的姿势、交接棒动作的协同配合方法、交接棒的规则与方法、交接棒的时机”等关键问题。在设计接力跑技术维度下的教学内容时,需围绕以上关键问题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任务情境。如,以下案例所呈现的接力跑“技术”维度下的教学内容:2人循环接力跑。在该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教学策略中,教师采用敏捷圈解决接棒姿势、站位和错位交接等问题,采用反复循环练习的情境逐步帮助学生提升交接棒动作的控制力、提升交接动作的协同配合能力、提升交接时机的把握能力。

案例:“技术”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2人循环接力跑。

练习目的:利用敏捷圈帮助练习者明确接棒者的脚步站位和准备姿势,利用反复循环接力的环境帮助练习者逐步掌握交接棒的时机和熟练下压式交接棒技术。

练习方法1:2人循环接力跑,2名学生1组,依次采用击掌交接、接力棒交接的方式进行循环接力(图1-1)。

图1-1 2人循环接力跑

练习要求:接棒者一脚在敏捷圈内,另一脚在敏捷圈外做出上体前倾的接棒准备姿势,同时2人错位交接。

练习方法2:2人循环接力跑+利用敏捷圈的步法训练。交棒者在完成交棒后立即利用敏捷圈快速完成10次以上开合跳、前后并脚跳、左右并脚跳等动作,完成后迅速做接棒准备姿势。

练习要求:在同伴跑回前完成步法练习,完成步法后立即做出接棒准备姿势。

练习方法3:结合“2人循环接力跑+利用敏捷圈的各种步法”的竞速比赛。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各组进行竞速比赛,对比哪一组先完成规定次数的交接棒练习。

练习要求:每局比赛后,交换1次合作伙伴。

(二)“体能”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开发

“体能和运用”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摆脱了以往“在跑道上围绕交接棒单一技术”开展教学的思路,拓宽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其中,“体能”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体现了将“交接棒”这一单一动作置于多种情境中,强调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巩固和提高交接棒技术。

1.“体能”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开发关注接力跑本身发展体能的方法[2]。如,体育教师可通过改变跑的任务发展学生的各方面体能,具体可表现为:结合步法训练的接力跑发展学生跑的专项体能;结合中长距离接力跑发展学生的耐力水平;结合障碍跑、跨栏跑、跑跳、跑跨的接力跑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结合爬行、滚翻等动作的接力跑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平衡等素质。也可通过改变接力方式发展学生的各方面体能,具体表现为:结合跪姿接棒、俯撑接棒、坐姿接棒、仰卧接棒的接力跑发展学生的力量、反应、协调、灵敏等素质;结合高抬腿跑接棒、单脚跳接棒的接力跑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平衡等素质。这些方法在丰富了接力跑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路径,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增量发展。同时,接力跑还可与其他跑类项目进行融合,可作为其他跑类项目落实“勤练和常赛”的有效载体。

2.“体能”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关注改进、提高、巩固接力跑本身所需体能的练习方法[2]。如,以下案例中呈现的“体能”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折返跑接力。该方法在交接棒方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小接力区、缩小垫子与接力区的距离及改变垫子的摆放方式等手段,逐步压缩练习者完成交接棒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破坏交棒者的重心稳定。通过在情境改变和难度提升的条件下逐步做出快速、稳定的交接棒,学生的动作控制能力和动作协同性也会相应得到提升和发展,达到巩固和提高的效果。此外,基于提高和巩固接力跑的练习方法还可采用循环练习的方式加大交接棒的密度,同时强调在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的情境中形成稳定的技能表现。在其他田径项目的“体能”维度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还可结合专项体能动作达成改进、提高和巩固的效果。

案例:“体能”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折返跑接力。

练习目的:创设结合折返跑、跳跃或跨跳等接力跑学练任务,提升任务挑战性,促进学生的协调、灵敏、爆发力等素质的增量发展;在空间更小、更复杂的交接棒情境中,复习交接棒技术,提升交接棒的动作控制力和稳定性。

练习方法1:折返跑接力。2名学生1组结合触桶折返跑进行循环接力(图2-1)。

图2-1 2人折返跑接力

练习方法2:跳跃(跨跳)+折返跑接力。在折返跑的路径上,增加利用小折垫的跳跃或跨跳动作,同时通过小折垫的不同摆放和移动,逐渐改变动作任务,提升交接棒的难度(图2-2、图2-3)。

图2-2 跳跃对折小折垫+折返跑接力

图2-3 跳跃平放小折垫+折返跑接力

练习方法3:跳跃(跨跳)+折返跑接力对抗赛。各小组之间进行对抗赛,在比赛中各小组自主选择垫子的摆放和跳跃的方式(图2-4)。

图2-4 跨跳平放小折垫+折返跑接力

(三)“运用”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开发

“运用”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更多关注接力跑知识、技能、规则、方法、策略的学以致用。同时,接力跑运用方法的开发指向构建更多相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境,以满足学生通过运用和迁移知识技能等解决问题、完成挑战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运用”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指向学生在多种结合交接棒接力的游戏情境中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如,4×50m/4×100m接力赛、持物接力跑、跑垒接力游戏、合作接力跑。通过多种不同游戏情境下的接力跑运用方法的开发,不仅让接力跑回归到游戏的本源(即生活中),同时也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中达成知识技能的运用和迁移。如,以下案例中所呈现的“运用”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传接球接力。该方法基于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结合接力跑的情境构建多种“传递或传接球交接”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用接力跑学习中形成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球类运动中的问题。该方法既拓展了接力跑的教学思路,提高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对快速起动时机掌握及同伴之间配合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案例:“运用”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传接球接力。

练习目的:提升学生的项目认知,提升学生在球类运动中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既丰富了接力跑的方法,同时又丰富了篮球运、传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练习方法1:传接球接力练习者以传接球的方式进行交接,并逐步从持球跑动过渡到运球跑动(图3-1、图3-2)。

图3-1 持球跑传接球接力

图3-2 运球跑传接球接力

练习要求:错位交接;接球队员前后站立,侧身主动迎球。

练习方法2:快速折返运球+传接球接力。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依次采用双手抛接(图3-3)、单手传接、反弹球传接(图3-4)、背后传接(图3-5)等方式进行交接,同时要求学生逐步提高运球行进速度。

图3-3 快速折返运球+双手抛接球接力

图3-4 快速折返运球+反弹球传接接力

图3-5 快速折返运球+背后传接球接力

练习方法3:快速折返运球+传接球循环接力游戏。4名学生1组进行接力,运球者接近交接区后可以向任何一名接球者递球或传球,运球者交接球后迅速到接力区成为接球者,依次循环练习(图3-6)。

图3-6 快速折返运球+传接球循环接力

练习要求:运球者不断变化递球或传球方式,同时随机选择交接球对象;2名接球者同步做好接球准备。

二、单元层面的接力跑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

单元层面的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是指单元下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的结构化。“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不仅拓宽了教学内容开发的视角,而且也为单元教学内容的构建提供了结构化思路。“技术单元”下的课相当于新授课,“体能单元”下的课相当于练习课、复习课,“运用单元”下的课相当于综合复习课、阶段性测试课(表1)。基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的思路,水平四“接力跑的技术与运用”单元的构建既融汇了“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下形成的丰富的教学内容,又基于3个维度的结构性关系,进一步优化教学路径,提升教学质量。

表1 “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下的接力跑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

依据“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的思路,“接力跑的技术与运用”单元的教学内容编排如表1所示。其中,“技术”维度下的新授课安排2个课时,重点关注交接棒动作方法、接力跑方法和规则的学习;“体能”维度下的练习(复习)课安排8个课时,突出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提高技术,同时围绕依次解决“动作的控制、动作的协同、空间的感知、时机的判断、动作的适应性变化”等关键问题编排教学内容顺序;“运用”维度下的综合复习课安排6个课时,强调在多种接力跑比赛和游戏情境中达成复习、巩固和提高的效果,同时围绕依次解决“小组的协作、策略的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的创新”等关键问题编排教学内容顺序。

三、课堂教学层面的接力跑学练内容结构化设计

学练内容是教学内容下的各学练环节的具体内容,“学练三个一”即每节体育课围绕教学内容设置3个学练内容: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2]。“2人循环接力跑”的具体学练内容(表2)是从内容结构上体现“学练三个一”,从形式上体现了“学、练、赛”的特征,从学习任务角度体现了从“单一→复杂→综合”的结构化思路,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角度体现了“学、练、评”一体化的思路[3]。

表2 基于“学练三个一”的接力跑学练内容结构化设计

其中,“学、练、评”一体化的思路,是在“学、练、赛”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进一步关注。“评”体现了以“赛”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策略,帮助学生在“赛”的过程中精准评估,找到问题,明确未来学习的方向。“评”同时也是教会和学会的重要依据,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结果,才能真正落实有效教学,达成教会和学会的目标,从而推进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实施。

此外,表2中“2人循环接力跑”学练内容的描述充分遵循了“学练三个一”的结构化要求。基于结构化的描述,既帮助教师紧紧围绕结构化思路开展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思维,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延伸性学习等学习行为的发生。

在“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构建单元和“学练三个一”构建学练内容的思路下,接力跑教学既体现了每堂课有效落实“学、练、赛”,又体现了“学、练、赛”的多样化。同时,基于单元和课堂教学层面的教学内容和学练内容的结构化,促进知识形成结构化,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路径和学生的学习路径,能有效促进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达成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达成“学会”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推动接力跑项目在课堂内外的“教会、勤练、常赛”的落实。此外,也要关注接力跑与其他项目的融合,发挥接力跑的载体作用。“接力跑的技术与运用”在“体能”和“运用”2个维度下分别呈现了与折返跑、障碍跑、跨栏跑等跑类项目和橄榄球、棒球、篮球等球类项目的融合,有助于通过接力跑的学习推动其他项目的“教会、勤练、常赛”。

猜你喜欢

传接球学练运球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