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需要”为理念设计田径跑类教学

2022-03-09吴健江苏省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213300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田径创设动作

吴健 (江苏省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213300)

一、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的依据

教学生,不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才教什么;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结构和行为规则来决定教学的结构和规则,这就是基于学生的教学[1]。在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2]。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为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在教学设计中应反映“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扣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行为规则和学习经验设计教学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方法,创设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田径跑类项目运动能力的提升阶段

跑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经过小学、中学的学习与练习掌握了跑的技术动作,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跑的技能,这是跑的自然动作向技能发展的过程。

1.幼儿阶段的“跑”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模仿和参与活动学习了跑的基本动作,并能根据条件做出相应的跑的动作,这些跑的动作是自然动作,并非通过专门的学习获得的。如,中班幼儿的直线跑,双脚依次做蹬地动作和腾空动作,并依次向前迈进;双臂能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协调下肢向前跑动。

2.小学阶段的“跑”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学习跑的相关知识、技术动作和简单的组合动作,在起跑、加速跑、途中跑、高抬腿后的加速跑等游戏活动中逐渐提高跑的能力,不断发展位移速度和肌肉力量,并将所学运用于其他的项目活动中。通过学习,学生逐渐行动灵活、迅速、有力,他们从幼儿阶段的自然动作提升为技能的逐渐形成和能力发展。如,水平二(三年级)的起跑学习,学生在坐姿、蹲姿、站姿等姿势中体验起跑速度,通过多样的体验练习,学生能够判断、选择起跑快的姿势,并运用于短距离的跑的学练中。

3.中学阶段的“跑”

在中学阶段,通过小学跑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理解跑类项目的技术动作及基本原理,并能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和组合技术动作,通过不断强化和巩固起跑、加速、冲刺等技术动作,使学生能在训练或比赛中运用多种基本技术动作、组合技术动作和完整技术动作。如,水平四(八年级)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不断完善加速跑,将后蹬跑、匀速跑等技术动作运用于100m跑的练习中,并能自我制订100m跑的学练计划。

三、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田径跑类项目的教学设计

跑类田径教材,是水平一至水平五的主要教材之一,是发展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重要教材之一。教师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学习目标、深入教材分析、分析学生经验、创设多样活动,以促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跑的各项能力。

1.紧扣课程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了田径跑类项目的学习要求。如,水平三100m跑分别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语言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6个方面提出项目具体要求,例如体能具体要求为“在短跑项目中加强体能练习,如通过50m匀速跑、60~80m变速跑练习发展位移速度和肌肉力量”。因此,教师在选择田径跑类项目时,需清楚目标要求,设计高效达成这一目标要求的教学过程。

如,《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水平三体能目标要求之一为“了解并运用发展心肺耐力的基础知识和多种练习方法”,教师在设计水平三(五年级)《50m×8往返跑》时,应围绕此要求拓展内容,可设计为教师除了教授50m×8往返跑的绕标志杆的方法(脚步动作、侧身探肩)和途中跑中呼吸调整的方法等外,更要以“发展心肺耐力”为目标。

2.分析教材内容,突出学习难点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要重视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根据学生经验基础,确定课时教学的难点,根据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具体的体验和认识。

如,水平二(四年级)《站立式起跑》教学中,站立式起跑属于田径运动中短跑的起跑姿势,其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从而产生更快的位移速度。学生比较容易认识站立式起跑的作用,其准备动作要领也比较简单。而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是学生比较难体验和认识的,这就可以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时紧扣学生学习需要的难点设计练习内容。如,在起跑线前1.5~2m处设置一定高度的小红旗,听到发令后看谁先能拿到小红旗。

3.依据学习经验,巧设学习问题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跑的经验,但教师在教学前仍要对学生目前的情况深入分析,找到其存在的不足、学习兴趣、是否有学习障碍等,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田径教材中跑类内容。充分利用其经验,鼓励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创设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

如,水平三(五年级)《弯道跑》教学中,依据不同学生所获得最快跑速的能力不同,在相同弯道的快速跑中对“离心力”的要求也应不同。为了让每名学生体验弯道跑的“离心力”,教师设计不同半径的弧形,学生在不同半径的弧形中多次快速跑动,以体验“被甩出去”的离心感。这种“被甩出去的感觉”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合理设计的真实问题。

4.巧设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生情况等,教师合理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与学方法,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创设在体验中发现、在探索中获得、在交流中提升等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挑战,激发其学习欲望。

如,水平五(高一年级)《田径:跨栏跑》教学中,教师根据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运动素质,设计“任务式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可以设置任务1为摆动腿技术学习,任务2为起跨腿技术学习,任务3为完整过栏技术学习,由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讨论,并通过平板视频、文字、图片进行自主学习,其间教师根据小组或者学生学体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每完成1次任务,小组学生依次进行展示,以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必要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或纠正。学生逐步完成3个任务后,就已经掌握了跨栏跑技术。

5.创设多样活动,探究解决策略

体育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创设适合的、多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身体活动中不断探究解决问题。

如,水平四(七年级)《快速跑:50m跑》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短距离快速跑的能力,但其能力又存在客观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认识到到这个差异性,为了能调动每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可以设计让距跑(“抓尾巴”游戏)、能力混合分组比赛等多样的活动,尽可能让每名学生都能在游戏或比赛中体验成功感。

6.强化技能运用,提高运动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样的游戏和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或比赛中不断适应环境、巩固技术、提高技能。因此,教师设计的游戏或比赛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要紧扣学习要求目的。

如,水平四(八年级)《快速跑: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情,教师设计了30m的快速跑小组比赛,在距离起点2m处安排1名“裁判员”(由学生担任),主要判断谁的起跑速度快(快者得2分),在终点处安排1名“裁判员”(由学生担任),主要判断冲刺顺序(由快到慢得6~1分),最后将小组总分加起来,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猜你喜欢

田径创设动作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