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下赛季的渐进设计策略
——以七年级男生篮球选项班的运动教育模式比赛设计为例
2022-03-09张衍莹张鹏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255063
张衍莹 张鹏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255063)
比赛是运动教育模式的设计主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不同项目、学情在设计比赛时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针对初学阶段较复杂的学情,在设计比赛时,应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递进式的比赛,在比赛的变化中逐步增加战术和技术的复杂性,促进学生对项目的认知,提升运动技能。
一、运动教育模式赛季的渐进设计思路
(一)合理分组分层,安排赛区场地
在运动教育模式的分组环节,选项教学班可以原有行政班为单位,有利于实现课堂比赛与学校级部篮球赛的结合,更具真实比赛情境,促进团队凝聚力。以笔者所在学校七年级男生篮球选项班为例,七年级共6个行政班,篮球选项班由每个行政班的8名男生组成,共48名学生。在选项教学前,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运球、传球等技术,但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比赛中有得分能力,多数学生欠缺战术配合意识,学生之间的篮球技能水平有较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各组学生分成A、B2个级别各4名队员,A级与A级比赛,B级与B级比赛,使比赛双方势均力敌,使比赛更激烈精彩,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各队赛季前抽签决定赛区与场地,1号场地参赛队伍为1、2、3号签,2号场地参赛队伍为4、5、6号签。
(二)参照现行课程标准,制订赛季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的赛季设计要符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水平四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学生要能“积极参与班级内篮球5VS5比赛或校内篮球3VS3、5VS5比赛,在比赛中正确、熟练运用所学篮球动作技术,与同伴完成战术配合。笔者在现有学情下,以传球为核心内容制订的赛季目标为学生能组织和参与五人制比赛,比赛中能组织快攻,并在多攻少的情境下,传给优势空位队友,完成进攻。
(三)基于循序渐进,设计赛季进程
渐进式比赛形式可以围绕改变比赛空间的大小、器材的性质以及使特定活动的其他特征而构建。如,基于比赛场地,可以从半场逐渐过渡到全场;基于参赛人数,可以从2VS2到4VS4,最后完成5VS5;基于比赛内容,可以从前场二攻一,到抢篮板球发动快攻,再到跳球和发后场底线球比赛场景,最后完成五人制比赛(表1)。赛季由弱化防守的半场2VS2开始,比赛中设定特殊跑动路线,形成短暂的2VS1情境,让学生判断防守的意图,增强传球意识;弱化防守的全场2VS2比赛,将比赛场地扩大,但是比赛组织和内容仍然与半场比赛相似,通过模拟抢篮板球后发动快攻的比赛场景,让学生适应全场比赛的环境;回合制4VS4比赛,通过模拟不同比赛场景学习五人制比赛规则,分为跳球场景和发后场底线球场景;五人制正式比赛,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表1 七年级篮球选项班比赛内容的渐进设计
(四)制订特殊规则,解决相应问题
在比赛设计中,可以通过特殊规则的设置,解决学生在赛季中表现出的某个问题。如,为促进学生的传球意识和能力,实现赛季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助攻分”,即进攻中通过传球完成投篮得分时可再加2分。又如,赛季中为保障比赛流畅性不安排罚篮,但这也会变相鼓励犯规,增加团队间的矛盾,针对这个问题,可设计“犯规分”,规定每节课全队可以有3次累加犯规,犯满后,每增加1次犯规,对手将获得2分,以此减少犯规次数,保证规则的公平性。
二、运动教育模式赛季的渐进比赛方案
(一)赛季比赛内容
1.半场2VS2比赛
比赛时长:10min。
比赛目的:学习如何判断防守意图,增强学生的赛场应变能力。
队员站位:进攻队员①、②站位于中线,防守队员距离队员①、②2m站位。
比赛方法:队员①传球给队员②发起进攻,防守方需先去触摸队员②身旁的中线才能参与防守,创造暂时的二攻一情境。每队只有1次投篮机会,投篮后比赛结束,双方交换位置重新开始(图1)。
图1 半场2VS2比赛
2.全场2VS2比赛
比赛时长:10min。
比赛目的:学习抢篮板球后如何组织快攻,强化学生的传球助攻能力。
队员站位:进攻队员①站于篮下,队员②位于右侧底线,防守队员距离队员②2m站位,位于罚球线持球。
比赛方法:投球到篮板,队员①抢篮板球后传给队员②,开始进攻,但是要先触摸队员②身后的底线才能参与防守。进攻方投篮后比赛结束,双方交换位置继续比赛(图2)。
图2 全场2VS2比赛
3.回合制场景比赛——跳球
比赛时长:20min。
比赛目的:帮助学生领会跳球规则与战术,在比赛中能组织快攻。
队员站位:双方按照跳球规则中圈站位,裁判员按照二人制规则站位。
比赛方法:裁判员抛球后,双方跳球,蓝队获得球权发动进攻,按照正式比赛要求进行,红队获得球权后进攻,直到蓝队重新获得球权,比赛结束。队员到球员席等待下一轮比赛(图3)。
图3 回合制场景比赛——跳球
4.回合制场景比赛——发后场底线球
比赛时长:20min。
比赛目的:学习全场人盯人防守战术与过半场战术。
队员站位:进攻方与防守方按照发后场底线球规则站位,裁判员按照二人制规则站位。
比赛方法:裁判员递交球后,蓝队发动进攻,按照正式比赛要求进行,红队获得球权后进攻,直到蓝队重新获得球权,比赛结束。队员到球员席等待下一轮比赛(图4)。
图4 回合制场景比赛——发后场底线球
5.全场正式比赛
比赛时长:30min。
比赛目的:展示学习成果,在比赛中实践所学内容。
队员站位:按照正式五人制比赛进行。
比赛方法:各半区小组赛决出名次后,2个半区的第3名争夺课堂比赛第5名,2个半区的第2名争夺课堂比赛第3名,2个半区的第1名争夺课堂比赛冠军。比赛采用3节制,每节8min,规定替补时间,保证学生全员参赛。第2节替换3人,第3节替换剩余2人和第2节3人中的1位。每场比赛之前,需要提交比赛各节人员名单。
(二)比赛场地安排
场地的安排是赛季渐进设计的主线和重点。为了实现课堂组织的有效性,需要学生在课前明确准备活动、练习和比赛的位置,因此要设计有序的场地轮转方案和场地功能区。
场地功能区设有比赛区、球员席和记录台3个位置(见图1~图4)。场地使用的轮转顺序按照《篮球规则》实施,对所有的比赛,在竞赛日程表中队名列前的队(主队)应拥有记录台(面对比赛场地)左侧的球队席和本方球篮。而裁判组将按照A 、B层级分别加入2个队伍一起完成准备活动和练习。2VS2阶段,A、B级比赛在不同半场内同时开始,半场2VS2分成前后半场组织,全场2VS2分成左右半场组织;在4VS4阶段,A、B级轮流比赛,A级比赛时,B级在本队球员席安排战术,A级比赛结束后到球员席讨论战术,B级进行比赛,依次交替进行;在五人制比赛时,将按照正式比赛规则使用场地。
(三)比赛裁判安排
裁判组分为A、B组,分别执法A、B级比赛,每组安排2名裁判员和2名记录员,角色依照课堂流程轮流承担。1号场地裁判员与2号场地裁判员交换执裁。裁判员在2VS2阶段主要进行各种违例和犯规的判罚实践,在回合制场景阶段主要进行基本跑位的实践;记录组进行填写简易比赛记录表的实践,并能正确记录助攻次数和犯规次数。每节课后,教师带领裁判组成员进行工作总结。
运动技术学习只有在真实的运动情境中才会发挥最大效益。当体育运动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时,学生的体育经历变得更富有意义和趣味。因此,在设计赛季时,应明确比赛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比赛的内容、参赛流程、团队合作等各种问题等都要仔细考虑,实现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锻炼、在比赛中成长的目的。
本期“案例研析”主持团队名单
主 持 人:浙江宁波 陈昌福
成 员:山东淄博 付国超
江苏苏州 吕存款
浙江湖州 马晓敏
浙江义乌 郑 飞
江苏南通 马留杰
山东泰安 李宁宁
山东济南 李新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