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图谱视角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可视化分析

2022-03-09白玛曲珍胡乃军

科技和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图谱救助聚类

白玛曲珍, 胡乃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3)

在过去的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而扶贫收官后许多农村仍存在“因病返贫”等风险,为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及实现乡村振兴事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1]。因此,学者们运用不同方法、内容和视角大量研究了医疗救助制度,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学者们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问题研究得偏少,主要集中在健康扶贫背景下,医疗救助体系和各医保制度衔接等纯定性的研究,侧重点在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且缺乏综述性的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浅析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及为农村扶贫政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陈超美基于Java程序语言开发的用于科学文献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软件,该软件能够对科学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跟踪领域研究热点、探测领域研究趋势[3]。因此,本文运用知识图谱的视角去分析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趋势是相对合理的。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知网知识库(CNKI),通过高级搜索“农村”和“医疗救助”两个主题,设置年限为1994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得出结果如下:首先,总共检索出4 326篇,其中学术期刊1 595篇,学位论文689篇,为保证文献质量,将学术期刊设置限定条件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后剩385篇,再将学位论文时间范围设置为近20年后剩684篇。在此之上,排除资讯文献重合及研究相关度不高文献,最终保留学术期刊377篇加学术论文500篇,共877篇作为研究对象,并用中国知网Refworks格式下载后修改命名为download[4]。

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内容分析法中的共词分析法。基于此方法,结合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关键词演进过程的科学知识图谱,清晰地展示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具体操作设置如下:将CiteSpace软件中的时间跨度设置为1994—2021年,时间切片设为1,Pruning参数和功能区选择最小树法,从而得出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图谱。

2 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现状分析

2.1 年度发表文献数量分析

图1 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年际分布

年发文量是衡量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知识量的增进情况及该领域研究者的研究进度[6]。如图1所示,从整体来看,呈现出飞快发展到峰顶后又迅速滑落再缓慢上升到较小峰顶后缓慢滑落的态势,整个过程出现两次峰值,这些研究节点与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相关[7]。2002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的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8]。紧接而来的是2003年11月,民政部等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明确了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的目标[9]。与之相应的发文量从2002年起呈快速上升趋势,从24篇到338篇,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迅速爆发,研究热度持续上升,这期间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处于起步阶段,而2007年达到第一个峰值即最高峰338篇,是此研究领域出现的第一次研究高峰。但在2007年后又持续下降直到2014年,经过近10年的探索,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医疗救助工作搭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框架[10]。2015年出现了契合点,多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于2015年底前合并,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11],在此期间学者们对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研究热度再次上升,达到了第二峰值141篇,此后维持着相对稳定的下滑态势直到2020年。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地民政部实施社会救助职能,从而研究热议稍有提升,形成微峰值59篇[3]。

2.2 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清晰地反映了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体及其合作关系。研究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其字体大小代表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合作紧密程度。通过分析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数量和作者间的联系可以发现高产作者及高影响力作者。

从图2可看出,共有496个节点和172条连线,整体网络密度为0.001 4,说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领域的作者间合作网络较弱。较为显著的合作群体有2个,网络1:由丁少群、苏瑞珍和任志江组成;网络2:王雪峰、项莉等4人组成。时间序列上最近的为苏瑞珍和任志江组成的合作网络。从研究作者的发文量上看,单位作者的发文量并不大,排名前3的为张仲芳、向春玲、孟宏斌,发文量均为4篇,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仅有11位;从研究作者的合作度上看,主要作者的合作度都很低,大多为2以下,结合图2,可以认为在相关领域内并未形成严密成熟的合作网络;通过查阅相关作者的文献,发现文献被引次数少,且缺少作为研究基础的文献来源,而张仲芳学者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领域的研究颇多,其一篇文章被引次数最高,这篇文章是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医疗保障反贫困研究,作者阐述了贫困脆弱性与健康贫困的概念及健康扶贫与医疗保障反贫困的现状困境并相应提出提高健康扶贫精准度、构筑“四重医疗保障”反贫困政策体系、加强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费用控制等3个方面的对策建议[12]。

图2 作者及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图3 机构及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2.3 机构合作共现图谱分析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诠释了该领域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为发现推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发展的机构,研究用CiteSpace软件工具中的合作网络分析功能,挖掘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该网络关系能直观地反映机构间的合作情况,能为科学评价机构在学术范围内影响力提供参考。在软件的Time Slicing设定为“1996—2012021”,YearsPerSlice 设为“1”,NodeTypes面板选择“Institution”,其他选项为系统默认选项,运行可得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机构分布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其中节点大小表示该研究机构发表期刊论文的数量,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强度。

从图3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中共包含375个节点,连线有153条,网络密度为0.002 2,说明研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机构较多,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强度比较弱,即研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机构比较分散,且未形成较强且广泛的合作网络关系。其中已形成的比较明显的机构合作网络,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和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组成,这是密度最大的网络。其余高产机构的合作网络并不显著或数量不足。

为深层次分析研究机构的成果及合作关系,对图3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得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见表1。发文量最多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7篇,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机构仅有11个。根据图3和表1可以看出,研究成果排名前3的机构合作网络关系并不显著,说明研究单位即使是高产机构,也不必然与其他高产研究机构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从单位的合作度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合作密度较高,但总体数量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表明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研究多是以独立机构进行,机构间仍有较大合作空间,有待从跨学科、跨区域建立更为深入的研究机构合作关系。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高产机构前10名

3 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研究可以解释一段时间内某领域研究的热点[13]。本文共发现关键词517个,形成829条连线。文献的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文字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时间内建立的联系,连线的粗细表示关键词共现的强度。可看出“医疗救助”是最大的节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次之。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14]。从代表节点重要性的度中心性指标来看(表2),“医疗救助”“合作医疗”“社会救助”与其他热点关键词之间的强度很大,可见相关研究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从软件统计出的时间跨度上来看,“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出现时间较早,而最近则出现“因病返贫”“灾难性卫生支出”“精准脱贫”“健康反贫困”“政府社会引导能力”等关键词,预计将成为未来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的新方向。

表2 高频关键词前10(按度中心性排序)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练着论文的精髓,经常被用来研究探讨某领域的热点问题[4]。基于此,采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以直观反映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研究热点[15],呈现的关键词聚类视图如图5所示,色块代表聚类的区域。节点N=517,连线数E=829,网络密度Density=0.006 2。模块值Q大小与节点的疏密情况相关,Q值越大聚类效果越好,可以用来进行科学的聚类分析。平均轮廓值S大小可以用来衡量聚类的同质性,S值越大说明网络的同质性越高,表示该聚类是具有高可信度的。从图5可以看出,Q=0.966 3,说明该网络结构聚类效果好;S=0.904 4,同质性较高,不同聚类划分较好。图中展现出10大聚类,以“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为首。前5大聚类的平均年份在2007—2012年,主要的关键词包括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等,见表3,得出目前主要关注医疗保险救助、新农合医保制度、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4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发展趋势

关注焦点词相对增长率突然增长的词,基于单个词的词频增长率变化更有可能涉及研究领域局部热点的变化[16]。词频增长率突然上升的节点,通过突现关键词显现出来,在知识图谱中高突现关

表3 聚类的主要关键词

键词用红的线段表示,设置Node Types参数为Keyword,选择面板Burstness算法,突现词的数量通过[0,1]调节,数值越小突现词越多,最大为1,Minimum Duration为突现时间的最小单位,最小突现词越多,默认为2年,最小可设置为1年。单击 View,生成了10个名词性短语的突发性检测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s是关键词,Year表示节点出现时间即年,Strength表示突现强度,Begin表示突现开始时间,End表示突现结束时间,蓝色表示开始出现时间,红色条表示突现时间段,其呈现的结果与过去19年中的农村医疗救助政策进程完全相符,可将其分为起步、加速和飞跃3个发展时段。

图6 关键词突现图谱

4.1 起步期(2002年)

起步期研究趋势开始突现时间是2002年,即最早出现的突变词“医疗救助制度”。从影响周期来看,这一个突变词是目前为止整个研究进程中影响时间较长的(7年),而突变率为最低(3.4),这与政策进程紧密相关。这一阶段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起步建设的萌芽期,伴随着200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政策的发布,农民医疗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这一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且学者们普遍意识到医疗救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纷纷借鉴国外措施为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提供经验,为政策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2 加速期(2003—2012年)

加速期研究进程突现时间为2003—2012年。这一阶段共出现3个突变词,即“合作医疗”“农民”和“农村合作医疗”,其中“合作医疗”突变率为6.05,研究频次较高。2003年政策《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出台后开始在农村地区展开医疗救助试点工作。随后在200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政策指出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这一阶段中农村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衔接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自2004年加强农村试点工作后,研究内容变得更加广泛,这一阶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方法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杨德堂和陶宝东通过调研试点县,总结其政策实施情况及工作要点,为制度研究提供了实际经验[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是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发展期的加速器,给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这一阶段学者们也对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充满了发展期望。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提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后学者们研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逐渐趋于稳定期,普遍趋向于研究制度的实证效果。

4.3 飞跃期(2013年至今)

飞跃期研究前沿开始突现的时间是 2013年至今,5 个前沿主题持续从 2013年至今,分别为“贫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精准扶贫”“因病致贫”“健康扶贫”,图6中显现突变率最高的突现词“健康扶贫”(15.76),其次为“精准扶贫”,这表明,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略后农村仍存在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对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促进了制度的发展。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讲话使精准扶贫理念诞生。至此,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贫困和低保等转向因病致贫问题,积极响应政策,并建议通过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去改善贫困现状。2015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推动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紧接着2016年展开脱贫攻坚战略,使研究热点再次转向精准扶贫及健康扶贫上。陈菊等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梳理了“贫困-疾病-贫困”恶性循环链条生成机制,提出健康扶贫可持续途径:强化内生动力培育、兼顾短期与长期效应、高质量脱贫的新思路[18]。其后2018年印发《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5 研究结论和启示

采用知识计量方法研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和启示:

1)通过1994—2021年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年发文图谱分析,整体呈现山峰似的波动趋势,期间共出现两次高峰期,分别为2007年和2015年。在2007年提出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完善了中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缺口,而2015年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以及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的提出,不仅推动了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统筹,且全面推进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3]。

2)作者合作图谱表明该领域作者发文合作只呈现两个自然聚类,聚类内部之间合作也不太密切,两个聚类群之间也无合作。4位作者每个人之间都有连线且颜色深浅相同,说明内部合作密切且程度均等,而作者单位都为华中科技大学,关注领域基本相同,主要有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因病致贫、贫困户等领域。据统计作者发文量较为稀少,排名前3的发文量均为4篇,目前为止,作者整体合作情况不佳,需加强合作关系。

3)机构合作图谱显现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发文量最多,与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的合作密度最大,说明合作关系紧密。而排序前3个机构间合作网络不明显,表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领域的研究主要由机构个体内部消化完成,机构间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

4)关键词共现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对其进行聚类排序,生成了10个聚类,按照聚类标签内容分为5个聚类群进行分析。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健康扶贫这些聚类词显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核心,且呈现于高频关键词排行中,表明学者研究紧扣学科领域核心,研究宽广度并存。结合聚类词出现的年份,展现出目前研究热点在于医疗保险救助、新农合医保制度、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5)关键词突现图谱反映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领域的研究前沿,将分为起步、加速和飞跃期阶段。起步期体现于自2002年政策发布,学术界开始关注农民医疗问题,医疗救助制度建立的起步阶段。加速期是从2003年的政策出台后展开的新农合试点工作大大提升了医疗救助制度的进程[19],这期间研究内容主要为政策衔接问题和新农合的实施问题,而阶段后期政策实施后实证效果的研究成为热点。最后的飞跃阶段呈现5个突变词,主要以在脱贫攻坚战略下学者对农村出现的因病致贫现象的研究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健康扶贫领域,提出可持续发展健康扶贫能力等新思路。

综上所述,目前为止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已取得辉煌成就,但仍需精益求精。①与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相较,农村的研究整体进程仍缓慢,加强推动城乡统筹工作至关重要;②作者与机构各自之间存在较大的合作提升空间;③为保证脱贫长效机制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应使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化,国家政府不仅资金救助特困人员,同时提供一些特殊性服务更佳,包括为具劳动能力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也可鼓励培养护理人才,改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图谱救助聚类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绘一张成长图谱
水下救助抢险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救助小猫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