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害怕失败的中介作用

2022-03-09陈佳嘉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制教练员民主

陈佳嘉,王 进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58)

1 研究背景

心理疲劳作为一种阻碍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的重要因素,倍受运动心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所谓心理疲劳,是指运动员在应对压力时,心理资源和生理资源被不断消耗,且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时所出现的心理机能下降的现象[1]。在相关的研究中,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成因被划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因素。其中,“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了自我认知、人格,以及年龄等;而“外源性”因素则包括训练和比赛,以及运动项目和社会人际等因素[2]。然而,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考察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内源性”因素,比如个体动机、完美主义、性格特征和心理坚韧性等[3-7],相对缺乏对“外源性”因素的探索。特别是,我们观察到,国内目前的专业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执教的领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情绪。具体表现为,专制型的领导行为仍是许多教练员采用的执教方式之一。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专制型的领导行为之所以被教练员推崇,是因为其方式有利于训练和比赛目标达成的管理。但是,从运动员的视角,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心理效应?就目前的文献看,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明确的解答。

教练员领导行为作为“外源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在早期的探索中,曾有过一些观察报告:一方面,有学者基于对教练员的专制领导行为观察,认为运动员心理疲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调的训练组织方式、非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与教练员沟通不畅和心理支持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8];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发现,当教练员表现出越多的民主决策和社会支持行为时,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可能性会越小[9]。由此可见,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在某种程度上与教练员的领导行为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为探索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诱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0,11]。

进一步,有研究发现,运动员害怕失败的负面情绪与其心理疲劳的关系密切[12,13]。研究人员观察到,当运动员体验到害怕失败时,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败,他(她)会表现出刻意地增加训练量,迫使自己更努力训练。然而,这种努力则可能会引起过度训练,增加心理疲劳感的累积[10,16]。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害怕失败的运动员似乎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描述为会引起教练员更多的责备、攻击或忽视的理由[9]。由此可见,运动员害怕失败可能会在其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关系间扮演着中介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运动员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不仅仅直接地对其心理疲劳产生影响,或许二者间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机制解释。因此,根据文献的阅读,我们在考虑教练领导行为时,采取目前国内教练员常用的,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执教方式,既民主型和专制型领导行为作为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变量进行考察,并选取“害怕失败”作为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分别建立两个假设中介模型(见图1和2)。

图1 假设模型一 图2 假设模型二

研究测试的假设具体表述为:

1)假设模型一

①感知的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可能会减少运动员的心理疲劳;

②运动员的害怕失败感可能会在两个变量间起中介作用影响其关系强度。

2)假设模型二

①感知的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可能会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

②运动员的害怕失败感可能会在两个变量间起中介作用影响其关系强度。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和四川等地的专业运动员共347人。其中,男性为173人,女性为174人;国际级健将运动员16人,国家级健将运动员113人,一级运动员100人,二级运动员及以下118人;运动项目涉及田径、游泳、射击、羽毛球、乒乓球等。

2.2 测量工具

2.2.1 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测量。研究把《运动领导行为量表》(LSS)作为基础。该问卷是由Chelladurai和Saleh(1980)研发的专门用于测量运动情境中教练员领导行为的量表[17],主要包括运动员感知的测量版和运动员期望的测量版,其内容由“教练员训练指导行为”“民主行为”“专制行为”“社会支持行为”和“积极反馈行为”5 个维度组成。根据本研究的观察目的,我们采用杨勇等人[18]引进并修订的LSS,其中仅包含了“民主行为分量表”和“专制行为分量表”,内设10个测量条目,民主行为和专制行为的分量表各为5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200名专业运动员作为样本数据对该2维度的量表进行了信效度验证性分析,其中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88和0.80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CMIN/DF=1.175,GFI=0.961,NFI=0.943,IFI=0.990,TLI=0.986,CFI=0.989,RMSEA=0.03,各项拟合指数符合标准,说明该问卷聚合效度良好。

2.2.2 运动员心理疲劳测量。研究采用的《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是由Raedeke和Smith(2001)所编制。其被公认为是最合适用于衡量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的测量工具,在一系列运动员群体中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19]。ABQ问卷由15个项条目组成,共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情绪或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以及“对运动的消极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2010年,张连成、张力为等人对此量表进行了本土化研究,他们认为该问卷适用于调查国内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现状[20]。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200名专业运动员作为样本数据对该问卷进行了信效度验证性分析,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85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CMIN/DF= 1.773,GFI=0.917,NFI=0.887,IFI=0.947,TLI=0.930,CFI=0.946,RMSEA=0.063,各项拟合指数符合标准,说明该问卷聚合效度良好。

2.2.3 运动员害怕失败测量。为了测量运动员的害怕失败感,我们采用了《失败表现评估量表》(Performance Appraisal Inventory,PAI)。该量表是Conroy等人(2001,2003)编制的首个专门用于测量运动员害怕失败的量表[12-14],并由孙晓东(2008)进行了本土化修订,用在教育背景中测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害怕失败[15]。由于其引入修改的问卷是基于教育文化背景,与竞技体育领域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我们参照Conroy等的原始问卷再次核对内容,并由原来的教育背景调整为竞技领域背景后,采用300名专业运动员作为样本数据对其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修订后的量表共包含四个维度,由19个条目构成,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其信效度分析结果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分析表现为Cronbach α系数为0.952,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KMO=0.947,累计贡献率71.224%,因素载荷分布范围在0.569~0.838之间。进一步,研究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确认分析。采用353名专业运动员样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为,CMIN/DF=2.878,GFI=0.886,NFI=0.919,IFI=0.946,TLI=0.934,CFI=0.945,RMSEA=0.073,各项拟合指数较好,说明该问卷聚合效度良好。

2.3 研究过程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主要面对专业在训运动员进行问卷发放,共回收360份问卷,有效问卷347份,有效回收率为96.38%。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辅以Process插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Bootstrap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

为控制系统偏差,本研究在发放问卷的指导语中明确指出该问卷为匿名填写,所有回收的数据仅用于科学研究。随后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对所有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为8个,解释了63.28%的变异,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变异量为29.25%,小于40%的临界值[21],因此本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测量变量的描述及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各维度及害怕失败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除了与“成就感降低”一维呈正相关外,与其他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及负相关关系。害怕失败各维度与心理疲劳各维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表明研究适合进一步做统计分析。

表1 测量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

3.3 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模型依次检验及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人[2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在控制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人口变量后,用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依次分别预测心理疲劳和害怕失败,再用害怕失败预测心理疲劳。由表2可知,虽然三个分模型都达到统计学意义,但是其中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预测害怕失败模型中的β值的关系强度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β=-.099,t=-1.844,P>.05)。

表2 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模型依次检验的回归分析结果

由于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害怕失败的关系强度系数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依照温忠麟等人[2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直接采用Bootstrap法对害怕失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路径的95%置信区间下限为-.204,上限为.016,该区间包含0,表明害怕失败在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即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的中介模型假设不成立(见表3所示)。

表3 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模型中介效应检验的Bootstrap分析结果

3.4 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模型依次检验及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人[2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在控制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人口变量后,用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依次分别预测心理疲劳和害怕失败,再用害怕失败预测心理疲劳。由表4可知,三个分模型均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即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的测量模型假设成立。

表4 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模型依次检验的回归分析结果

随后,依据温忠麟等人[2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模型进行Bootstrap的中介效应检验。由表5可知,“专制领导行为→害怕失败→心理疲劳”路径的95%置信区间下限为.124,上限为.346,区间不包含0。因此,害怕失败在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解释成立。其中,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对心理疲劳的95%置信区间下限为.471,上限为.838,该区间不包含0,直接效应显著,即害怕失败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4.8%。

表5 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模型中介效应检验的Bootstrap分析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4.1 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关系

研究通过专业运动员的调查,观察教练员执教的不同领导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作用,并尝试解释运动员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对其心理疲劳影响的多重作用机制。研究从“外源性”因素考察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产生机制主要对前人相关研究倾向从“内源性”因素解释的补充和延伸[3-6]。研究发现,运动员感知教练员领导行为不同,其对心理疲劳影响是不同的。具体地讲,运动员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会增加其心理疲劳;然而,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则会减少其心理疲劳。这些发现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较为一致[23-25],说明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情绪影响具有一些共性的特征。也就是说,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不仅与个人的成败和性格有关,它还根植于体育社会心理的人际背景。特别是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也应该考虑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来进行解释和处理[11]。根据研究的观察,如果仅仅将运动员心理疲劳发生原因归于个体的内部因素,可能显得过于狭隘。在目前国内的竞技体育管理体系中,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建立起来的竞赛训练关系倾向于赋予教练员更多的领导地位,从而导致教练员领导行为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运动员来说,在训练和比赛的情景中,通常是属于被领导的地位,缺乏自主性选择和控制的能力。研究发现,如果教练员过多地运用专制型领导行为,则可能会增加运动员的训练心理疲劳。然而,在运动实践中这一观点似乎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日常训练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似乎许多国内教练员都倾向于认同专制领导行为有益目标管理,能更好地保证比赛目标的达成。当然,这可能是专制领导行为的优势,但它的隐患也是明显的,当个体长期处在被动约束的状态下,则会逐渐失去认同感,增加控制感,并强化任务导向的动机[11],使运动员在面临不好的结局时更容易增加心理疲劳发生的可能。可见,通过适当调整为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帮助运动员抑制心理疲劳。

4.2 害怕失败在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间的中介作用

测量模型的数据拟合表明,研究提出的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的解释假设中介模型没有被支持,主要原因是运动员感知的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其害怕失败的关系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这一现象或许可以理解为,教练员的民主型领导行为不太可能会引起运动员的害怕失败感。然而,数据拟合结果仍然显示了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对心理疲劳的直接效应显著,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发现一致[23,26]。这提示我们,教练员的民主型领导行为对于帮助运动员减少心理疲劳仍具有实践的参考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在分析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的相关关系时,研究发现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主要是针对心理疲劳的“情绪/体力消耗”和“运动负面评价”两个维度表现出了减少的作用,但与其“成就感下降”的维度却呈现了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现象可能性的解释是,教练员的民主领导行为倾向于把一定的决策权赋予了运动员,这样可能会淡化了任务导向的强调,使运动员感知不到“成绩”的重要性。比如,有研究表明,专制型领导行为主要是以取胜为中心、命令主义,以任务为导向。相比之下,民主型领导行为主要是以运动员为中心、合作态度,以关系为导向。因此,民主型的教练员会给予运动员更多支持、鼓励和选择权[27]。这些反馈信息很可能会被运动员误解为教练员并不关心他们的成绩好坏与否。然而,当唯一能让教练欢心的“成绩”变得不再重要时,运动员即使有再大的收获也不会带来很高的成就感。从另一方面讲,民主领导行为能帮助运动员减少“情绪/体力消耗”和“运动负面评价”则可能是因为教练员的支持和鼓励会让运动员感知到更多积极肯定的信息。这些正面的信息通常会有助于增加个体自信,减少自我怀疑,甚至会有助于运动生涯的延长。总之,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当教练员采用民主型领导行为时,也应处理好任务导向的关系,并适时的对运动员所获得的成就给予肯定,让运动员体验到应有的成就感。

4.3 害怕失败在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间的中介作用

测量模型的数据拟合表明,研究提出的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的解释假设中介模型得到了支持。运动员的害怕失败感在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与心理疲劳的关系中扮演了中介作用的角色。这就意味着,专制领导行为不仅会直接引发心理疲劳,还会通过放大运动员的害怕失败特征,从而增进心理疲劳的水平。如前研究所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过度宣扬“成功”的社会文化,可能会导致人们害怕失败,把失败看成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紧张和痛苦[15,28,29]。Conroy(2001)认为,运动员害怕失败主要源于早期个体对人际关系的感知,他(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将重要他人(如父母、教练)对待自己的方式逐渐内化。以致在后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这些高期望的教育行为会促使运动员倾向于将失败的可能性转述为教练员的责备、置之不理、忽视和攻击,甚至是对其失望[13]。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害怕失败的运动员同时也表现了高水的心理疲劳[16]。本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Smith等(1986)认为,害怕失败的运动员通常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增加练习强度来避免可能性的失败,从而引起过量负荷带来的疲劳积累[10,30]。可见,帮助运动员学会正确的面对失败也是改善心理疲劳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对此模型的验证可以发现,感知教练专制领导行为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对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产生叠加的效应,这为改善运动员心理疲劳提供了新的干预可能性。

5 研究不足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对“外源性”因素的考量,从教练员领导行为的角度诠释了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发生机制,为降低其心理疲劳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启发。但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内外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为了厘清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形成过程以及干预路径,人际关系感知与性格特征的关系作用等,仍需要进行深入探究。此外,本研究仅采用横断设计,在推断因果关系的同时,很难做到规避其他潜在变量的干扰效应(尽管我们对一些人口学变量进行了控制)。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利用实验法对教练员的领导行为采取干预观察,进一步探讨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本研究发现,感知的教练员专制行为不仅会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还会通过害怕失败强化其心理疲劳。由此看来,尽管专制型的领导行为有助于运动成绩目标的管理,但从运动员的发展视角看,其运用需要进行严谨的设计,并辅以民主型的领导行为。而在运用民主性领导行为时,应关注运动员应有的成就感,提倡鼓励运动员的自信合作外,也要兼顾任务导向意识的提升。

6 结 论

研究通过感知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关系的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6.1 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而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减少运动员的心理疲劳;

6.2 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害怕失败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害怕失败;

6.3 由于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害怕失败在该民主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不成立;

6.4 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可以通过直接的路径来实现,另外还能通过增加运动员害怕失败产生叠加效应。

猜你喜欢

专制教练员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会和孩子沟通 别让父爱变“专制”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