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驰而不息强作风 风清气正树新风
——以基层视角回望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

2022-03-09高爱珍

支部建设 2022年3期

□ 高爱珍

(作者单位:阳泉市郊区区委党校)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始终注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十八大以来,阳泉市郊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郊区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得到很大改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为新阶段郊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学习教育,思想引领强根基

加强作风建设,思想教育是基础。郊区始终将思想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狠抓学习教育、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增强改进工作作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抓好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郊区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部署要求,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教育。在教育中,党员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宗旨意识不断提高,党员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注重党性教育。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就是人民性。十八大以来,郊区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始终,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党性教育占比都在70%以上,特别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理想信念、党章党纪党规内容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加强党性教育,教育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补足精神之钙,进一步廉洁履职以诠释对党忠诚,进一步担当作为以践行为民服务。

3.深化警示教育。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十八大以来,郊区分层多样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一方面积极创新教育形式,通过走进庭审现场、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枕边风、廉政短信等形式分层分级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严格家风家教;另一方面丰富教育内容,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党员干部岗前廉政谈话等丰富的教育内容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筑牢防火墙,经得起各种风险诱惑,防止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作风上漂浮。通过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心存戒惧,筑牢拒腐防变意识、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二、强化督查巡察,求真务实促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十八大以来,郊区纪委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贯通落实“两个责任”,通过强化督查巡察进一步改进了全区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不守规矩乱作为、不抓落实假作为的少了,出实招重实绩、干实事重实效的多了,决策部署落实加速见效了。

对村级卫生所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

1.突出政治监督。政治监督的首要任务是“两个维护”。近年来,郊区牢牢把握“两个维护”首要政治任务,把政治监督挺在最前面,坚持做到中央、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什么事,政治监督就跟进什么事。例如,在围绕转型发展开展的创优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五清行动”专项政治监督中,郊区重点针对营商环境中存在的政府为企业服务效能不高、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执行政策教条等问题进行监督整治,全力推进工作作风改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促进转型发展提速。

2.深入纠治歪风。风气正则事业兴。十八大以来,郊区锲而不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对“四风”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不断加大查处问责、明察暗访、通报曝光力度,决不允许死灰复燃。对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私车公养等“四风”问题决不迁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环保等方面胆大妄为乱作为、消极怠慢假作为等追责问责;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实施“靶向治疗”,确保全区上下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

3.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发现和推动解决问题是巡察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近年来,郊区扎实做好巡察工作,不断彰显巡察利剑作用。一是坚守政治巡察职能定位。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牢牢把握政治巡察内涵和政治监督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精准发现问题,纠正政治偏差。二是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巡察工作“回头看”以问题是否整改、工作是否提高、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在整改落实上见真招、动真格、求实效,真正促进全区上下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促进全区工作部署落实见效。

三、开展专项治理,为民服务保民生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郊区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八大以来,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急忧愁盼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与治理。通过专项整治与治理,吃拿卡要基本绝迹了,服务态度变好了、办事效率提高了,群众急忧愁盼问题解决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提高了。

1.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是缩小贫富差距的现实解决路径。十八大以来,郊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紧跟扶贫领域的资金、对象、项目、环节、信访举报线索,特别是聚焦扶贫专项资金、危房改造、低保、易地搬迁等违纪多发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逐一研判、优先处置,及时处置扶贫领域中的不作为乱作为、虚报冒领、骗取套取等问题,对扶贫领域的贪腐严打,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确保了扶贫工作扎实、扶贫政策落地、扶贫成效可见,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黑恶不除,民心难安。近年来,郊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坚决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加强与政法系统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问题线索移送及案件同步介入机制,坚持“一案三查”原则,严格深化“两个一律复核”,主要围绕黑恶势力非法谋取经济利益等关键领域深挖彻查,坚决做到“保护伞”不漏网、责任追究不漏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3.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十八大以来,郊区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关心的热点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不搞花拳绣腿,实打实推动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基层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专项治理,持续纠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四、坚持严防严惩,清正廉洁扬正气

“廉兴国,贪失家。”党的纯洁性是党生存发展的命脉。十八大以来,郊区将严的要求贯穿反腐败斗争始终,坚持严防、严查与严惩相结合,坚持铁腕惩腐,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严字当头,党员干部不敢腐了,政治生态净化了,发展环境改善了。

1.紧盯“关键少数”。抓好“关键少数”才能管好“绝大多数”。十八大以来,郊区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紧盯“一把手”,坚持“分坝拦截”“关口前移”,聚焦“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等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易发多发的权力运行风险点严格督查,立足“三早”,即早发现、早提醒、早出手,紧盯“三性”,即苗头性、潜在性、倾向性问题,通过综合运用谈话提醒、问题整改、线索处置等方式,严防预防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集体资产等腐败案件的发生,促进党员干部依规依法行使权力、清正廉洁干事创业。

2.严查腐败案件。腐败是社会毒瘤。十八大以来,郊区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特别是紧盯矿产、能源、土地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行业,聚焦关键岗位,坚决查办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案件查办一件,震慑一片。严查腐败案件,警醒了党员干部不能成为权力的俘虏、金钱的奴隶,警示党员干部不能越底线、不踩红线,教育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干事、砥砺前行奋进。

五、扎紧制度笼子,制度治本求长效

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遵循。十八大以来,郊区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制度的刚性约束之下,党员干部规矩意识增强了,乱作为、慢作为减少了,依规办事、廉洁履职的多了。

1.健全完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十八大以来,郊区依据中央、省、市委制定出台的各项法规制度,结合郊区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阳泉市郊区各级领导班子及干部问责办法》《阳泉市郊区农村干部管理办法二十条》等党内规范性文件20 多件。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解决了制度的盲点,堵塞了制度的漏洞,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作风改进在一言一行一事中。

2.狠抓制度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郊区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中,始终坚持把制度贯穿于执纪监督问责全过程,坚持“严”字当头,让铁纪发力、让规矩生威,不让制度打折扣,对不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该办事而不办事的,采取诫勉谈话、问责追究等措施,推动郊区党员干部依规办事、廉洁履职、担当作为,推动全区上下敬畏制度、执行制度、落实制度,推动全区形成了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钱的运行机制,制度不再是“稻草人”“纸老虎”,而是成了带电的“高压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郊区作风建设取得了看得见、听得着的成效,工作作风有了根本好转,但也不可否认,目前郊区工作作风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软弱涣散、作风漂浮等等还未绝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下大力气解决,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才能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新阶段郊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