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
——2021迪里耶当代艺术双年展
2022-03-09田霏宇PhilipTinari
田霏宇 Philip Tinari
1.图赖夫区©迪里耶门发展局
在中文媒体见面会上您曾提到有一些优秀的沙特艺术家是在一个“神仙的位置”思考人类的未来,请问在此次展览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思想呈现?能否举例说明是如何呈现的?
:首先,非常感谢你聆听了我们的媒体见面会。在我十几年的策展人职业生涯中,我接触过许多优秀的沙特艺术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进一步地了解了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历史的诠释。我在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国,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影响促使沙特艺术家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思考人类的未来、大自然的未来,如格拉斯气候峰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一独特的视角便是我所提到的“神仙的位置(视角)”。本次展览也会从大自然与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呈现这一艺术思考。具体是哪幅作品,我在这里就先卖个关子,欢迎大家届时去参观。
2.扎拉·阿尔甘迪(Zahrah Al Ghamdi),《一个地方的诞生》,2021,图片经Canvas、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和艺术家惠允
3.玛华·阿尔穆盖特(Marwah AlMugait),《我的海》,表演现场,图片经Canvas、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和艺术家惠允
受到疫情影响,许多采访和调研只能线上完成,而此次展览也包含了委托式的创作,在方案沟通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发生计划之外的事件吗?对此您是如何应对的?
因为受疫情影响,我自 2020 年 1月份之后就没有去过沙特,所以我们对艺术家进行大量的线上采访和调研,最后形成的艺术家名单是 60 多位艺术家,其中有27位沙特艺术家。我们通过委托创作的方式,让艺术家们拥有更丰厚的资源进行新作品的创作。在方案的讨论与执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线上进行高效且充分的沟通。但是,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挑战,很多艺术展会或者其他行业都碰到相似的问题。
同时,我也心怀感激,我们处在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这让我们在跨境旅行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依旧有信心成功举办一个国际双年展。
此次展览以“摸着石头过河”(Feeling the Stone)为题,分为六个单元,请具体谈谈这六个单元以及它们如何与题目发生联系?此次展览脉络是如何形成的?
该双年展的主题源自20世纪 80年代的一句口号“摸着石头过河”,它是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所采取的改革策略的一种隐喻。展览共分为六个单元:“摸着石头过河”“传承作为实验”“边缘思考”“走向公众”“美丽新世界”以及“论艺术的精神”,每一环节都在促发沙特阿拉伯急速演变的艺术语境与更广阔的世界之间的对话,将 27位沙特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置于与国际艺术同道的交流之中。
第一单元《摸着石头过河》 将这一时期的沙特与 1978 年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相类比。在中国推行开放政策前的三十年里,现实主义绘画被视为艺术表达的“标准范式”。而在“改革开放”的倡导下,艺术家们力图超越过去的“标准范式”,探寻全新的表达方式,这股力量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界的百花齐放。
4.威廉姆·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更愉悦地跳舞》,2015图片经Canvas、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和艺术家惠允
第一单元也为后面几个单元埋下了伏笔,如“全球当代”。“全球当代”的概念在20世纪 80年代被首次提出,当时理查德·朗为一个在巴黎举办的、自我定位为全球首个当代艺术展的活动创作了《红土圈》()。
第二单元“传承作为实验” 从艺术家和建筑师豪尔赫·奥特罗-派洛斯(Jorge Otero Pailos)提出“传承作为实验”的观念出发,探讨了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和结构的最好的方式。“传承”可以一种在材料和观念上进行干预的开放性实验。
第三单元“边缘思考” 纵观整个艺术界,以囊括多重叙事与曾被忽视的视角,进行“边缘思考”。本单元展出的艺术家善用几何抽象、具象肖像、集成雕塑与综合媒介拼贴,在艺术创作中提出解决之道,继而抛出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转变,新的可能性也应运而生,艺术家们可以扮演向导、导师和行动者的角色,为具有尖锐性和独创性的项目带来独特的视野与智慧。
第四单元“走向公众”着重体现艺术家们如何激发反思、 积累经验、传递知识,并最终凝聚人心。
随着现有的体系被一场全球性变革彻底改变,人们开始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新世界。第五单元“美丽新世界”既表达对当今世界的关注,也寄希望于一个或许正在形成的新世界。通过艺术家对人类世(即人类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时期)的思索,探讨在无节制地消耗、人类历史加速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其他可能性。
人类的存在是一个深邃隽永的命题,与艺术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神圣的国度,艺术的精神以全新的形式呈现,极具张力。最后一个单元“论艺术的精神”聚焦在动荡和转型的时代,艺术家尝试理解和诠释自己所在的世界和自身的世界观。此单元不乏对伊斯兰主题的当代探索,回归本次双年展的溯源——沙特语境。
5.莎拉·卜拉欣(Sarah Brahim)《远离发动机的柔软机器》,2021,图片经Canvas、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和艺术家惠允
6.约翰·杰拉德(John Gerrard)《镜厅叶作品》,2020,图片经Canvas、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和艺术家惠允
“摸着石头过河”是否也是对沙特当下的艺术发展状态的一个概括?通过这次展览,您认为对当下艺术家们的创作会有怎样的启迪?
沙特阿拉伯近些年当代艺术朝气蓬勃的发展,亦根植于20世纪 90 年代至本世纪初早期实践者的开创精神。我们没有对“摸着石头过河”这个主题做出明确的定义,其实就是想让这个主题保持一个比较艺术和抽象的思考空间——观众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沙特的人文背景来形成个人的理解。
7.王鲁炎,《雕塑作品》,2010-2019,图片经Canvas、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和艺术家惠允
8.拉里·贝儿(Larry Bell),《冰山》,2020,图片经Canvas、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和艺术家惠允
我认为,这个主题对于艺术家来说,与其说启迪,更多的是一种鼓舞,告诉他们历史以及艺术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同时,我们把艺术家们带到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来,让他们有机会把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全世界观众。如果艺术家们在这次双年展上有所收获,那么,我想本次双年展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一大半了。
此次展览展出了六十几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涉及到一些20世纪八九十年代,2000 年代初的当代艺术杰作,您认为这会沙特的艺术发展以及社会民众带来了什么?
正如我在见面会上提到,我们挑选了一些非常关键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包括2000年初的当代艺术杰作,来为这次双年展提供一个历史视角。本届双年展是沙特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双年展,也是沙特阿拉伯众多艺术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因此,首届双年展肩负了一定的艺术使命,我们希望它能吸引更多社会民众来关注和讨论当代艺术。
对于艺术社区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时刻,因为我们为沙特的艺术发展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作为一位策展人,我希望沙特阿拉伯的艺术走向世界,与各地艺术家相互交流。对于民众而言,这次双年展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普通市民接触到当代艺术,而不仅仅是精英阶层。所以,我们期盼,更多学校团体或是家庭观众来参观双年展。
除去疫情影响的因素,现今沙特拥有比需要签证的 2019 年更为开放的环境,您认为这对沙特以后的艺术氛围,以及对全球的艺术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我们都说艺术源自生活,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也使得更多的学者和艺术家可以便利地往返沙特与世界各地,促进交流。同时,这也将鼓励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当地感受当地生活氛围,欣赏沙特的艺术,从而促进沙特和全球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在回答你问题的时候,我已经在去沙特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