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创新设立探讨

2022-03-09岳子涵崔嘉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支部党建高校学生

岳子涵 崔嘉文

[摘要]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党建工作时,创新设立党支部,能够确保党支部具有更大的凝聚力,实现党支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综合探究创新设立党支部的具体策略,分别从创新发展组织体系、模式选择、党建工作方式、党员先进宣传、科学管理手段和品牌建设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设立;党建;党员

[作者简介]岳子涵,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硕士,河北石家庄 050000;崔嘉文,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2-0037-03

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党支部是其党建工作有序开展的组织力量,对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分析高校党支部的创新设立,探索具体策略,可以更好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

一、创新发展组织体系

首先,需要进行党员发展的有效创新。学校党支部在开展日常工作中,要发现、培养和发展优秀积极分子,加强教育引导,使其对党的重要价值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针对新生党员发展,要做好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的有效衔接,选拔优秀新生,重点考察培养,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在考察相关人员时,要进行有效创新,进行多渠道推优的有效落实,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发现合适的学生,需要积极推荐。

其次,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党建工作时,还需要科学完善组织体系,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覆盖面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党支部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需要以高校领导为基础严格管理党员干部,确保能够实现党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具体进行党支部设置时,需要确保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其设置方式的灵活性,不仅可以在班级内部建设党支部,同时还可以在学生组织和学生公寓内进行党支部的合理构建,以此为基础,才能使其更为充分地融合高校办学形式和管理模式,进而使党建工作在学校实现全面覆盖,确保学生能够在班级活动中开展党建工作。同时还需要基于党支部建设进行党小组的科学构建,以此为基础,能够确保新老学生党员有效传承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不仅能够对学生党员进行科学培养,还可以使党员模范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进而强化专业学风建设。

最后,需要对其书记配备进行合理创新,学校党支部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必须合理配备党支部书记,以此为基础,才能使其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现阶段,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党支部工作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必须确保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作风,以此为基础,才能确保更为有效地开展党支部活动。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相关数据科学构建培养选拔机制,组织优秀党员到其他地区学习,同时还可以组织参加到村任职,驻村帮扶等,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进而使其具有更为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工作业务,具有优良的作风,能够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二、优化创新模式选择

在深化党建功能的过程中,科学建设与创新相关制度工作机制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相关单位在开展实践工作时,需要科学拓展党组织功能,但是如果党组织需要在某一方向或某一领域发挥作用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工作要求进行升华,能够实现工作制度的有效形成,使党组织各项功能得到合理深化。在具体深化党组织功能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对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強化党员培育工作,并对其进行严格考察,能够使其得到发展。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其新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在党员创新激励、责任落实、行为约束、能力培养和意识养成等方面,科学构建工作制度,在深化党组织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结合其自身建设。①首先,需要科学应用当地优秀教育资源,在当地革命纪念馆进行党员教育基地的科学构建,定期组织学生党员进行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其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党员,以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组织宣讲团,对党的各项新政策进行宣传。最后,还需要进行党员责任区的合理划分,有效增强责任意识。总之,在对学生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时,需要合理应用相关案例,在基层课堂教学中合理引进成功典型,使学生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找准人生坐标,积极投入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或基层建设。

三、创新党建工作方式

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组织生活的科学开展,能够让学生党员对上级党组织和学生党支部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基于此,学校党支部在具体组织相关活动时,必须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促进教育工作内容生活化、习惯化。

首先,教育工作内容的生活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为来源生活化,在此过程中,教育内容和学生党员日常生活有效结合,才能提升教育效果。因此,在进行学生党员教育时,需要科学引进鲜活实例,使学生党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合理内化。其二为形式生活化,学校党支部需要深入分析如何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上级精神,进而制定落实措施。在具体开展党员教育时,需要合理应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党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深刻地体验和感悟,使其在学习中能够更为有效地结合生活案例,进而提升学生党员学习效果。其三为要求生活化,在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行为、学习和教导需具有较高一致性,要求生活化,实现其道德境界和思想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深刻领会、学习国家和党的各项纲领文件,进而对国家利益进行有效维护。

其次,需要使教育工作内容实现习惯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在具体进行学生党员教育时,需要在教育方面明确习惯养成,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不断提升党支部活力,不仅需要对学生党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引导,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习惯化。因此,学校党支部需要对学生党员进行严格督促,实现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形成。②其二,需要对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常情况下,一个群体存在一定的普遍特征,因此,学校党支部如果想要强化学生党员教育,需要对党员群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现阶段进行党员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针对问题开展,提升教育工作质量,进而保障学生党员教育发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三,需要对优秀教育范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积累,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党员教育工作的习惯化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基于学生党员的爱好、兴趣、年龄、专业等各项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积累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范式,使其教育实现习惯化。习惯化教育的有效落实,能够实现党员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党支部具有更大的活力。

四、强化党员先进宣传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个体具有思想独立的特点,同时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管理时,需要确保科学管理,在此过程中,陈旧的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现阶段,学生日常管理通常是由班主任和辅导员共同负责,而大学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传统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转变传统刚性管理,对其进行柔性管理,合理优化教育方式。大学生群体中,学生党员作为积极分子,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日常表现会在一定程度内影响普通大学生。③学校在具体开展各种活动时,学生党员的积极参与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大学生个体,因此,由学生党员担任助教,可以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对党的相关理念和先进思想进行更为有效地传播,确保能够和新生打成一片,对学生生活学习进行更为有效地管理。同时,还可以确保辅导员能够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更为全面地把握,使大学生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消除安全隐患,对大学生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科学疏导。另外,学生党员还可以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地引导,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对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

五、科学改进管理手段

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多因素、多层面的特征,合理优化管理观念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党支部活力的重要基础,需要深入分析党建工作,科学应用现代管理手段,确保党建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优秀组织文化的科学培育,实现良好组织氛围的有效形成;进行支部管理团队的科学培养,科学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激励机制的科学构建,建设创新型和学习型党支部。其次,进行科学管理。学校党支部在进行党建具体工作时,需要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以往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进行新型工作观的科学构建,进而实现党建工作模式的合理优化。④科学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创设党建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党支部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党建工作,使学生党员教育实现科学现代化。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转变传统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精细化,由传統的被动传达逐步转变为主动管理,使管理流程合理构建,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更为全面地收集,进而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六、创新党建品牌建设

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必须明确具体目标,通过创建党建品牌,组织学生党支部进行工作品牌、工作载体、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科学创新,进而确保学生党员具有更高的责任意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确保学生党员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进而实现党建品牌的科学建设。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动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动员大会,动员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党建品牌建设合理优化工作部署,实现全体人员工作观念的科学转变,统一具体工作思想,明确具体工作方向。在具体开展创建活动时,需要突出重点,强化领导,同时还需要抓住关键点,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创建党建品牌,进而实现管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⑤

其次,需要抓好具体落实。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进行工作平台的科学创建,在以往开展党建工作时,缺乏党建工作平台,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无法对其各项工作进行合理优化。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互动工作平台的合理创建,确保能够对各项数据实时监测,进而合理优化工作策略,使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专项行动的有效落实,通过有效提升政治意识,使其学习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定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党员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建设党支部阵地,确保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更为有效地管理,进而保障学生党支部具有更大的活力。

最后,需要坚持总结反思。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引导党员个人进行总结反思,基于前期目标,分析自己在工作中是否能够认真履行个人职责,是否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各项活动和会议,基于工作反思,撰写总结报告,并将自身动态向党支部及时反馈。与此同时,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总结反思,学校党支部需要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会议,对学生党员总结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党员精神面貌对党支部具体工作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现阶段党支部工作中依旧存在的各项问题,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落实支部各项制度。⑥除此之外,主管领导还需要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各个党支部在具体工作中的整体情况,确保能够对其进行更为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会议,总结研讨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制度的科学制定,使学生党建工作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通过创新发展组织体系,优化创新模式选择,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强化党员先进宣传,科学改进管理手段,创新党建品牌建设等,使党支部科学建设有效创新,科学发展。

[注释]

①俞淼.新媒体时代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活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18):37-39.

②孟奇恺,陈东昌,刘玉君.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新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312(06):82-86.

③徐姗姗,宋之帅,程萌萌.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的一个创新模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6):141-144.

④岳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19(12):261.

⑤刘敏,庹前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与探讨[J].青春岁月,2018(05):146,145.

⑥方立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J].新智慧,2018(8):19-20.

3042500316559

猜你喜欢

党支部党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关于做好离退休党总支部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