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劳动精神,推进劳动教育

2022-03-09陈盈璇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动动手流汗弘扬

陈盈璇

热点聚焦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遵循这一重要论述,“劳动”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劳动教育”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只有从各个学段开始抓起,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人才的培养过程才会更加坚实有力。而劳动教育除了在时间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范围上也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在内容上也应该有理论的学习、劳动的实践、精神的传承等。

纵深剖析

1.劳动精神的传承

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让一些人有了偷懒的心理。在当下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劳动依然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模范的精神值得表彰和宣传,让更多的人看到劳动精神的标准。当我们看到袁隆平、陈薇、钟南山等专业学者,看到李子柒这样的网络红人,他们都在身体力行地弘扬劳动精神,我们就会明白坚守初心、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勤于创造的劳动精神是多么可贵!

2.劳动教育的推广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2020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发表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强调把劳动素养、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与品质放在重要位置。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中,必须结合新理念、新内涵,让劳动教育的概念更加普及,让劳动教育的推广更加全面。

任务驱动

1.信仰劳动精神,学习时代楷模

“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逆行者”……这些冠以“最美”头衔的称呼诠释了当下社会对于时代楷模的敬仰与学习。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的病情,坚守防疫第一线;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忘却自己的疲惫,奋战在教育第一线;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毛相林,不顾山区的险阻,开辟出山第一路。我们感怀他们的事迹,更要弘扬他们的劳动精神。

2.勇担时代重任,弘扬吾辈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在“躺平”“佛系”“摸鱼”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懒散不作为、松懈不负责的社会风气越来越严重。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扛旗争先,肩负起传承劳动精神的重任,发挥吾辈青年的热血力量,在红旗的飘荡中铭记历史发展,弘扬吾辈的劳动精神,让大国气概彰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多方观点

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地劳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是我们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

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等方面,同时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同时,劳动本身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日常实践。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创造美好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5日)

弘扬劳动精神 创造美好生活

工人阶级是劳动精神的主要承载者。为了在广大产业工人队伍中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展现劳动精神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拉开序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完善产业工人多元上升通道,努力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等一系列务实做法落地生根,工人阶级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勤奋工作,勇于创造,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3日)

劳动教育从正确理解概念开始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勞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所谓对“动动手、流流汗”政策的错误解读,就是借“动动手、流流汗”将劳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简单化。一个普遍但是荒谬的劳动教育场景是:小学生“种庄稼”、中学生“种庄稼”,大学生还在“种庄稼”。

鉴于劳动教育有历史的继承性,和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也的确相对缺乏体力劳动锻炼的实际,在劳动教育中应该让孩子“动动手、流流汗”,但是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将全部劳动教育等同于“动动手、流流汗”,又是对劳动教育的误读。这种误读会误导儿童对于劳动概念的理解,以为劳动就是体力劳动,不流汗的工作就不是劳动。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劳动教育模式的惯性思维无法回应新时代对于劳动教育的迫切诉求。

无论是“有劳动,无教育”现象的产生,还是对“动动手、流流汗”政策的误读,都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没有形成对劳动教育概念及其与德、智、体、美“四育”关系的正确理解。所以,学校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就一定要从正确理解劳动教育概念开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日)

猜你喜欢

动动手流汗弘扬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流汗啦!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走进科学
它们爱吃什么
动动手动动脑
夏天为什么会流汗
动动手指头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