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2022-03-09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窦娥周朴园孝顺

文题亮相

阅读剧本,能让我们初步领略戏剧的感染力;登上舞台,亲身体验,则能让我们深入戏剧天地,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从本单元《窦娥冤》(选段)、《雷雨》(选段)和《哈姆莱特》(选段)中任选其一,在班上组织演出。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请担任导演、演员的同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评议总结之后,每名同学写一篇作文,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分析戏剧人物形象属于典型的评论文。写作此类作文,同学们要注意认真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抓住戏剧冲突,把握人物关系。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物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厘清人物关系,我们就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分清主次,找准要害,精准聚焦。

2.了解身世经历,把握人物性格。

外部环境和先天影响虽然对人物的性格养成有一定作用,但决定人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物的身世经历。

3.品味行为语言,把握人物内心。

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言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是基于人最为本心的自然流露和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色彩。

4.切合时代主题,把握形象深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戏剧的特殊表演形式和对时空高度浓缩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时代主题的表现能够收到极强的渲染效果。因此,通过切入时代主题,把握背后的深刻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就会更加透彻。

佳作展示一

中国封建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窦娥人物形象分析

◎赵广义

元曲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悲剧的代表作,其中窦娥的形象复杂又有多重性。她善良孝顺、恪守妇道,是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典范。但窦娥的性格里有着同时代其他女性所不具备的反抗精神,尽管这种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却展现了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三岁失母,七岁被父亲遗弃,作为童养媳被养在放高利贷的蔡婆婆家,长大后嫁给蔡婆婆的儿子,一年后丈夫患病去世。在悲剧的内核下,从“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辞需应口”可以看出,在遭受了一系列变故后,窦娥依然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她对蔡婆婆的孝,除了两人相处十几年的情感外,还在于封建礼教中“孝”的观念,窦娥是在封建礼教的要求下体现出看起来近乎夸张的孝道,赴刑场绕道走,以生命和名声为代价保护婆婆,担心婆婆的晚年。关汉卿越是刻画她的善良、孝顺,就越发凸显出她的悲剧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的权利都是家庭赋予的,处在男权社会中的妇女去争取权利是极度荒谬的。当蔡婆婆和窦娥面对恶棍张驴儿父子的时候,无法与之对抗,只能忍辱妥协。而妥协是悲剧的开始,面对恶棍的威胁、婆婆的相劝,窦娥并未违背妇德,坚守了本心。窦娥的反抗不仅仅是对张驴儿野蛮行径的反抗,更是对社会秩序、男性霸权的反抗。张驴儿父子的行径无异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本来有法律可作为受害者的保护伞,奈何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官府倒成了帮凶。以窦娥为代表的劳动女性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忍辱服从;另一条便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窦娥选择了后者。

在悲剧发生之前,窦娥是一名向现实妥协的失声者。幼年被父亲用以抵债,无以反抗;成年丧夫之后,迫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她安分地作了一个恪守妇道的遗孀;而在悲剧即将到来之时,窦娥骨子里的反抗精神终于令她發声了,她毅然决然地拒绝张驴儿的霸权,绝不屈从。后来,她在面对栽赃陷害时,又冷静而详尽地阐释了自己的清白,奈何百姓的话语权在金钱与权利的淫威之下毫无分量,最终窦娥血染尺素,以悲剧收场。悲剧发生之后,曾经的失声者化为鬼魂,它面对社会的不公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是窦娥对于现实的控诉,也是作者对于时代的控诉。

文中蔡婆婆的不断妥协和窦娥的勇敢抗争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这种对比也是传统女性意识缺乏与女性意识觉醒的对比。尽管在时代大背景下,这种觉醒意识比较微弱,但仍能被捕捉到。像窦娥这样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是很难在当时的社会立足的,她的命运一直在男权主义的阴影之中徘徊:年少时被其父亲所卖,长大后被张驴儿陷害,审判时被贪官桃杌判死,死后又得其父亲沉冤昭雪。由此可以看出,窦娥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已经不局限于善良孝顺、恪守贞节的形象,而是一个敢于反抗、坚守忠贞的女性形象。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一(8)班,指导老师:张荣谦】

点评

本文不再重点分析窦娥的善良孝顺、恪守贞节,而是从封建时代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的角度去写,从窦娥与张驴儿以及与官府的谈话中分析出窦娥这一人物的反抗性,在孝顺善良、贞烈正派的形象中着重分析其勇于反抗的精神,这使窦娥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佳作展示二

透过戏剧作品看人性的复杂

——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

◎张晨华

《雷雨》是曹禺先生创作的一部优秀的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它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周朴园也曾是一个渴望美好爱情的青年。他作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大少爷,单纯热情,涉世未深,人世间的无耻丑恶还未全然污染其年少的心灵。在朝夕相处中,他被美丽温柔的侍萍深深地吸引。这时,他的感情是纯真、美好的,是值得赞许和歌颂的。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逢的情节里,周朴园说:“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言辞中流露出对于曾经美好的爱情如今依然喜悦的回忆。

当周朴园成为封建家庭的家长后,家庭的井然有序与表面的幸福美满,成为周朴园所追求的虚伪生活。在他打造的这个封建大家庭中,丝毫体会不到温情与快乐,只有他对于妻儿的专横统治与严厉的批评谴责,这让家里所有人对他又敬畏又恐惧。在这种以封建家长为尊的家庭里,少了夫妻之间的温情与父子之间的亲情,令人感到窒息。例如,周朴园见到妻子繁漪,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接着命令她“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短短的两句话就给读者展现了一位专横、冷漠,对妻子态度生硬的封建家长形象。又如,周朴园强迫繁漪吃药,不惜要儿子周萍下跪求母亲吃药,繁漪万般无奈之下吃了药。儿子的顺从、妻子的忍气吞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周朴园封建家长的“尊严”和“权威”。

周朴园还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资本家,他的双手沾满了工人的鲜血。为了自己发财,周朴园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小工;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这个成功的资本家身后是底层人民的累累白骨。当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时,面对鲁大海的问责和反抗,他依然保持资本家的思维和行径,对鲁大海的无情处理,展示出其冷酷的本来面目。

曹禺先生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因时间的推移、身份的变化、追求的改变而呈现出多面性的周朴园的形象。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一(2)班,指导老师:张荣谦】

点评

本文作者切入精准,构思新颖,依据周朴园年龄的增长、身份特征的变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点成面,立体呈现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丰富而立体。分析概括结合情节事例,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可读性强。

2995501705254

猜你喜欢

窦娥周朴园孝顺
窦娥冤
孝顺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怎么孝顺
《雷雨》(节选)
孝顺的外婆
谁杀死了窦娥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