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
2022-03-09王淦生
王淦生
《淮南子》云:“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某一细微的迹象、苗头预知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事情结果。作文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细小的事情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重大主题。而且在写作中,视角越小越便于把握,也越容易写得细致具体。所以,以小见大,是中学生经常选用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我们来看中学生作文《距离》中的一个片段,文章表现了一位少年时伙伴的变化:
来到酒店大厅,我才发现来了那么多人,而你是满脸的谦卑和疲惫。看见我,你笑了笑,却又立即转过身子与旁边的神情威严的中年男子继续搭话。在我失落的等待中,宴会开始了。你一杯接一杯地敬酒,又是李科长,又是张主任。看着饭桌上迅速减少的茅台酒,再看看我带来的那瓶尚未拆封的糯米酒,我突然想起那个微醺的下午——奶奶不在家,我拉着你去偷她酿的米酒喝。我喝了一杯,甜甜的糯米的清香立刻沁入心底。于是我忍不住想再多喝一杯,却在嘴唇刚刚触到酒杯时被你阻止了:“少喝多知味,酒喝多了是会醉的。”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你当时严肃而认真的表情,可抬眼间却又看见了你写满浓浓醉意的脸。今天的你是否已被世俗的“甜酒”灌得迷失了方向?
文中的“你”是“我”幼时的邻居和玩伴,是伴“我”成长、关系密切的“小哥哥”。如今“小哥哥”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我”还是一名不谙世事的学生。文章借这位“小哥哥”一次宴会上的细节和神态的描写,通过今与昔的对比,写出了这位“小哥哥”身上的变化,以及与“我”之间渐渐产生的距离。文中,“你”对领导的满脸谦卑与对“我”的匆匆敷衍;幼时阻止“我”喝酒的严肃劝诫与今天因不断敬酒而醉意朦胧;自制的米酒全然未动与茅台酒的不断减少……这些细节上的对比都是为了凸显人物的变化,颇耐咀嚼。
同样,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常常是通过细小的事情来表现重大的题材。如鲁迅的《孔乙己》,用“穿长衫而站着喝酒”这一细节揭示了一位落寞文人心理定位与经济状况的巨大反差。都德的《最后一课》,没有叙写法国军民在战场上浴血拼杀,也不写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而是把歌颂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重大的主题放到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去呈现。在这个小小的课堂里,有省悟了的小弗郎士,有忠诚事业、忠于祖国的韩麦尔先生,有热爱祖国的村民……由于角度小,笔墨集中,爱国深情被渲染得十分浓烈。
我们不少同学在表现某些“宏大主题”的时候常常不知从何着笔,其实,越是主题宏大,我们越是要想到具体而微的寻常小事、生活细节。譬如我们要写一篇表现“爱国”主题的记叙文,就必须在“爱国”这一大方向上,寻找到一个小的切入口,依据各自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捕捉、提炼和加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写出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体现一个中学生的眼界。譬如有的同学对网络上、媒体上乱用语言、生造词汇、用语粗俗等现象深感担忧,主张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用字……这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一滴水足以反射太阳的光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看学生习作《我的教育理想》中的一个片段,亦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暖暖地拥抱着大地。忙了一周的主妇们牵着孩子的手在林荫小道上散步谈心,轻言细语,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偶尔有一辆人力三轮车缓缓地从她们的身边驶过。一位妈妈一下子找到了这送上门来的“鲜活的教材”,便現场说教:
“看到了吗?你要是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的大学,将来就会和这个三轮车夫一样,没钱没地位,只能靠出卖体力伺候别人谋生!”
……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一辆人力三轮车从人们身边驶过,邻居、熟人都热情地和车夫打声招呼,道声辛苦。年轻的妈妈指着年迈的车夫笑着对孩子说:
“看到了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拼搏,你看这位大伯这么大年纪都没有选择安逸,还在努力工作,你也一定要做一个有人生目标、有上进心的人,年轻的时候更要努力拼搏!”
“我的教育理想”本是一个很大、很宽的话题,这位中学生只是描写了两段普普通通的人物对话并加以对比,便揭示了两种教育理想的对立与瑕瑜,所写皆小事,表现的却是大主题。
335450031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