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鲁迅赞不绝口的广州为什么那么“好吃”

2022-03-09魏水华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2期
关键词:许广平广州广东

魏水华

【适用话题】饮食文化 地域与饮食 包容与共生

1926年,广州姑娘许广平给正在厦门大学任教的老师鲁迅写信,描述广州丰富多彩的美食。鲁迅在回信中约定了年末一定去广州,并说:“我想吃一回蛇,尝一点龙虱。”

1927年1月,在厦门大学工作不到半年的鲁迅,毅然决然地辞职,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在“美食带路党”许广平的引荐下,鲁迅光顾了荟芳园、别有春、妙奇香等饭店,并给此时身在台湾的同乡好友许寿裳写信:“这里很繁盛,饮食倒极便当,食物虽较贵而质料殊佳。”

又一年后,鲁迅与许广平定居上海,正式开始共同生活。许广平做的一手地道的广府菜,在后来的岁月里征服了鲁迅。“吃在广州”四个字,在绍兴人鲁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显然,他不是第一个被广州美食征服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广州的好吃程度,在中国饮食地理中,是出类拔萃的。无论历史沿革、食材物产、经济技术,广州占尽优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楚国故地湘江上游修建了一条名为“灵渠”的运河。虽然这条运河在中国的基建史上并不夺目,无论修建年代、工艺和长度,都不算出类拔萃,但对广州来说,它也许是文明的开端。

没错,在周天子和诸侯们钟鸣鼎食,食不厌精的先秦时代,广州的土著甚至连文字都没有。但从灵渠修成开始,南岭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险,秦汉雄壮的大军可以从水路溯流而上,占据富饶的珠三角平原。与之一起进入岭南地区的,还有当时中原先进的饮食习惯。

今天,广州拥有发达的面食文化,无论筋道的竹升面,还是门类齐全的酥点,都需要小麦面粉作为基础材料。事实上,广州低纬度、低海拔、湿热的自然环境极不利于小麦种植,相反,这里的水稻一年能收割三季,播种稻米事半功倍。

但广州的面食,能与米粉制品不相伯仲。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了最精细的面食,从根本上讲,正是较早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

汉以后,中原大族为了躲避兵灾南下,他们无法像当年秦汉士兵一样从顺畅的水路行进,而是依赖群山的掩护,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艰险之路。强烈的抱团意识和半军事化的社会形态,让他们占據了广东东北部的梅州、韶关、河源等山区。今天,他们被称为“客家人”。

此外,闽越先民的生存空间被南下的中原士族步步侵吞。擅长航海的他们沿着海岸线南下,最终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定居。由此形成的潮汕文化,是中国最具海洋性的民系之一。

最晚到南宋,广东的三大文化体系——广府、客家和潮汕已经形成。虽然相对中原、江浙来说,文明的结构完成得最晚,但三大文化背后,酝酿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美食逻辑。

同样一只鹅,广府人讲究酥和脆,以烘烤将其做成红光油亮的烧鹅,才能彻底满足洋派的味蕾和庄重的仪式感;客家人保持了中原先民的朴素,加大量蒜头后做成客家焖鹅,原汁原味;潮汕人则在海洋的熏陶下变得极其挑剔,他们以各种香料和肥猪肉为辅,做成潮汕卤鹅,肉质筋道,气味浓香。

三种味道各自生长、风味迥异,又互相影响、交缠错落,最终落脚在作为省会的广州,成就了包容共生又自成体系的美食之都。

对农耕文化来说,远在一隅的岭南,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潮汕、客家人的多次南下,对中央政府来说,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而往这里派驻的官员,也包含着发配、边缘化的因素。苏轼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除了表达荔枝好吃,更多包含了自讽自嘲、自我安慰的意味。

这种情况,虽然让广州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都没有进入中国的核心舞台,但也养成了广州人谦虚的精神面貌与常怀敬畏之心的性格。这与动辄自诩皇城根儿的北京性格,形成鲜明的差异。它使得广州有着更多善待、包容外来文化的可能性。对饮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

此外,长期处于半羁縻状态的广州,几乎没有经受明朝以前历史上重大的劫难。它如时间胶囊一样,保存了大量的中古文化,比如粤语里包含了更多的古音平仄,用它朗诵“春花秋月何时了”,比普通话好听得多。

饮食方面也是如此。粤菜里“百菜百味”、流行以煲汤、清蒸、清炒来凸显食材本来气质的习惯,就是来自明代辣椒传入以前,中国菜朴素的哲学。

有钱的地方往往吃得精细,而富有的广州,正是其中代表。2019年,广东省以十万亿的GDP总量再次蝉联全国魁首。基本相当于韩国一国的GDP总量。而作为富可敌国大省的省会城市,广州沉淀了自清中叶以来的财富和精致。

1674年,台湾回归清廷。大半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广州义士屈大均于心灰意冷中回乡,开始整理本地文献。他在《广东新语》中写道:“天下所有食货,广东几尽有之,广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

屈大均没想到的是,他的家乡广州,即将迎来最荣耀的数百年。而广州丰饶的食材物产,也开始被世人所知。

由于害怕台湾地区再次出现割据政权,康熙帝下令将台澎的百姓内迁到福建,并关闭了繁盛一时的泉州港。此后几百年,广州成了封关禁海的大清王朝唯一受官方许可的对外港口。

特别是近代以来,从南海陆续登陆中国的欧洲列强,首先接触的就是广州;广东下南洋的华侨归国后,也首选发达的省城置业。这一切让广州成为睁眼看世界的前沿阵地。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广州一直是中国人的改革试验田。

同时,广州人谦逊和包容的性格,助长了西方饮食习惯在这里的扎根和本土化改良。它让粤菜成了中西结合的菜系。油浸、烘焙、烧腊、焗烤等这些充满西式风情的做法,都被融入地道的粤菜里。由许广平亲手制作,鲁迅赠给山内夫人的油浸曹白鱼,就是意式油浸海鲜和广州鳓鱼的结合。广州菜里有著名的盐焗鸡、盐焗海螺。其实“焗”本不是汉字,因为粤语里的“局”发音(guk),和英语“cook”类似,1828年,在英国人马礼逊编写的《广东省土话字汇》里首次用了“局”字。后来,大约为了描述这种西式的焖烤,广东人添加了用于会意的“火”字旁,创造了新字。也成就了粤菜里一大批与“焗”有关的后起之秀。

在中国风水里,位尊者往往要“坐北朝南”。这让很多人心中,都有了“上北京,下广州”的观念。

数百年来,没有架子的广州,似乎并不介意“下”的定位。它接纳了无数文化美食,并为己所用,最终,成了今天外来客的温柔乡、创业者的游乐场、饕餮家的大厨房。

(阿建摘自《杭州日报》2021年9月24日)

【素材分析】自然环境决定了广州不可能成为小麦的乐园,但广州人将面食做得精细无比,这与广州包容外来文化的秉性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这种秉性,广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一座城市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善于接纳,和谐共生,是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的必经之道。

【速用名言】

1 .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爱尔兰剧作家 萧伯纳

2.美食是身体的歌曲。——澳大利亚作家 格里高利·罗伯兹

(特约教师 严君)

3546500559502

猜你喜欢

许广平广州广东
鲁迅批阅许广平的“模范文”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广东舆情
鲁迅自编教材,教夫人学日语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