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的B面

2022-03-09蔡武

华声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礼沈先生湘西

蔡武

如果说沈从文的A面是文学大师,是由他的《边城》《龙朱》《湘行散记》《湘西》等数十本小说、散文集垒成的台阶一级级将他送上文学的巅峰;那沈从文的B面中国文物考古大师则是由一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奠定了。

沈从文热衷于文物研究不是没有由来的。他出生于湘西,从小就熟悉竹、木、油、漆、棉、麻等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年少的他喜欢看冥器店的工匠贴金、涂色,喜欢看铁匠铺的匠人打铁淬火,也喜欢观察镇上织簟子的老人用钢刀破篾,又用篾编织成簟子。多年后沈先生回忆:“我对于这一行手艺所明白的种种,现在说来似乎比写字还在行。”

沈从文18岁时曾在“湘西王”、筸军统领官陈渠珍身边做书记。这位统领官收藏了百来轴自宋至明清的旧画,几十件铜器及古瓷,还有十来箱古籍,一大批碑帖。这些东西都由沈从文登记、管理。耳濡目染间,一扇关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大门被这个年轻人推开了,而从中透出的璀璨光亮,无疑已深深地将他吸引住。

1949年建国后,沈从文主动要求从北大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曾一度担任讲解员的工作。有人说这是对一位文学天才的浪费,而熟悉沈从文的沈从文妻妹张充和则说:“不让从文去研究文物才是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沈从文在文物考古方面的成就一点也不比文学成就低。

沈从文常讲,“地上有一部《二十四史》,地下埋着一部更精准的《二十四史》”。他是中国考古三重实证法,即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出土文物相互验证的提倡者与最早的实践者。他更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有独到的领悟与见解。上世纪50年代,他在整理文物时发现有很多方形的玉片,四边有四个孔,于是就在中央美院的杂志上发表文章,称这很可能是金缕玉衣的部件。因为沈先生从文献记载中得知,汉代帝王都身穿金缕玉衣下葬。这个“金缕玉衣”的说法也是沈先生定名的。后来,1968年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两件金缕玉衣,证实了沈先生的研究推论。

沈从文1960年开始正式动笔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议要出版一部关于中国服饰的书作为国礼,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齐燕铭知道沈从文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与写作,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沈从文。1964年沈从文完成了此书的初稿,并交给上级有关部门审阅。但由于接下来的“文革”,此书的出版就此搁置。

直到1981年9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8开本、文字25万、图像700幅的精装本方由香港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书中上起殷商、下迄明清,运用历代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对三千多年的各朝服饰制度和服饰工艺进行了广泛而精到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文史研究、古文诠释、历史画创作、历史剧演出以及服装设计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时沈从文已79岁。

这个初版本有300本特别签名本,定价800港币,书未问世即订购一空。出书后很快受到国内外重视,欧美来人洽商,以英、法、德文翻译出版,台湾出现盗印本。中国大陆作为国礼,先后赠送给日本天皇、英国女王、美国总统……

作为中国少有的文体作家,沈先生的语言是隽永细腻而又沉郁顿挫的,而这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文字却是这样的平实,它表现出的完全是一个考古学家的严谨与科学态度。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逝世于北京家中。他的临终遗言是:“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想说的。”我想,他的话一部分留在了他的文学作品里,那是他对人性与人生的爱;一部分留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那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爱。

1884501186237

猜你喜欢

国礼沈先生湘西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会飞的沈先生
韩国 来自朝鲜的“国礼”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
对以古籍为国礼的一些小小建议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