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息闲适的傅山小楷——《春日小赋册》

2022-03-09张跃

收藏与投资 2022年2期
关键词:傅山小楷

摘要:傅山的小楷被认为是历代小楷的范本,《春日小赋册》是傅山小楷的代表作。此帖古拙质朴,气息流畅,用笔自然,节奏轻快,是傅山早期小楷的经典之一。

关键词:傅山;小楷;古朴;闲适

天津博物馆藏傅山小楷《春日小赋册》(图一),纸本,纵15.2厘米,横29.2厘米,正文十六行,全文无栏格,字体稳重、平正,虽字大不过1厘米见方,然字体开阔疏朗,气息流畅。在傅山存世作品中,最早的是书于1641年的《上兰五龙祠场圃记》。白谦慎先生在《傅山的世界》一书中遗憾地说:“由于傅山在一六四〇年以前的书作没有一件存世,我们无法确知其早期书法的风格特征。”①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傅山可谓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过人气节也造就了他独树一帜的书风。傅山楷书宗法魏晋,八九岁时临摹钟繇,后又习王羲之、虞世南、颜真卿、赵孟頫等。他曾在自注中说:“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棱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学之。”在清初的政治背景下,傅山遵循着“书,心画也”的观念,坚持“作字先做人”的观点。他从倾习赵孟頫转为师法颜真卿,所以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对傅山的小楷作品有很大影响。从《春日小赋册》作品中可以看出,傅山小楷中整体字形明显受颜体外拓书风影响,结体宽松自然,笔画疏朗。邓散木在《临池偶得》中道:“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像他的为人。”②傅山的遗民情结也使他更加推崇为国捐躯的忠臣颜鲁公的书法,这一点在其以小楷临习的《麻姑仙坛记》,小楷作品《金刚经》《逍遥游》,还有《四题书册》的小楷部分都得以体现。傅山的小楷作品中有大量的异体字及篆书、隶书的掺杂使用。傅山深受晚明文人篆刻兴起和碑学思想滥觞的影响,晚明文人對古字体的兴趣大增,因此异体字的使用成为当时书家创作的特点之一,傅山正是将文人书法中使用异体字的风气推向顶峰的书家。傅山自述学书经历曰:“吾八九岁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论》,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从中可以看出,傅山的楷书结合钟繇古拙、王羲之妍美、颜真卿宽博,自成一家,独具风貌。

一、《春日小赋册》内容赏析

《春日小赋册》全文内容为:“荡荡草野,春心是倾。去人不远,悔近郊垌。违人后豁,曳我柴扃。云阡雨暗,雨陌云明。花离柳合,日艳风轻,组金织碧,分丹共青。丹青界络,金碧明淫。金碧挑荡,丹青峥嵘。转竦换密,抽光绎精。细螽阅香,详鸟审声。端失卤莽,绪得丁宁。此时非我,蘧然遗形。外物岂假,诱我落情。情远道近,因梦入醒。回视大梦,觉痴梦灵。梦乱花忙,花多梦更。水前花当,花外水萦。萦洄不测,溟涨云平。山川有极,神理不停。颠倒孤月,不指列星。比肩步趋,瞠乎不行。君不入梦,谓我迳庭。举世蔪乱,尔将汝迎。吾将为实?吾将为名?有内无外,忍辱则荣。动静专专,其神始凝。古迂今阔,俄经顷营。衾枕昏昏,不惬其生。耳目取资,天地之英。东风吹衣,神庐不盈。谢白若惕,纳红若惊,华年感慨,始叶初茎。不念颓暮,但怜奋苓。春日既鲜,新夜不冥。冥花如雪,凉月如冰。花翻月谍,月避花侦。玩而不丧,虚以损增。良画佳夜,众兆不诚。勿与人事,蚩蚩之氓。”③

全文开头轻松明快,傅山居住郊外,欣赏春日明媚风光,睹物思人,不由得伤感。明朝覆灭,清军入关,傅山的精神世界轰然倒塌,“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成为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悲愤压抑之余,他开始逃避现实生活,隐居道观,成为一名“朱衣道人”。如果说睹物思人是人之常情,那么傅山仇视清廷,不与之往来,也就理所当然。“此时非我,蘧然遗形。外物岂假,诱我落情”,傅山经历了朝代更迭,苦闷心情郁结心中,“举世蔪乱,尔将汝迎。吾将为实?吾将为名?”傅山连着两次的发问,视功名利禄为草芥,最后表达自己心声:“勿与人事,蚩蚩之氓。”不述世事,可见傅山心中之无奈。傅山刚开始书写的心情是较为平静的,描写了春日中的云、花、柳等静物,非常舒缓,而从“此时非我,蘧然遗形。外物岂假,诱我落情”开始,字形大小与前文对比强烈,可见作者当时心境已渐跌宕,到“华年感慨,始叶初茎。不念颓暮,但怜奋苓”时,悲伤至极,尤其“华”“年”二字明显放大,这是书写速度过慢所致,或许此时傅山已神思笔外,回想明朝的覆灭和自己的经历,到最后两句“虚以损增。良画佳夜,众兆不诚。勿与人事,蚩蚩之氓”,这时傅山已经不再克制自己的心情,字形已经完全放开、舒展,为宣泄郁闷的心情打开出口,整幅作品艺术价值极高,作者是在纯粹的自然书写中流露苦闷的情感。傅山39岁时明朝覆灭,后傅山出家为道,可以推测此作品应作于傅山39岁之后,此时其整体书法风格已经渐趋统一。

二、傅山小楷《春日小赋册》的风格特点

(一)气息闲适

《春日小赋册》章法上下字距稍紧,左右行距疏散,在舒朗的行距中,字形大体沿袭魏晋小楷之横向取势,结体宽博,横向长笔画缩短,单字包容含蓄,整体看上去空灵轻松,潇洒自然,有杨凝式《韭花帖》之韵致。傅山还加大了字与字之间大小欹正的对比。单竖行中轴线的左右摇摆使整体更加灵活自然,浓淡墨交叉使用,更显活泼生动。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气息流畅,轻松自然。

(二)用笔流畅

作品用笔流畅,流畅的用笔简约优雅,笔画带有弧度,中段多细瘦,两头点画饱满,用笔没有复杂的装饰动作,顺势起笔,稍驻,然后中锋行笔,最后顺势收笔,一气呵成,天真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师宗魏晋钟王取法,是傅山“取法乎上”的学书觉悟使然,笔画起收与钟繇一致,收笔精到。在形与质的关系上,傅山更注重线条质量的浑厚与力度,不太注重笔画的具体形态,撇画和提画的落笔多不出锋,收笔圆润饱满,横画、竖画多为重按圆收,捺画收尾趋向隶书燕尾,捺画拨挑也与隶书相似,如“远”“金”“失”“趍”的捺画,使作品更加稚趣盎然。点画呼应,如“纳”“红”字绞丝旁为点画组成,充满韵味和趣味,使字形更加灵动。傅山在家训中说:“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铁杖拄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经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用腕,肩臂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④这也解释了为何傅山小楷虽每字不足1厘米见方,然每个点画都有铿锵之力,而非飘忽点缀之浮笔。

(三)结字宽博

在结构上,傅山借鉴颜真卿书法的宽博取势,用笔又与颜真卿楷书同取篆籀笔意,每字结字以方取势,微微向右欹侧,横折的折角处多是略有耸起、方中见圆之态,如“雨”“明”“目”“日”“月”等字。“诚”“氓”字,斜勾向右升高蹬出,外拓的笔画,使整体丰腴而具有颜真卿的宽博书风,显得整体气象宏大,朴实古拙。傅山在《字训》中说:“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去,有甚行不得。”④可以看出傅山追求的是结体平稳宽博的字态。他又说:“寫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傅山追求的“拙”,就是要排除人为的技巧,归真返璞,气质朴实,直追“二王”、钟繇。

三、傅山《春日小赋册》与《逍遥游》风格对比

《逍遥游》整体精凝肃穆,是傅山47岁所书,此时傅山的书法风格已经稳定,多体现点画厚重的篆籀用笔,结体上左右欹侧,取颜体的宽博,整体章法疏朗错落,傅山曾说“宁拙勿巧”,但他并不是不“巧”,而是拙中藏巧,字形耐看,富有古拙之味。

陈振濂在评价傅山小楷《逍遥游》时提道:“……但它的精凝与静穆却是第一流的。宽博的结构向四周徐徐地张开着,线条决不故为顿挫—与草书的大起大伏截然相反,是一种平淡的推移。干片拗而浑朴的格调中,我们特别感受到一种恢宏博大的‘气的流动,但它不是草书那种明的流动,它是在表面上平静下的气的流动,是物质之静的精神的动。”⑤《逍遥游》的精凝和静穆是它最大的特征,整体气息典雅,笔画细致,墨色变化不大,轻重得宜,二王的中和气质突出,整体细劲,字距紧凑,行距加宽,疏朗有致,笔画收放有度,庄重典雅,是傅山小楷中的精品。

比较这两幅作品,虽是傅山一人所书,但各有不同。整体气质上《春日小赋册》气象高古,更有古意,整体更为厚重,字形更加宽博,字形欹侧之势突出,笔画粗细对比更加强烈,章法布局更为率意随性,行距疏朗,质朴天然,生动古拙。《逍遥游》整体更加平和典雅,清新明快,笔法含蓄,端庄典雅,自然笔态横生,有种平静细致的美,笔法精道,点画超逸典雅,比《春日小赋册》更加精美,而在古意上稍逊。

傅山的小楷书法笔力雄强,气质古拙,气息流畅,他习用篆籀笔法书写小楷,在解体和章法上有很大的突破,有意打破结字的平衡感,以达到“支离”与“奇”的效果,这一点在傅山书法作品《啬庐妙翰》的小楷部分中有明显体现。《春日小赋册》作为傅山早期小楷作品,整体还是和谐统一的,笔画结字没有《啬庐妙翰》中的小楷夸张,但章法疏朗,充满韵致,是小楷作品中的精品。

四、结语

傅山的小楷作品以颜真卿楷书风格为基础,交糅融合,字形以颜书取势,又以异体字与不同书体入楷书作品,自成一家,由此也可以推断《春日小赋册》为傅山早期的小楷作品。此后,随着傅山艺术功力的不断沉淀,其书法的艺术性也被推向了高峰。

作者简介

张跃,1994年生,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书法艺术。

注释

①白谦慎.傅山的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②唐革非:《临池偶得》,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③(清)傅山:《傅山全书》第一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④(清)傅山:《傅山全书(第一册)·家训·子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11页。

⑤陈振濂:《精凝静穆的傅山小楷〈逍遥游〉》,《文物世界》,2007年第6期,第76、81页。

参考文献

[1]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3页.

[2]唐革非.临池偶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

[3](清)傅山.傅山全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4]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傅山小楷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傅山的“四宁四毋”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书贵端庄与静穆——谈阚景荣小楷书法印象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傅山误书 『打钟庵』
清·傅山论书句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