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路径探究

2022-03-09林峰林鹭菁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林峰 林鹭菁

摘 要 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小学生作业提出了“减量增质”的新要求,小学语文作业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从设计出发,调整作业设计思路。作业设计应朝着自主发展、积累发展、探究学习、生活运用、分层调控、过程评价等方向转变,以便更好发挥语文作业的功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双减”政策 作业设计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作业提出明确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1]语文作业作为小学生日常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提升学业水平的功能,又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在当前“双减”的背景下,想让语文作业更好发挥其作用就应当调整作业设计思路,优化作业内容,做到减量不减质。

一、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发展转变

一直以来,语文作业的主要形式是由老师设计与决定的,学生在作业设计方面缺少自主权和发言权。换言之,学生在作业从设计到完成这一个阶段,是被动的接受者,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当前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根据调查,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常以书面作业为主,这样的作业形式一般比较机械并且单调,与当前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要求不符。《意见》指出:“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1]教师可结合《意见》,在设计作业时从形式方面做出改变,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彩、题目灵活的作业。创新语文作业设计可以从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入手,并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和目的性,同时,融合其他学科的特色,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力,例如唱歌、跳舞、合作表演、上网查找资料等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进来。

语文作业设计的自主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业参与的自主性,二是作业设计的自主性。想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到作业之中,教师应围绕语文要素设计有趣且吸引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完成。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课后练习进行作业设计:(1)进行课文预习,大声朗读课文;(2)选择一位你的伙伴同你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3)小组内讨论分配角色,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4)开一场家庭故事会,把课文的故事在你的家庭中进行分享。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孩子在表演中落实语文要素,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和谐快乐轻松的氛围之中完成作业,同时也让课本的寓言故事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四项作业,不要求学生全部都要完成,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两项参加,想要都完成的同学也可以积极地参加所有的项目。这样的语文作业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学困生能在作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鹿腿和鹿角》一文后,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学完这一课,学生应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寓言的寓意,且能够练讲本课的故事。笔者在班级内部进行了摸底,了解学生的特长,设置了“小小朗诵家、小小演员、故事大王、绘画大王”等几个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小组,最后根据不同小组的特点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小小朗诵家”要求回家训练朗读好课文,并以录音的形式完成作业。“小小演员”组都是喜欢表演的孩子,他们的作业是改编课文,将课文变成剧本,进行排练和表演。“故事大王”的作业是能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表情将课文讲述出来。“绘画大王”的任务是用自己的笔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语文作业让学生非常喜爱,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由题海战术向积累发展转变

作业设计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开拓性发展的学习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个人的长足发展。[2]教师应将积累运用落实于作业设计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当前的语文作业的内容以解题为主,尤其到了学期末,教师总会加印许多练习,这一张张练习都需要孩子去解题完成,许多题目学生其实已经掌握了,但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仍旧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自己已经掌握的题目,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显然帮助不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它更需要注重日常的积累。语文的积累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积累社会生活的素材,积累人类文化中的精华,并尝试将自己所积累的材料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种积累不是通过解题能提高的,单纯靠题海战术和反复的训练,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学习,要通过日常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挥,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而薄发。语文成绩的提高并不是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提高的过程,只有通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长期的积累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换句话说,想要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就需要靠长期的积累,在积累中体验,体验中感悟。

以部编版四年级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为例,在开展书籍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设计一份阅读清单。阅读活动清单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关注人物,提出一个和书中人物有关的疑问;第二,聚焦情節,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书中的故事;第三,了解内涵,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书中想表达的情感;第四,建立联系,了解学生是否读过类似的书籍,并让学生说一说在现实中是否遇到过类似书中情节的事情。学生在阅读书籍之后需要完成此清单中的作业,可以用书面的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这样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进行积累,改变以往学生对书本内容学完就忘的结果,又能让学生看完书之后,回顾书中的内容,了解情节和人物并和现实生活或以往看过的情节建立联系,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三、由复习旧知向探究学习转变

著名的PISA评价体系倡导“为生活而学习”,其评价的“素养”是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将学到的东西推及其他,以及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背景中的实际问题[3]。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评价之一,应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在不断的文学体验之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语文课堂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记忆和巩固方面的能力,体现在作业之中就是抄写词语、背诵课文、抄写句子等机械性作业,这就造成了无法在作业中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变成了读书的工具。语文作业设计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突破这一束缚,在作业中减少记忆巩固的内容,增加对知识运用以及对能力培养的内容,积极探索探究式作业。自主探究式式作业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作业形式,它能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创新精神。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一种知识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理解—认识—掌握—运用”的全过程,最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方法。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教师的帮助,体验成长的快乐。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轻扣诗歌的大门”这一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运用网络平台资源库搜索各类诗歌诗集。(2)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自己所搜集的成果并进行分类。(3)整理思维导图,给思维导图做一个封面,配上精美的图画。(4)根据主题组织一次诗歌“飞花令”活动。这样的作业,一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去寻找所需的资料,还能让学生走进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收集整理诗歌,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进行探究。二是,通过思维导图做诗歌整理,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维的过程一目了然。三是,最后的展示及诗歌“飞花令”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展示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完成以上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如完成对某一类诗歌或者某一位诗人的研究报告,教师可以提示研究报告的内容要素——拟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开展调研、整理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简要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

四、由局限教材向生活运用转变

《学记》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4]古人认为,课堂要有练习,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可见古人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作业往往指向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元素。当前语文作业设计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脱离生活,走进以课文为中心的死胡同。这样的作业容易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并且无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语文脱离了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枯燥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既要挖掘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又要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要将课内的作业向课外进行拓展,让语文作业生活化、社会化,通过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的素养。

如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景色,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1.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公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三种方式感受秋天。2.用图画、文字或者你觉得可以用来代表秋天的事物记录下你心中的秋天。3.开展一场班级秋天展览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心中的秋天。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带着语文知识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将自己在语文课上所学的观察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最终以展览会的形式,展示自己对秋天的认知和感受,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体现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在活动中使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最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语文之美。

五、由单向输入向分层调控转变

以往教师布置作业的对象是统一的,一般是全体的学生。作业过程常常出现优等生感觉作业简单而早早完成无所事事,而后进生绞尽脑汁还是出现“交白卷”或者“空题”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到”。分析其中原因,发现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属于“一刀切”,只关注整体的统一,缺乏对学生中所存在差异性的关注。《意见》中“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1]就关注到这一点,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改变上述情况,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只有作业难度适当地超过学生当前的水平,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后,教师设计了四个层次的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2)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给家人分享这个故事;(3)在故事中适当加入盘古的神态、动作,想象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写一个片段;(4)读《中国神话故事》,用视频的方式分享故事,再进行评比。作业1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要完成;作业2针对班级的后进生,给予支架,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力;作业3针对班级中上水平的学生,由说到写,丰富想象力,读写结合;作业4重在激趣,让学生由课内神话走向课外神话故事的阅读,由一篇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样的分层设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让不同层级的学生有了同步发展的机会。

六、由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意见》中提到:“發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1]想达到上述要求,需要在作业评价方式上做出改变。总结性评价在日常的作业评价方式中占了主要部分,教师往往用等级或者分数来评价学生作业的情况,可见教师更关注的是作业的结果而非过程。要转变这个观念,就需要让教师将视角转移到学生作业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作业过程进行评价,再结合作业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作答情况,发现作业过程中学生的良好表现,并且进行及时的记录和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在利用等级或者评语等方式来评价学生作业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后期还可引入学生的互评,家长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让整个评价的过程更加的客观和直观,让参与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语文作业是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所教,诊断课堂所得,评价课堂所学的重要方式,在“双减”背景下,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设计思路,不断发现和创造,通过作业的创新设计,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10-20].http://www.xinhuanet.com/2021-07/24/c_1127691094.htm

[2]张蕾.浅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J].儿童大世界,2019(2):114

[3]陆瞡.PISA给我们提供什么借鉴[N].中国教育报,2013-03-27(09)

[4]戴圣.礼记·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9:179

(责任编辑:武 亮)

3432501908257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