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桶装饮用水净含量的计量检验方法和不合格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2-03-09顾晓惠
顾晓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喜欢,其中桶装饮用水已经成为人们购买得最多的定量包装商品,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使用较为普遍。桶装饮用水因预先定量灌装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统一的体积标示,因此属于预包装商品的范畴。因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各省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对桶装饮用水的商品净含量进行计量监督抽查,综合各地监督抽查结果发现,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并不高。
对于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来说,净含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空间,而且还关乎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用户体验,因此桶装饮用水的净含量计量检验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桶装饮用水净含量不足的原因,然后对检验桶装水净含量的各种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解决桶装饮用水净含量不足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桶装饮用水净含量不足的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现如今,不少桶装饮用水企业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于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加效益上,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净含量不足这个基本问题却往往被严重忽略了。尤其一些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2005)》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不是十分了解,随意设置灌装机参数。
2.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桶装饮用水中小企业很少对定量控制和包装后净含量的检验等进行详细规定,同时生产企业在产品净含量自查方面存在制度缺失,导致无法从源头上保障桶装饮用水的净含量。
3.灌装和包装设备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一是目前部分中小型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还在使用较为老旧的灌装机,精确度难以达到要求,并且也没有及时对灌装设备加以校正,更没有按照检定周期开展周期检定。二是有的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负偏差超过相关规定,配备的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与产品体积的最大量限不太接近,忽略灌装机的最小分度值,并且准确度等级不符合称量的偏差要求,降低了灌装的准确程度,造成产品净含量普遍为负偏差。三是有的企业忽视包装容器,个别塑料桶质量较差、规格不统一,这样在灌装时就容易导致净含量产生误差。
4.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小型桶装水生产企业现有技术人员为临时性外雇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对平均净含量等技术指标概念模糊,特别对平均净含量、标准偏差、允许短缺量等不清楚,没有净含量控制的能力。
5.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制度,由于产品附加值较低,很少会有消费者对桶装饮用水的含量产生异议,因而导致企业在饮用水灌装时故意减少灌水量。
二、计量检验桶装水商品净含量的方法
1.绝对体积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2005)》规定,以体积单位标注净含量商品的计量检验应在(20±2)℃条件下检测其体积。绝对体积法适用于饮用酒、水等流动性好,且标注净含量为10mL至2L的不挂壁液态商品。测量设备为专用检验量瓶、注射器(或分度吸管)、温度计。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2L容积的量筒是日常中较大体积的玻璃量器,但市面上的大桶桶装水体积大于2L的不在少数。对于这种大于2L的桶装饮用水,《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2005)》中并没有详细规定净含量检测方法,这时检测机构一般会用2L量筒多次重复测量,最后得出实际体积。如对一家桶装水生产企业标注净含量为18L的桶装饮用水进行计量检验时,需要用2L量筒重复测量9次,9次数据加在一起才能得出实际体积。这种方法不仅检测不方便,而且多次测量还会造成较大的累计误差。
除了这个实际困难,在利用绝对体积法进行桶装水净含量的计量检验过程中,计量器具的灵敏度、检验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检验环境温度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均能直接導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相关部门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2.密度法。密度法适用于牛奶、食用油等能均匀混合的液体商品。检验设备包括电子密度计、密度杯、温度计、电子天平、电子秤等。检测步骤如下:首先逐个称量样本单位的总质量,其次测定检验样本的皮重,然后在(20±2)℃条件下先称量密度杯质量,再将本内容液体注满密度杯,并对密度杯和其液体的质量进行称重,该质量减去密度杯的质量即是商品的质量,最后通过计算得到本次测定的样本密度。
密度计算公式为:单位密度=(密度杯和内容物质量密度杯质量)/密度杯的标称容量
实际含量=(总重皮重)/密度
需注意的是,利用密度法检验时要进行三次测量,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含量的密度。
3.相对密度法。相对密度法适用于乳饮料、洗发液等黏稠液体产品,通过测量商品内容物的质量和相对密度,即相对于纯水的密度,以其质量除以相对密度进行计算,即得到商品内容物的体积,也就是商品的实际含量。检测设备主要包括电子天平、电子秤、电子密度计、密度杯、温度计。检测步骤为:首先逐个称量样本单位的质量,其次按照规定测定皮重,然后在(20±2)℃条件下先称量密度杯的质量,再将液体注满密度杯,并称量密度杯和其液体的质量。该质量减去密度杯的质量,即定量体积的商品重。再次以与上步骤相同的步骤和方法,检测同条件下同体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质量,最后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本次测定的液体密度。
计算公式为:样本单位密度=定量体积内容物质量/定量体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质量或样本单位密度=定量体积内容物密度/定量体积蒸馏水密度(或去离子水密度)
实际含量=(总重皮重)/样本单位密度×20℃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密度
需注意的是,利用相对密度法检验时要重复测量三次,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含量的密度。
通过上述介绍可知,绝对体积法、密度法和相对密度法在适用范围、检测方法和步骤上都有所不同。绝对体积法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但在大于2L的桶装饮用水的净含量检测中有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密度法和相对密度法在某些方面能有效降低测量的不确定性,测量结果比绝对体积法更准确。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应根据样本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
三、解决桶装饮用水净含量不足的措施
桶装饮用水的净含量关乎消费者的利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2005)》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的初衷就是为了规范生产企业,维护消费者的权益。针对目前市场上桶装饮用水含量不合格的情况,生产企业、监管部门等要多措并举,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1.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于净含量不合格的桶装水生产企业,要具体分析原因,采取分类监管的措施。一是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让企业通过自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加大宣传与教育,对于屡次违规的企业,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并督促企业采取措施限期整改,以确保市场环境的规范。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抽查力度,对主观故意造成不合格的,要严格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计量法》等法律法规移交稽查部门,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提升灌装设备和计量器具的性能。因生产设备或计量器具失准造成不合格的,要帮助桶装水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保证体系,鼓励企业引进较为先进的灌装设备,淘汰落后的计量器具与灌装设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修与校正,并对使用及维修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留存备用,以提高企业的品控管理水平。
3.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因不熟悉净含量检验规则和技术规范而导致净含量不合格的桶装水生产企业,要引导其定期组织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帮助技术人员全面掌握桶装水净含量计量方面的知识,提高其使用计量器具及调校设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督促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对计量基础较薄弱的企业,要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计量实验室管理制度,督促其配备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设备;对规模较小的中小型生产企业,可直接为其提供计量技术支持,帮助其控制出厂产品的净含量。只有努力提高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升桶装饮用水净含量的计量合格率。
5.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计量检测与监管队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计量工作管理档案,对企业人员情况、仪器设备情况、检测能力情况实施长效、动态管理,以促进桶装饮用水净含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為强化长效计量监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