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嬗变、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2022-03-08金伟东任琴孙大伟

观察与思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巡视员监督制度

金伟东 任琴 孙大伟

提 要:巡视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制度的百年嬗变与党的建立与发展几乎同步、同频、同向,经历了“萌发→形成”“曲折发展→恢复完善”“系统性重塑→高质量发展”三个螺旋式上升阶段,呈现了党的领导日趋强化、机制制度日趋完备、职能定位日趋精准、创新成果日趋丰富的鲜明特点。新时代巡视制度的完善及其执行效果远超预想。百年巡视形成了四条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巡视制度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在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百年嬗变的分期问题上观点不一,目前比较流行的分期方式是采取以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为分割点的线性分阶段法,把百年巡视制度演变过程分为“创建探索期、调整动荡期、修复发展期、战略性安排期”①孙亮:《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及其动力机制》,《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3 期。四个阶段。考虑到理论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以及多大程度上贴近历史、解释现实、推动发展。因此,笔者在把巡视制度与党的历史背景、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深度结合的基础上,对巡视制度百年嬗变作出新的划分。

一、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嬗变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嬗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渐次完成了三次大的构建,有力推动了巡视工作发展,有效解决了党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碰到的一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一)“萌发→形成”阶段(1921 年至1937 年)

在这个阶段,巡视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理论上政治上还不成熟,特别是缺乏对中国实际的深刻认识。”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编写组编:《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年版,第140 页。这个阶段以1927 年大革命失败为分界线,1927 年前属于萌发阶段,之后属于形成阶段。

1921 年至1927 年期间,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尚处于模仿阶段,各地党组织架子虽然搭起来了,但当时地方党组织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组织纪律不够严格、与中央的联系不够紧密,“有的党组织还像是一个松散的争论不休的学术组织”②殷啸虎:《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30 页。。为此,1921 年党成立伊始,就派遣特派员巡行指导各地的工作,以此“加强总部与分部之间的沟通联系”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7 页。,特派员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党的二大正式授权特派员“可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并任会议主席”④《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 年版,第67 页。。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呈井喷式发展,亟需增派人员指导地方党组织发展工作。为此,1925 年《章程》修正案重申了中央特派员的制度,同年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提出建立农民运动特派员制度。1926年的《职工运动决议案》指出,需要派遣巡行员指导和考察各地铁路工作。⑤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文献选编》(第八卷·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年版,第95 页。同年9 月的《中央通告第二十号》提出,“军事特派员应加强军队中党的组织建设,经常与党书记密切联系,商量工作。”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06 页。密集出台的几个巡视制度,基本实现了对地方、工人、农民和军队党组织巡行指导的全覆盖,为强化党中央在地方、工人、农民和军队的影响力、巩固深化党的领导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其后建立巡视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考虑到这一时期中央文件还没有正式使用“巡视”一词,故将其界定为萌发阶段。

1927 年至1937 年期间,党中央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严峻考验,党的力量被极大地削弱,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工作方式由公开转入地下,出现了地方主义、以邻为壑等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团结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此,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巡视条例》和《中央巡视条例》,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形成。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正式提出“巡视员”的概念。大革命失败后,形势严峻,八七会议在《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强调要重新改造和恢复各地党组织,这一决策的落实必须由中央派出巡视员进行实际指导,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到“巡视员”。1927 年11 月通过的《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强调,要“建立各级党部的巡视指导制度”⑦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年版,第472 页。,这是党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巡视指导制度”。同年12 月《中央通告第二十号》明确“中央需要派出……出色分子到重要的省和区指导改组并巡视。”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文献选编》(第八卷·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年版,第157 页。1928 年1 月,党中央在致广东省委的信中提出了选拔巡视员的条件,省委的巡视员要方向正确、立场鲜明,且一定要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教育。这个时期不仅提出了“巡视员”“巡视指导制度”等,还对巡视员的政治素养、职责权限等作了初步探索,因此,这可视为巡视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起点。二是制定出台《巡视条例》。1928 年,党中央以通稿的形式制定了党史上第一部《巡视条例》,明确了巡视的目的在于“使上级党部之一切策略,工作计划和指导能正确的被下级党部接受和执行”,同时明确规定除非是在非常时期并得到派出党部的许可,否则巡视员只能指导和监督巡视区域党部的各项工作,不能参加下级党部委员会成为委员。为了防止巡视员与地方官员有过多的利益牵扯,还特别强调每位巡视员在同一区域不能连续巡视两次以上。该文件是第一个较为体系化的党内巡视制度,在党内监督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制定首个《中央巡视条例》。1931 年5 月制定《中央巡视条例》②1932 年3 月中央组织局重新审查通过。,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巡视员必须具有的3 个条件、必须执行的6 项基本任务、可以使用的17 项工作方法以及6 项职权,使巡视员选拔条件更加细化、巡视任务更加具体、巡视方法更加务实,把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同时规定“各地党部在中央巡视员工作完结之时,对巡视员须作一总的批评,用书面写给中央”。这一规定成为被巡视单位监督巡视员巡视工作的“尚方宝剑”。自此,巡视制度百年嬗变完成了第一次构建,巡视工作迅速向各地、各领域、各系统推进。

(二)“曲折发展→恢复完善”阶段(1937 年至2012 年)

以1978 年为界线,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7 年至1978 年,为曲折发展期,主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等过程;第二个时期是1978 年至2012 年,为恢复重建期,主要经历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 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过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21 年版,第1-3 页。这一周期的巡视制度从遭到破坏、零星发展到再恢复重建、不断完善,标志着巡视工作的制度体系完成了第二次构建,实现了第二轮螺旋式上升。

1937 年至1978 年为曲折发展时期,大体可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全面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已经成为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成熟的领导集体,执行巡视制度也呈现出了灵活、务实的特征。比如:抗战中后期,各根据地被封锁,中央要求地方在保密、安全、可行的前提下开展巡视。“皖南事变”后,坚持在游击队的掩护有效开展巡视。二是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已经成为空前强大的全国性大党(据公开资料显示,到1947 年党员发展到270 万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此时一些基层组织也出现了成分不纯、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等问题,甚至出现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集中统一性,使党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开展党内巡视无疑是有效手段。但由于战争爆发,巡视工作呈现出局部性、碎片化的特征,巡视监督的纯粹性明显弱化,这也直接造成这一时期党内巡视相对停滞。三是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百废待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巡视工作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零星开展,呈现出临时性、局部性的特征。比如:1957 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县、区、乡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规定:“县委可以设置少数质量较强的巡视员来帮助进行工作。”“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巡视工作弱化,乃至被搁置。

1978 年至2012 年为恢复重建时期,大体也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重新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拨乱反正,巡视工作正式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83 年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整党”工作,巡视工作在整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 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可根据需要向各地、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授以必要的权力,对有关问题进行督促检查。”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926 页。这一规定为巡视工作恢复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二是制度化推进。1996 年十四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要创建巡视制度,随后中央纪委制定《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此后,中央纪委完成对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相关中央国家机关部委的巡视。2000 年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办公室成立,2001 年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逐步建立巡视制度。自此,从中央到省区市的巡视机构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巡视工作步入了常态化推进的新阶段。三是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557 页。,巡视作为一项工作第一次正式纳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范畴,在党内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正式确立。此后,各地党委也渐次组建专职巡视工作队伍,启动巡视工作。2003 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设立了巡视组和巡视办,巡视办作为具体日常办事机构正式固定了下来,自此独立机构基本构建完备。2007 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正式将巡视定性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并对定位和任务、权责和方式等作了具体规定。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完善巡视制度”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07 年第21 期。并写进新修订的党章。2009 年,党中央正式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视正式升格为中央统一部署和管理的重要工作。自此,巡视制度百年嬗变完成了第二次构建,第二轮螺旋式上升顺利完成,巡视制度在曲折发展中得到不断完善、整体性提升。

(三)“系统性重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党的十六大以来,巡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巡视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果运用机制不够健全,督促整改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④钟龙彪:《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演进》,《观察与思考》,2014 年第12 期。,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构建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巡视制度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突出顶层设计。根据反腐败斗争和巡视实践发展实际,党的十八大期间两次修改巡视工作条例①2015 年8 月,中央颁布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7 年7 月,中央根据十二轮巡视的最新成果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对《中国共产党巡察工作条例》进行了修改,明确了中央对政治巡视的新要求。,及时将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等实践创新成果固化为制度,体现了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十九大党章将巡视制度单列,为巡视巡察工作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遵循。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八大完成党成立以来首次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2020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推动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巡视巡察工作体系,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使巡视监督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2021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强化巡视成果综合运用,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自此,巡视制度百年嬗变完成了第三次构建,第三轮螺旋式上升顺利完成,巡视监督制度体系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其作用发挥更是超出预期。

二、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实践探索,始终与党的自我革命同步发展、同频共振,始终与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贯通、深度融和,始终在坚持党的初心使命中曲折发展、健全完善,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与规律。

(一)党的领导日趋强化

党的领导是巡视制度百年嬗变中最鲜明、最本质、最有辨识度的特征。梳理百年巡视历程,党的领导强化程度在三个阶段中有所起伏,总体呈日趋强化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在党章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早在1922 年,党的二大党章就建立了特派制度。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巡视制度正式写进党章,赋予了巡视监督党内最高权威。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首次把巡视制度单列,不仅重申了“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②《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 年版,第33 页。,同时还明确了三个方面新内容:“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中央有关部委和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巡视工作;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③《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 年版,第33 页。在党章中历史性地创设了巡视权,使巡视巡察制度一体化,共同写入党的根本大法。二是在中央决策部署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党成立初期,由于组织规模相对较小等客观原因,巡视工作纳入中央部署频率不高,但越往后,巡视频次明显加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在主体定位上,明确了巡视是党中央的巡视,体现党中央的权威和信用;在工作部署上,制定阶段性巡视工作规划,为巡察全覆盖画出“施工图”和“路线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巡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使巡视在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三是在党内监督战略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巡视逐步取得党内监督的战略地位,正式成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后,有效发挥了“利剑”作用。特别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八字方针,使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党内监督战略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根本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多次赋予巡视组“尚方宝剑”:不管级别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就有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党的十九大以来,又有一大批“大老虎”在巡视后应声落马,有效发挥了震慑作用。

(二)机制制度日趋完备

百年巡视的实践探索,经过三个阶段的曲折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一是体系化。从制度框架角度来看,表现为从零星的、碎片化的措施手段发展到既有顶层设计又有配套制度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制度框架体系。纵向上有党章、条例、意见、办法等,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巡视巡察工作格局;横向上几乎涵盖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所有系统、部门和领域的党组织,形成了体系化的制度网络。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办公厅、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印发了巡视工作规定和规则等,为巡视工作全覆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科学化。一项制度是否科学,首先看其是否有合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回顾百年巡视嬗变,每一次的重大飞跃,无不与党的理论创新、实践需要密切相关。比如:党的十八以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如何化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成为新时代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回答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巡视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与时俱进修订巡视工作条例,明确巡视工作总体原则、巡视范围和内容、工作方式和权限等,并逐一作了细化规定,形成要素完备、内容科学、定位精准、表述规范、举措务实的制度规范,为新时代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三是严密化。每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规律,就是越往后具体条款越细化,越体现出逻辑严谨、内容严密、要求严格的特点。巡视制度建设也不例外。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巡视制度对巡视的内容、方法手段的规定相对比较粗泛,但到2017 年后,巡视制度逻辑更加严谨、条款更加严密、要求更加严格。

(三)职能定位日趋精准

关于巡视职能定位的演变过程,从百年巡视三个曲折发展的阶段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从“领导指导和监督”职能向“政治监督”职能不断聚焦,且呈现出越往后,越突出政治监督职能的特点。其中,履行领导和指导职能主要集中在1921 至1925 年,这一时期的特派员到各地各党分部可以直接召集会议并任会议主席,领导和指导当地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工作。第一次赋予巡视以监督职能是1925 年的《组织问题议决案》,随后的《职工运动决议案》也赋予了特派员监督之责,还明确发展工作主要由当地党部负责。到了1928 年,进一步明确了除非是在非常时期并得到派出党部的许可,否则巡视员只能指导和监督巡视区域党部的各项工作,不能随意改变下级党部的决策。此后,巡视的领导职能逐步弱化,监督职能逐步确立。1997 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巡视是党内监督的属性,重申了巡视组不干预被巡视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对所到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及发现的问题不作个人表态等原则。自此,巡视的领导和指导职能正式退出历史。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多次强调,巡视巡察本质上是政治监督,并将这一属性和工作定位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四)创新成果日趋丰富

纵观百年巡视制度三个曲折发展的阶段,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全面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是理念思路方面,创新提出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的战略制度性安排,是把党内监督、国家监察贯通融合的有效纽带,具有权威性、集成性、闭合性特点,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具有战略作用,在协同推动各类监督的融合过程中,巡视巡察工作的质效得到整体性提升。二是体制机制方面,创新实施上下联动机制,通过巡视巡察一体谋划、部署、推进,构建形成从中央到县的四级巡视巡察工作体系;创新建立巡视组党支部机制制度,以组织制度创新强化队伍的政治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有力保障了巡视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三是方式方法方面,先后探索实行巡视组组长等三个“不固定”,组长“一次一授权”;创新实施交叉巡、提级巡、专项巡,实行一托二、开展“回头看”、杀个“回马枪”等,方式方法越来越丰富和务实。比如创新了专项巡视这种打法“灵准狠”、节奏“短平快”的方式,把巡视从固化模式制约中解放出来,赋予了巡视工作更大的灵活性,容易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三、基本经验与启示

每一项制度的迭代升级,都有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比如:“注重时代性与针对性、兼具实践性与理论性、强调继承性与创新性”①宁金丹、杨春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探析》,《观察与思考》,2018 年第9 期。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巡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新时代持续推动巡视制度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是贯穿巡视百年嬗变的根本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巡视权威性的根本保证。如何理解?可以从时间维度上看,就是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回顾党的巡视历史,不难发现巡视工作从一开始就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第一原则,此后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其他任何时期,党的领导始终是巡视工作得以坚持和发展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巡视工作之所以“停摆”,就是因为党的领导这一原则被“束之高阁”。二是必须持续加强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巡视工作要发展,仅仅坚持党的领导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百年巡视制度的嬗变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的领导强化了,巡视监督的质效就越明显;什么时候党的领导弱化了,巡视监督的质效就会同频弱化。比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前期,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解放区的包围分割、党中央对各地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所弱化,巡视工作明显弱化。又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东西南北中、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总局,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巡视工作和巡视制度创新的新高潮。三是必须不断改善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化解新危机、破解新问题、取得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就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日趋强化、机制制度日趋完备、职能定位日趋精准、创新成果日趋丰富、执行效果远超预想,充分发挥了“利剑”作用。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想取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全面胜利,必须站在“四个自我”的政治高度,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把党中央推进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鲜明态度和政治智慧更加充分体现出来,把巡视制度的新活力不断激发出来。

(二)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巡视工作

这是贯穿巡视百年史得出来的基本经验。党的中心和大局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中心和大局。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心和大局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求得人民解放。这一时期的巡视工作就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大局去开展,推动强化党的团结统一、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又如:新时代,中心大局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巡视的重点就是要围绕这个新的中心大局、围绕“国之大者”,维护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想推动巡视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就必须要在准确把握“国之大者”中深化巡视工作,找准巡视监督的位置在哪里、职责是什么、努力方向在什么地方,自觉从中心和大局角度去思考与谋划推进巡视工作。

(三)必须始终坚持把政治巡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纵观百年巡视定位的变迁,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初期的领导指导定位、还是后来的党内监督定位,其根本目的没有变,都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根本性质没有变,都是政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局就围绕“四个着力”开展巡视监督;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开展巡视监督,强化遏制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后,进一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开展政治监督,抓住了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党和国家事业在发展,巡视工作所处的时与势也在变化,但巡视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的基本定位没有变,深化政治巡视的总趋势没有变,并且还呈现出定位越来越精准,任务越来越清晰的态势。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政治巡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理解把握巡视尤其是政治巡视的内涵和具体要求,不断提高巡视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巡视干部更要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努力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解决好政治巡视“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的问题。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动巡视制度完善发展

百年巡视制度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巡视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提炼、吸收借鉴各地各单位行之有效的巡视经验,上升为机制制度,将实现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巡视全覆盖、政治巡视、市县巡察等写入条例,有效推动了巡视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保障等方面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因此,推进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推动改革创新,尤其是针对新时代面临的错综复杂问题和形势,必须在融合各类监督力量、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等方面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着力发挥巡视制度的复合作用,推动形成更加系统集成的制度体系和更加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巡视员监督制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湖北省委组织部2015年12月人事任免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