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研究
2022-03-08王亚雄秦蓓蕾邓攀攀
王亚雄,秦蓓蕾,邓攀攀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5)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1- 2]。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南方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已得到一定的认可[3- 1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13],把节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节水作为“十四五”期间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节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本文以南方丰水地区的典型省份广东省为例,在对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和广东实际,提出“十四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布局、任务和项目,以期为同类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1 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2020年国家水资源公报统计成果,广东省现状节水主要指标及其与国内先进水平、同类地区对比见表1—2。从表1中可以看到,广东省各区域用水水平差距较大,珠三角核心区总体用水水平高于其他区域,北部生态发展区用水水平远低于其他区域和全省平均水平。从表2可以看到,广东用水效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省份对比,除农业用水外,广东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效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珠江片区的福建省,但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用水效率尚有一定差距。
总结起来,广东省目前节约用水工作仍存在的短板弱项如下:
(1)节水理念意识薄弱。社会各界对省情水情和节水必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面对节水工作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积极、配合上不够主动。政府部门重开源轻节约的惯性做法尚未根本转变,部分地区过多依赖引调水工程解决缺水问题。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增效、节水就是降损的意识未深入人心,全社会节水素养亟待提升。
(2)节水法制机制不全。节水法规政策执行监督体系不健全,《广东省节约用水办法》法规效力偏弱,且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管理规定。节水标准体系不完善,水价市场调节能力有限,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尚未全面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度滞后,未能充分发挥用水定额和水价对用水浪费行为的约束作用。节水奖励激励和投资渠道不多元,缺乏鼓励和支持节水的精准补贴政策,未建立起再生水价格等财税引导和激励政策,节水投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节水产业市场还需进一步培育。
(3)节水基础设施欠缺。农田灌溉体系不完善,灌区节水改造率和农业用水监测计量率整体偏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用水效率偏低。工业行业用水效率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尚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全国水平。再生水利用配套工程普遍不完善,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
(4)节水监管能力不足。基层节水管理机构和队伍能力不足问题突出,监管权威性有限,监管职能分散,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仍存在交叉重叠、错位空缺、职责不清等问题。监管手段和能力明显不足,主要依靠用水户申报和提供节水信息,未建立起跨部门的供水用水统计制度,节水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对用水大户的有效监管。
表1 广东省及各区域现状节水主要指标
表2 广东省节水主要指标与国内先进水平、同类地区对比表
2 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广东“十四五”形成“1+8+1+1”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框架,即:1个目标体系+8大任务+重点项目带动+示范项目引领,走出南方丰水地区的节水特色之路。
(1)节水空间格局。强化空间引导和分区施策,构建与“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14]相适应的节约用水空间格局。
(2)节水标准体系。强化节水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节水监督管理有标可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推动节水治理体系现代化。
(3)节水能力建设。依托广东数字政府提供的公共支撑能力,构建数据全面共享、业务在线协同、管理合规有序的全省智慧节水管理平台,推动节水治理能力现代化。
(4)节水市场创新。依托广东制造业排头兵的优势,引导企业开展水效领跑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数量领跑全国。
(5)节水理念意识。立足广东水量丰富、水环境负荷压力大的水情特征,强化“节水就是减排”的理念普及,唤醒公众节水意识和责任自觉。
3 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3.1 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部署与要求[15],结合广东实际情况,提出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建成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体系,全省节水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基本完善,节水基础设施基本补齐,节水监管能力明显增强,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提升,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水型城市群,将深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全省60%以上(珠三角核心区90%以上)县级行政区建成节水型社会,走出一条南方丰水地区的节水特色之路,迈进全国前列。参考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规范与文献[16- 20],提出符合广东实际的规划目标指标,见表3。
表3 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
3.2 总体布局
紧密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负荷、产业结构特征,区域水资源需求、节水潜力以及水资源调配和高质量发展对节约用水的要求,构建广东特色的节约用水空间新格局。
(1)珠三角核心区:高效集约、高质发展。对标全国高标准节水水平,重点强化工业节水和城镇节水,深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智慧节水建设,90%以上县级行政区建成节水型社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水型城市群,将深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不断深化和丰富节水内涵,增强供水保障率、提高生产用水效率、提升水质优良率,走出一条岭南水乡的节水特色之路,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2)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高效多元、协调发展。围绕潮汕平原精细农业区、粤西热带农业区和南亚热带农业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打造一批节水型灌区、农业园区,支撑两翼农业发展现代化;加快临海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在火电、钢铁、石化和纺织等产业建设一批用水效率全国领先的节水标杆企业;在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建成一批海水淡化和雨水利用示范基地;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民众节水意识和知识。通过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节水型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3)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适水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通过节水促用水时空均衡、保障生态需水。重点加强农业和农村节水,推广水肥一体化,抓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打造生态节水型灌区;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分布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模式,鼓励农村污水就地处理和回用;推进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园区企业节水改造,加快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废污水排放;加快城乡供水保障设施建设和节水器具普及,提升供水保障率和人民群众用水体验,形成与生态功能相适宜的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4 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围绕“强约束、聚领域、增智慧、激活力、提意识”等5个方面部署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一四一二”的任务体系。即:一个约束,就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四大领域,就是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农业节水增效、非常规水源利用;一个平台,就是建立全省统一的智慧节水管理平台;两大活力,就是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宣教增强社会活力。具体如下:
(1)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用水过程管理。贯彻落实“节水优先”,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按照“强约束、严过程、健标准”的思路,提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取水源头管控、加强用水监督管理、健全节水标准体系等任务,着力从法制、制度、标准和监督管理方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用水过程管控,切实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出台《广东省节约用水条例》,新增50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
(2)推动农业节水增效,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坚持工程建设与机制建立并重,按照“强基础、抓升级、挖潜力、建机制、促增效”的思路,提出灌区节水改造、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村生活节水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等任务,着力补齐农业灌溉基础设施短板,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生活节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到2025年,建成35个节水型灌区、5个水效领跑者灌区,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2550.50万亩。
(3)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坚持以水定业、集约发展,按照“优布局、树标杆、促减排”的思路,提出优化高耗水行业产业布局、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改造、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等任务,推动工业用水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到2025年,建成20家以上节水型标杆企业、10家以上水效领跑者企业、10家节水标杆园区。
(4)推动城镇节水降损,提升城镇用水效率。坚持以水定城,围绕城市供用水重点环节,建典范、控漏损、推升级、提效率,提出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重点领域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严控等任务,促进提升城市品质。到2025年,建成6个水效领跑者城市,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节水型城市群,将深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
(5)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构建多元用水格局。着力构建多元用水格局、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出推进非常规水源配置、污水资源化利用、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雨水集蓄与利用等任务,逐步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在供水量中的比重,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省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8.0亿m3。
(6)推进智慧节水建设,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按照“建机制、补短板、增智慧、强能力”的思路,提出健全节水用水统计制度、完善用水计量监测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智慧节水管理等任务,推动节约用水监管能力现代化。重点建设数据全面共享、业务在线协同、管理合规有序的智慧节水管理平台。
(7)深化节水市场机制改革,加快节水技术和产业发展。按照“促改革、激活力、增动能、强创新”的思路,提出水价与水权机制改革、探索水资源税费改革、发展节水技术和产业等任务,以改革创新激发节水市场活力,以科技创新支撑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成10个以上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每年新增1—2宗合同节水示范项目。
(8)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节水素养。坚持宣传教育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关键作用,按照“强宣传、拓队伍、重教育、提意识”的思路,持续倡导全民节水行动,开展宣传和教育培训,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与素养,增强社会活力,让节约用水真正成为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到2025年,全省建成15个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5 重点项目与示范项目
“十四五”广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项目包括农业节水重点项目、工业节水重点项目、城镇节水重点项目、非常规水利用重点项目、节水能力建设工程、节水宣教、节水强监管项目、县域节水社会达标创建等8大类项目。
综合考虑地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从重点项目中遴选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示范工程、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其他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示范工程、水效领跑者企业建设示范项目、水效领跑者城市示范项目、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广东省智慧节水工程、节水教育基地示范项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示范项目等10大节水示范项目,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
6 结语
南方丰水地区不同于北方缺水地区,因其降雨和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必须立足当地的水情和经济社会实际情况,走自己的特色之路。目前,南方丰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较少,建议加强相关研究,健全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导则,使规划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