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城融合理念下河流治理规划探索

2023-01-12李军强成登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城滨水高新区

毛 斌,宋 源,李军强,成登辉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335;2.东南大学 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3.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陕西 西安 710076;4.西安高新区市政配套建设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两山理论”深入人心,各城市加快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地区的生态底线空间。河流综合治理能够显著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地区生态效益,已成为了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1]。优良的河道生态本底环境是河道治理的首要目标,因此1.0版的治河实践主要集中在治理河流本体上,即系统地开展水污染防治,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并优化河流生态系统[2- 3]。而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宜居城市打造等工作的开展则将治水提升至了2.0版本,即在“河畅水清”的基础上也要实现“岸绿景美”的目标,着力打造服务于周边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滨水景观系统[4- 6]。按照“沿江-跨江-拥江”的发展规律来看[7],未来的水城关系会更加紧密,河流的综合治理将进入治水3.0版本,需要进一步统筹考虑滨水空间的整体打造,涵盖用地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建设、滨水文化彰显等内容。然而,目前“水城融合”的理念局限在岸线利用、滨水空间控制[8]、城市功能布局[9]等方面,并未形成系统的河流综合治理规划策略。本文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的沣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为例,研究以河流生态治理为核心、以滨水空间重塑为关键的水城一体化河流综合治理规划策略,探索形成集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空间、水景观、水活动等于一体的治水3.0模式。

1 研究区概况

沣河是渭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沣峪鸡窝子以南,由南向北流经长安区喂子坪、滦镇,高新区的东大街办、秦渡街办、灵沼街办,于咸阳市秦都区沣东镇鱼王村汇入渭河,主要支流为高冠河、太平河、潏河。沣河全流域面积1460km2,干流长约78km,平均比降8.2%。沣河流域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雪,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6.6mm,年均径流量4.22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0.35kg/m3。

沣河高新区段长度为19.6km,起点为环山路,终点为西汉高速下游3.6km,多年平均流量水面宽度在20~300m之间。高新区现状建设集聚区远离沣河,但近年来国际社区开始近河拓展开发,秦渡镇调整为街道办,高新区拥河发展趋势逐渐明显。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带动西安城市发展动力引擎的高新区,提出了全域治水的工作要求,期望通过水系的综合治理推动高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引领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2 河流综合治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2.1 河道堤防建设滞后,存在防洪安全隐患

沣河高新区段100年一遇标准建设堤防长度为5.45km,达标率仅为15.5%。秦镇段完成整治的堤防标准仅为20年一遇,其他河段堤防堤身单薄,多为20世纪60年代修建,不足10年一遇,且堤防上存在部分违章建筑,具有较大的防洪安全隐患。现有的堤顶路为土路,宽度较窄,全线也未能实现堤顶路贯通,汛期时的防汛抢险工作难度较高。

2.2 污水处理设施体系不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较低

沣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较低,存在多处黑臭水体,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道,周边的污水处理厂工艺落后,尾水排放标准较低,这都影响了沣河的水环境质量。

沣河沿线历史上挖沙取沙的现象较为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体系,目前部分地区也存在土层裸露的情况。沣河河道尚未确权划界,堤防内较大的滩地被村民占用,作为农业种植或畜禽养殖的生产用地,也产生了较多的污染负荷。

2.3 原生的自然郊野河道,缺乏景观效果和亲水可达性

沣河沿线生态基底优良,但缺乏多层次的景观,缺少风景特色。郊野河道主要为原生自然植被,单一的杨树林较多,植被种类与层次感单一,生物多样性空间不足,休闲游憩活力缺失。同时缺乏亲水性,两侧缺水与堤顶路的道路连接系统,周边的居民难以走近沣河亲水玩水,河道可达性有待提升。

3 “水城融合”理念下的河流综合治理规划策略

3.1 水生态治理规划策略

3.1.1推进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

优良的河道水质是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务,需要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全生命周期污水管理系统。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污水处理体系,合理划分污水处理分区,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尾水排放水质全部达到准IV类水,同时按照“一厂一湿地”的要求,配建尾水生态净化设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集聚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按照“一点一策”的要求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并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保障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要求。

采取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式,通过雨水花园等调蓄设施的建设,强化初期雨水污染的治理。推进河口生态湿地建设,优化湿地的生物配置,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复合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应实施沣河流域河流检测系统布设,形成水务物联网平台,实现对水质、水量的动态化监测,达到河流的精细化与智慧化管理。

3.1.2实施防洪工程达标建设,构筑韧性水安全体系

在极端气候日趋频发的背景下,韧性适应的水安全体系是基本保障。坚持“柔性治水”新思路,构建“堤线-湿地-闸坝”的梯级生态防洪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防洪协同治理,协调上下游地区的堤线布局。另一方面,应推进沣河堤防的达标建设,清退堤防内现状违章建筑,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并通过建设柔性生态护坡,预留弹性的海绵空间,形成“人水共融”的良好环境。

在重要河道交汇口挖潜自然调蓄空间,充分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调节小气候、调蓄洪水、碳汇功能、减轻侵蚀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滞水、蓄水、分水、增水”的生态防洪目标。进一步优化闸坝体系,调整闸坝布局,建设“丰枯调剂、调控自如”的水面调控体系,更好的适应丰枯水位的变化,营造季相景观,丰富水域活动空间。

3.1.3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实施滨水地区的生态修复

基于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沣河及其支流划分等级。进而结合河道与城市的水城关系、相关规划确定的目标定位,明确各条河道的主要功能。最后,依据前述河道的等级以及功能定位,确定各条河道的蓝线控制宽度和管控要求,从而实施河道确权划界。并对河滩地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滩地草本-灌木植物-滨岸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植物序列,形成稳定的滨水生态系统。

结合秦岭北麓生态管控的要求,在河道蓝线以外进一步划定河道绿线范围,通过滨河道路的建设形式实体化生态边界。借鉴金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滨河道路临水侧地区采取城市公园或郊野公园的公园化建设模式,来稳固沣河的河道生态空间,防止周边的建设活动对生态空间的侵蚀。

3.2 滨水空间利用规划策略

3.2.1加强滨水空间的规划利用,促进水城一体化建设

在打造沣河优良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按照水城融合的理念强化滨河空间的规划利用。衔接高新区的相关战略、控规,规划形成“一心三段五片”的空间结构,以指导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其中,“一心”为沣潏交汇口的生态核心,“三段”为田园段、人文段和活力段,“六片”为沿活力段打造的国际社区片,沿人文段打造的沣潏交汇口生态修复片、科研创新片、智能智造片、仪祉湖片,以及沿田园段打造的田园郊野片。

针对各个功能片区的战略定位,结合水城的空间区位关系,提出相应的建设指引。明确每个片区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类型,测算每个片区内的可开发用地规模,为实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投融资平衡提供依据。此外,考虑滨河地区的慢行系统建设、天际线塑造等因素,确定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形式,强化周边地区亲河交通的可达性,也对临河建筑的组织形式和高度控制提出建设要求。

3.2.2挖掘沿线的文化资源,营造特色的滨水景观

当地的文化资源能够提升景点的可识别性,而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营造也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环境空间,从而起到弘扬城市文化的作用[10]。沣河流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周文化兴盛之地,西周三灵的灵囿、灵沼、灵台位于沣河周边,秦渡古镇源于后秦皇帝设置的渡口,禹王庙村、三过村也是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诗经》的多篇诗歌也描绘了沣河沿线的生态景观。同时,近代的李仪祉修筑沣惠渠也形成了水利文化,生态文化和田园文化也赋予了沣河更多的文化印记。

因此,在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现有的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具象或者抽象的表达,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一方面可以利用文化展览馆或者雕塑小品等展现大禹治水、周文化这些文化资源的印记,重建秦镇古渡口;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芦苇、荻草等植物来重现诗经的场景,营造出独属于沣河的文化景观效果。

3.2.3完善滨河的服务设施体系,提供多样的滨水活动体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河道治理的目的是服务周边的人民群众[11],为其营造更丰富的活动场所,因此需要完善滨河的公共服务设施,策划多样的滨水体验活动。一是构建空间分级的活动场所。依托沣河沿线的湿地公园资源,形成城市级与片区级的2级服务节点,城市及以综合服务为主,提供餐饮、休憩、租赁等综合服务;片区级以主题活动为主,形成生态科普、田园体验、文创展示、户外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以满足周边游客不同的活动需求。二是形成“文化、健康、畅游”的玩水三道。依托滨河游径和田园小路,串联沣河周边的文化资源景点,形成宜行宜游的文化慢道;以堤顶路为空间载体,组织多种跑步和骑行的赛事活动,建设运动活力的健康快道;依托沣河水上游线资源,策划皮划艇赛事和游船活动,构建玩水体验的畅游水道。

4 结语

结合沣河流域的治理实践,探索了水城一体化的河流综合治理规划策略,将河流生态治理与滨河空间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将来拥河发展的地区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思路。但在实施层面,如何将规划策略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项目,纳入到近期建设计划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一方面,在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市空间布局的背景下,河流治理需要符合土地利用性质,而上轮土地规划在河道蓝线范围内划定了基本农田和耕地,这严重制约了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各部门近期建设计划存在时序上的错位,导致河流的滨河与跨河交通建设、沿线污水排放口治理等工作无法与河流综合治理统筹开展,影响了水城融合建设的成效。河流综合治理是一项多专业协作、多部门管理的复杂工作,需要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融合,探索一条从规划到实施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水城滨水高新区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遂宁高新区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