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电子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建设与管理优化
2022-03-08王蕊刘骁知张晓张志强
王蕊 刘骁知 张晓 张志强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72)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军用电子领域定制类产品的研发难度越来越大,其中做好评审工作尤为重要。科研项目各阶段的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 9001C—2017)中规定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立项评审、设计评审、转阶段评审等。提升评审的有效性,对于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周期、提高研发产品一次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评审现状与意义
本研究对军品电子行业评审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组织者不能完全了解与掌握现有单位以及周边单位可利用的专家信息与专业情况,不能科学地组建专业评审队伍;第二,没有实行有效的办法管理和激励措施;第三,评审流程简单,在评审前没有设置严格的审核机制,评审专家不能及时了解评审内容,导致评审过程中的出错率增大,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加大了项目成本、延误了项目进度。
为了优化评审管理体系、提高评审效率,行业内曾尝试应用国际上推广较好的NSFC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邀请专业经验较丰富的专家作为评审组长。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评审组成员未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评审任务,导致评审过程虚设,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筛选出最优方案。
2 评审管理流程优化
2.1 明确评审组长与成员职责
在评审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分工有所不同,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也不同。各评审成员应立足自己的评审角色,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在评审过程中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其他成员理解并接受,形成知识大网,不遗漏风险。一个完整的评审组织应包括评审组长、评审组成员、评审组织者与记录员三种角色。
(1)评审组长:1人。其职责是在评审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判定是否采纳评审意见,确定后期项目工作如何展开。评审组长应具有丰富的项目工作经验,专业覆盖性全面,能够针对评审组成员的各个专业领域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评审过程中,评审组长的工作有主持评审会议、确定评审意见和评审结论、制定评审完成后评审意见完成时间、确认评审意见是否落实。
(2)评审组成员:4人及以上。评审组成员应涉及评审内容相关的各个领域,如立项/合同评审时评审成员应包括技术人员(包含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市场经理、项目管理、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财务管理等角色。评审组成员是评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工作是立足自己工作领域提出评审意见。
(3)评审组织者与记录员:1人。是评审管理活动的重要角色,要求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主要工作有管理评审专家库、确认评审组成员专业和人数、确定评审时机与时间、记录评审意见、跟踪评审意见是否按落实时间要求完成。
2.2 通用要求检查规范
组织编写设计规范,包含通用的设计要求、评审要点等内容。例如,在立项评审时应提前审查的要点有:立项经费是否与项目利润匹配,一般产品销售价格应为成本价格的1.5倍,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标注,并调查是否存在其他方面原因促使需求立项;技术方面该项目产品是否在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内,是否有能力和人员完成该项目产品;原材料采购、方案、原理图设计、加工、试验等能否满足顾客要求,如果不能则应标注;设计过程是否存在技术难点,确定项目组成员及分工、所用工时等情况;输入文件要求是否明确。经研究分析,整个项目过程中应编写的通用检查规范有立项评审要求规范、原理图设计规范、PCB设计规范、工艺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各门类通用质量保证大纲6个文件。
各类管理规范可以用检查表的形式规定在评审前的检查项目,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标准化建设水平。军用电子领域设计一般遵循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三化原则,尽量在设计方面减少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时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试验。例如,编写工艺规范时,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芯片焊盘键合参数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管控,每天设备开机和产品生产前应首先确认设备是否正常,确认产品生产前各个规格的金丝/金带有参数摸底,确保引线焊点、成弧以及键合强度满足工艺要求,并在关键工序首件检验记录本上记录金丝规格、键合参数和引线强度,实现对键合过程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监控。影响引线焊点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工艺参数、键合焊盘表面状态、金丝质量等,在工艺参数和金丝质量相同的条件下,焊盘的状态直接影响键合质量。质量保证大纲应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规定产品研发过程的质量保证管理流程。
2.3 增加专人专项审核机制
在评审前由专人对评审内容进行审核,提前解决通用问题,不将低级错误带到评审会上,让专家及评审成员在评审会上讨论更专业与难以决策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在开展不同内容的评审之前,应根据专业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检查,并对该人员进行激励,如出现工作失误也应追责。
针对产品评审前准备不充分、评审质量把关不严、评审过程检验程序混乱等问题,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编制科研项目评审申请单。当科研项目产品设计达到评审状态后,由项目组织评审部门填写该科研项目评审申请单,提交相关产品质量部门,由质量人员检查评审资料、科研项目设计规则,确认科研项目达到评审要求后再由对外接口部门向各部门下发正式评审通知单申请科研项目评审。特殊情况下产品设计未完成,未经相关质量管理部门书面认可不允许提交预评审,在科研项目产品评审过程中指定专门审核专员全程陪同,及时跟踪协调相关事宜,确保项目评审顺利进行。
2.4 信息化系统
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及时向项目管理部门办理评审变更审理手续,明确外协加工交付节点和质量保证协议,加强对供应商的培养和监督管理;为了减少外协加工的风险,应重视后续科研项目设计加工生产,指定项目管理计划专员全程跟踪检查,严格按科研项目计划执行。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评审产品,应及时通知项目管理部门,经用户同意办理延迟评审手续。现代的办公模式提倡无纸化办公[1],各类审批过程信息化既能解决评审专家异地办公协作问题,也可统一地借助系统有效处理评审问题。现阶段,可在常用的OA办公系统上增加评审流程模块,评审信息化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3 评审专家高效管理
3.1 建立专家共享库
建立评审专家共享库的目的是避免因评审组织人员流动而影响评审专家的组织与联络,保障评审知识储备良性积累,优化向上发展。评审专家共享库应包含专家专业信息、职称信息、工作单位及年限、联系方式、参与过的项目与评审活动、擅长领域。评审组织者通过输入本次项目产品设计涉及的专业要素,即可在评审专家共享库中筛选专家。
建立评审专家共享库的首要工作是收集专家信息。收集专家信息可在本单位相关专业领域人员中进行,本专业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或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员可录入共享库作为评审组长,本专业工作年限3年或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人员可作为评审成员[2]。该系统向单位内各部门开放共享数据,各部门设置的评审组织者均可开放录入专家信息权限,并在系统中设置录入累计功能,方便检索该评审组织者为专家共享库贡献的专家数量与质量,激励评审组织者录入共享专家信息。专家共享库的进程首先要实现本单位内的专家信息共享、然后扩展到同行业内的专家共享,与高校及外单位联合建立专家共享库。在本公司以外的专家,如高校教师、协作单位专家,征得专家同意,并获得保密部门许可后录入专家共享库。如果有外单位或高校教师参加本单位的设计评审时,在评审前应进行保密声明,必要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后才可进行评审。专家共享库内专家参加完一次评审活动后,系统应增加专家知识储备信息。专家共享库评审活动模式如图2所示。
3.2 优选适合的专家
建立专家共享库以后,如何从专家共享库中选择合适的专家参加评审活动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可分为三级匹配完成。第一级匹配:根据项目设计要素信息,筛选专家的技术专业领域、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基础信息;第二级匹配:判定专家的项目经验、评审命中率和出错率、学术观点是否与该项目设计内容一致;第三级匹配:利益和保密信息冲突调查,判定该专家是否与该项目设计有利益关系、是否与竞争单位有联系、是否会发生不良事件。经过三次筛选,选择符合该项目设计要求的评审团队。如果评审专家在异地,也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完成评审。
3.3 激励管理专家
评审组织者如实记录评审成员参加的评审项目[3],为项目设计提出可能的风险点、发现的错误数。组织按照评审成员的贡献给与激励,并反馈到专家知识共享库[3]。给与激励的方式有:精神与荣誉感的奖励,认可其在评审时做出的贡献,颁发荣誉证书;物质与奖金激励,在月度绩效和年度绩效考核时增加权重分。激励的目的是促使评审成员更加积极有效地参加评审活动,提出更多有用的问题,使评审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对于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在评审后完成问题反馈的专家,组织也应给予惩罚,例如先进行口头劝诫,如果不能有所改观应给予经济处罚,并将其信息反馈到专家知识共享库中,提示其他评审组织者慎重选择[6]。以评审管理为出发点,由质量部组织质量整顿,组织设计人员举行专题评审案例整顿和培训宣贯,对评审行为不端问题进行宣贯学习、要求从合同评审和产品设计源头进行控制,强调科研项目评审过程的重要性,细化交付评审流程、加强外协评审控制。专家激励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4 结语
通过建设和管理优化科研项目专家管理库,能够提高科研项目评审的有效性,从设计根源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建立专家共享管理库,有效分享了专家资源,企业能够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专家可以增加项目评审经验。这种互惠互赢的评审管理模式,让各部门之间、各个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专家在同一个平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设计评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