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NLR联合PLR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及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研究
2022-03-08郭晓敏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超声科西安710068
袁 丹,郭晓敏,刘 波(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超声科,西安 710068)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1]。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therosclerosis,AS)是ACI 的重要原因,约30%的ACI 患者是由于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引起[2]。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随后的斑块破裂的各个阶段都起着作用[3]。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一种简单、易得的复合炎症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4-5]。可能作为临床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标志物[6]。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新型标志物,既可反映凝血功能的亢进,也可反映炎症反应的增强,已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7]。本研究尝试探究联合NLR 与PLR 在诊断ACI 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ACI 患者共54 例,男性37 例,女性17 例,年龄36~79 岁,平均年龄62.69±9.62 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 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8 例,女性27 例,年龄31~83 岁,平均年龄65.71±10.75岁。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版》的ACI 诊断标准[8];②首次发病;③发病至入院时间<3 天;排除标准:①脑出血患者;②近半年内有严重感染、严重外伤、手术、使用免疫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病史;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⑤既往血液病、肿瘤病史;⑥近60 天内服用降脂药物;⑦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仪器与试剂 Supersonic Imagine Aixplore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法国);SYSMEX XN-2000 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Beckman Coulter 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美国),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方法 血细胞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早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3ml 于抗凝管中,采用SYSMEX XN-200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数(NEU)、淋巴细胞数(LYM)和血小板计数(PLT),计算NLR(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PLR(PLR=血小板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脂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早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3ml,采用Beckman Coulter 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对每例入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的位置、大小及回声、斑块表面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息。稳定斑块:斑块内部回声为强回声,伴或不伴有声影。易损斑块:内部回声为弱回声,或等回声,或内部回声不均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NLR,PLR 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检验指标对比 见表1。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NLR,P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项目脑梗死组(n=54)对照组(n=65)t 值P 值TC(mmol/L )4.06±0.923.99±1.220.3690.713 TG(mmol/L )1.39±0.501.40±1.10-0.0330.974 HDL(mmol/L )0.97±0.191.16±0.32-3.8930.000 LDL-C(mmol/L)2.38±0.752.22±0.911.0280.306 NLR3.16±0.172.23±0.124.7230.000 PLR133.45±5.02111.04±7.562.1500.034
2.2 NLR,PLR 单独及联合诊断价值 见图1。绘制NLR,PLR 以及二者联合诊断ACI 的ROC 曲线,发现NLR,PLR 联合诊断的AUC 0.779(95%CI 为0.677~0.881),最佳诊断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6.2%,优于NLR,PLR 单独的诊断价值。NLR 诊断ACI 的AUC 为0.764(95%CI 为0.658~0.871),当血清NLR>3.236 时,其诊断敏感度为59.4%,特异度为88.5% ;PLR 诊断ACI 的AUC 为0.762(95%CI 为0.661~0.863),当PLR>103.615 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63.5%。
图1 NLR,PLR 单独、联合诊断ACI 的ROC 曲线
2.3 不同稳定性斑块患者TC,TG,HDL,LDL-C,外周血NLR 及PLR水平比较 见表2。三组患者TC,TG,HDL 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稳定性斑块患者外周血NLR,PLR水平相比,易损斑块患者NLR,PLR水平>稳定斑块患者>无斑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稳定性斑块患者NLR,PLR水平比较(x ± s)
2.4 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见表3。经Logistic 回归分析,NLR 是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R 不是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3 不同颈动脉粥斑块性质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由修饰的脂蛋白、炎症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引起,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了AS 的发生和发展[9]。外周血NLR,PLR 作为系统性炎症新的生物标志物,因其简单、易得、廉价等优势,在进一步明确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对ACI 的诊断价值尤为重要。
中性粒细胞通过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产生炎性介质,如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促进了脂质沉积,并可攻击内皮下基底膜,导致纤维帽变薄,进而发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10]。在缺血性卒中发生时,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神经毒性物质导致侧支组织破坏,血脑屏障破坏[11]。在AS 的形成过程中,内皮的损伤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同时刺激血小板活化、聚集,并诱导激活炎症反应。应激诱导的淋巴细胞的重新分布以及凋亡均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进而促进斑块的形成[12]。以上机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大约20%的缺血性卒中起源于颈动脉斑块[13],易损斑块更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易损斑块表现为:①斑块破裂或溃疡型斑块;②存在脂质核心或斑块内出血;③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提示斑块内存在新生血管[14]。研究表明[15],在颈动脉高度狭窄的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斑块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如溃疡性斑块、斑块内出血(IPH)和纤维帽破裂(FCR),这些斑块特征有助于对斑块风险和梗死严重程度的分层,并且无论管腔狭窄程度如何,易损斑块的破裂都会触发血栓栓塞以及随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讨论了外周血NLR,PLR 与ACI 及颈部血管斑块易损性的关系,结果发现ACI 患者外周血NLR,PLR 呈高水平状态,提示NLR,PLR 升高参与ACI 的发生发展,在ROC 回归分析中得出联合应用NLR,PLR 有助于ACI 的早期诊断。既往研究表明[12,16],NLR,PLR 作为全身炎症标志物,在预测心肌梗死和冠心病(CAD)高风险具有较高的价值。陈绍辉等[17]发现外周血NLR,PLR 的升高与急性脑梗死具有相关性,与我们研究结果一致,这将有利于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指导临床开展早期治疗。本研究发现易损斑块组的NLR,PLR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提示外周血NLR,PLR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评估斑块易损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且发现外周血NLR水平的升高是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因素。有关炎性细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既往有很多研究证明。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外周血NLR 与PLR水平的升高与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并可作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因子[13]。YÜKSEL 等[18]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NLR水平进行研究,提出NLR 的升高可作为评价非钙化颈动脉斑块破裂风险的指标,NLR水平的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进一步影响着斑块的产生,提示外周血NLR水平的升高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另有研究发现[19]外周血PLR水平的升高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高的PLR 值反映了斑块脱落的高风险以及斑块的不稳定性[20]。
综上所述,NLR,PLR 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易损性密切相关,同时联合测定两者的水平,对ACI 的诊断价值更高,这对临床的早期识别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属于横断面、单中心研究,未对患者进行后续随访,NLR,PLR水平与ACI 的预后及复发的关系尚未明确,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来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