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型学校的发展

2022-03-08杨思帆蒋雨廖冬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印度培养

杨思帆 蒋雨 廖冬平

摘要:印度的职业教育在其成为人力资源大国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的发展演化可以从高中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进行梳理分析,其代表性学校是印度理工学院和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他们分别代表的是印度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翘楚和独具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分析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包括:国家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财政资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高校技术教育发展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等。

关键词: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学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1-0090-07

随着科技型经济时代的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普遍,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分多样,从而导致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面对这样的时代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并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职业教育在其成为人力资源大国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相關学校的发展历程就是印度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印证。

一、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的发展

职业性质的教育一般在学校教育的高中阶段开始,考察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从其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开展探讨。

(一)高中阶段的学校职业教育演化

印度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职业教育的进程晚了半个世纪,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职业化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这个更具深远影响力的背景因素。

1854年,“伍德急件”(Woodps Despatch)提出了建议,要求在适当的地方建立职业教育的中学或学院[1]。

1882年,印度教育委员会(Hunter Commission)对当时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发现学校在学生的职业教育方面并不重视,于是提出了在中学阶段实行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双轨教育模式,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引入劳动领域[2]。虽然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对后来的印度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哈托格调查委员会(Hartog Review Commitee)和撒普鲁调查委员会(Sapru Enquiry Committee)分别于1929年、1934年经过考察和研究,提出将职业教育放在国家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位置上。

1936年,艾伯特伍德委员会(Abbot-Wood Advisory Commission)的报告也倡导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通过该报告的号召,印度各邦纷纷建立了当时的新型学校,即综合技术学校(polytechnics)[3]。

1944年,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报告(Central Advisory Board of Education)提到,学校教育不应该只对学生传授学术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功能,建议通过分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制教育进一步分化学生的学校教育指向性。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后,政府意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印度摆脱了殖民地的性质,在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下,印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并逐步在普通学校教育中推行教育职业化(Vocationalisation of Education)。

1948年,大学教育委员会(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Commission)建议开办中间学院(Inter-mediate Colleges)。开办的目的是要将普通教育进行职业化,以便具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需求的学生[4]。此阶段,印度各地纷纷建立起了这样的新型学校。同时,为了培训这种新型学校的教师,印度在四个地区建立了教育学院。但由于各种历史性的原因,这种尝试失败了[5]。

1966年,科撒里委员会(Kothari Commission)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建立“10+2+3”的新学制等建议,这些建议为后来的《国家教育政策》内容奠定了政策基础,对印度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1977年,印度政府开启了高中教育职业化规划,鼓励各邦政府在“10+2+3”学制的第二阶段(即高中阶段的11、12年级)实施职业教育。规划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在150个地区进行职业调查,在选定的40个地区引入职业课程;二是中央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予大力的资助[6]。在印度政府大力推行学校教育职业化的同时,各邦政府也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陆续在“+2”阶段(即高中阶段)实施教育职业化。但这一时期,从总体上看,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推行中等教育职业化做法的邦并不多。多数邦在教育职业化的问题上并不重视,同时也不愿意轻易尝试。

到了20世纪80年代,印度职业教育改革愈来愈被印度政府所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成为印度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1985年,全国教育职业化工作组(V.C.Kulandaiswamy Committee)全面考察了职业教育规划,并为此规划的扩展拟订了指导纲要。该纲要推动中央于1988年2月开启的中等教育职业化规划,特别是为促使国家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为高中教育职业化发展拨款10亿卢比有着重大意义。在1988—1989年间,已经有20个邦在“+2”阶段(即高中阶段)实施了职业化教育[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对教育事业愈加看重,同时带动社会各界对中等教育职业化和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技能课程规划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议和资金支持,这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印度政府和教育界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力改革,但社会大众依旧停留在过去的教育观念上,重学术性教育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依旧缓慢。

(二)高等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相较于职业教育发展艰难的中学阶段,作为政府教育资金主要支持的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且发展迅速。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W.舒尔茨首次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关系,而且发现大学阶段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较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是最大的[8];印度教育也因此将高等教育阶段作为着力点,以点带面促进教育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发展。

在印度,进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起源于早期的高等工程教育。从1842年在马德拉斯的古因迪(Guindy)建立的第一所工业学校开始,印度陆续建立了加尔各答土木工程学院、浦那工程学院、鲁尔基工程学院、维多利亚朱比莉技术学院、孟加拉工程学院等高等工程类院校。

1946年,印度成立了半官方的事业机构——“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The All India Council for Teehnieal Edueation)”,旨在更好地发展技术教育。在“二五”和“三五”计划期间,印度建立了一大批专门技术院校,其中,包括20所区域工程学院(Regionaol Engineering Colleges,简称REC)。近年来,印度还将以往的17所区域工程学院(REC)升格为国家理工学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Teehnology,简称NIT)。此外,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印度政府计划在所有邦建成印度信息技术学院。截至2007—2008学年,印度已共有52所中央拨款的科技工程类高校,其中包括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s)7所、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简称IIMs)7所、印度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eienee,简称IIS)1所、国家理工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Teehnology,简称NITs)20所、印度信息科技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ehology,简称IIIT)4所等。总体来看,印度工程技术类院校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学位教育类的工程技术院校的增长尤为明显(见图1)[9]。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工程技术院校办学的浪潮下,印度培养出了大量科技工程类人才。2004年,印度工程类本科毕业生为35万人,而同期美国仅仅为7万人[10],英国则为2.5万人。且印度本科工程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并不亚于欧美等科技大国,广受世界各地欢迎,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印度对工程技术人才(包括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

印度政府将教育的主要政策、资金都向高等教育和技术教育倾斜,使得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发展极为迅速,培养出的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进入了社会经济的各个工程领域,极大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增长。进入21世纪,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其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IT产业的大力发展是分不开的,而IT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软件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都来自于高速发展的工程院校。在以高等工程院校为着力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以点带线地推进了印度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全国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以及带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迅速发展。尤其进入21世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印度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院校数量已经呈倍数增长。

虽然印度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弊端也显现出来。

二、探寻印度理工学院: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翘楚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是印度乃至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印度在独立初期对工程技术院校建设高质量高规格要求下的产物,它参照了欧美同类高水平理工院校,并在国际协作的力量下建设而成,建立伊始就具有相当高的办学水平。印度理工学院不只是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也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技术类人才。

1951年,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印度在卡拉格普尔(Kharagp)开办了国内第一所IIT,此后又在其他国家的援助下陆续创建了4所,分别是1958年在孟买建立的IIT、1959年在坎普尔建立的IIT、1960年在马德拉斯建立的IIT和1961年在德里建成的IIT。这时期印度还颁布了多项法案,以提升印度理工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在1961年通过法案将后4所新建的IIT也全部升格为“国家重点大学”,并放开其招生和学校建设发展等自主权。时至今日,IIT又增设了古瓦哈蒂(Guwahati)、鲁尔基(Roorkee)两地的院校,作为印度顶尖的技术教育院校在总体数量上达到了7所。

印度理工学院培养的各类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IT类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在各国的科技中心地带,尤其是美国硅谷都吸纳了大量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印度理工学院使得印度软件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极高声誉。

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选拔考试要求苛刻,每年超过30万名成绩优异的中学生参加印度理工学院联合入学考试(Joint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JEE),录取率却不到2%[11]。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IIT,二流的才念哈佛。JEE考试的科目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分初、复试两次考试,初试成绩位于前60%的学生才能进入复试。因此,IIT的生源优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精英中的精英,毕业后进入社会各界都受到了极大的认可和欢迎[12]。

政府的倾力支持使得IIT获得了其他类院校无法比及的政策及资源优势。IIT现有7所分校,共三万多名学生,每年国家拨付的经费共10亿卢比左右。这样的经费投入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同类高水平院校相比并不算多,但是与印度政府每年给其他数千所理工类院校拨款加起来的3 000多万卢比相比,对IIT的投入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以2010年到2013年的数据为例,可以看出印度政府向IIT明显的政策倾斜(见表1)。

在2010—2011年度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向的总支出中,IIT获得的拨款占实际计划支出23.35%,而其他理工院校共占2.35%;2011—2012年度和2012—2013年度也基本相同;在实际非计划支出中,IIT所获拨款在三年中均占据一半左右,而其他理工院校所获拨款加起来的占比最高时也只有10%左右。可见,IIT的学生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相当充盈。

通过苛刻的选拔和培养,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IIT的学生早已经具备了所在行业的一流专业水准。每年年底,各大跨国企业都会到7所印度理工学院招聘职工。在IIT建校50周年之时,印度理工学院在美国硅谷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盛赞它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校之一,且IIT对世界计算机产业有着卓越的贡献。

IIT的校训是用脑力建国,这也是印度在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一理念促使印度迅速崛起,成为了当今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世界很多大的公司在这里都设立了研发基地,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发展,也使得印度IT产业及其人才的培养更加优质地发展。

三、解析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独具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

(一)企业大学与NIIT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NIIT)是企业办的学校,是企业背景和理念下全新的学校实践教育,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气息和办学思路。

随着不少跨国大型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产品成果的制作经验,政府意识到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在培养社会及产业界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及实践优势。同时,这些企业也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新生代人才补充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自主办学就是一条合适的人才培养道路。为了突破培训机构不能进行系统化人才培养的桎梏,企业需要创办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自主权。因此,印度政府考量后在政策上鼓励一些大型公司创办自己的大学,使得有系统化培养模式、规范的学制及一整套课程体系的企业大学应运而生,取代了培养质量不高、追求“短平快”的教育培训机构的低水准人才培养。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就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產生的一种典型的企业大学。

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于1981年成立于印度首都新德里,如今覆盖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发展的教育培训中心多达5 000多所,累计培训学员达200多万人次,是当今印度在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培训学校。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本身是一家知识型的大规模企业,主打的是IT教育,而非纯粹的产品服务型生产企业,因此,它必然要掌握大量来自于世界各地,尤其是产业前沿的信息技术资源。与其他单一从事IT培训的厂商不同,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是以IT服务和软件出口作为主要业务,在此基础上进行IT产业教育培训,其产学研高度一体化使得三者互动协同发展。它不再以高校为载体,而是自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级培训和研发学校,具有等同于高等院校教育的性质。

如今的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在全球极具影响力,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与众多全球知名的IT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为这些知名公司提供咨询及发展的各类方案的同时,也能把握IT产业界的最新动态,这是最具共赢效益的合作发展形态。其中,国家信息技术学院被微软认为是全球最佳的培训合作伙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微软公司在美国以外第一家为其提供培训课程资源的企业。NIIT还是国际IT巨头在全球的培训合作伙伴。可见,印度以企业办大学的形式而产生的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校与高技术产业界在教育方面的关系,在特殊的人才培养道路上更加密切[13]。

同时,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作为在全球IT行业的产品服务和教育培训中居于领军地位的企业大学,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大量的分校,不仅为各国培养了大量的IT产业人才,更让印度的IT产业享誉全球。1997年,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在中国上海成立了上海PCEC·NIIT学院,开设软件工程师及软件专家的培训课程。此后,国家信息技术学院迅速进驻了中国IT行业培训,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迅速发展。目前,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在中国上海、武汉、成都、长沙、厦门、西安、南京、常州等地的IT产业园区及高校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并在中国建立了百余家NIIT的软件教育中心,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IT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另外,在印度的软件产业发展成就和NIIT的全球影响力下,越来越多有志于从事IT软件行业的年轻人也选择去印度留学。

(二)NIIT的培养模式分析

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源于其本身独特且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为了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使其具备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与微软、SUN、甲骨文、GA等位于国际尖端的软件公司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些公司的最新技术资料,再由业内专业人员编写成最新教材。实时更新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使教材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和适用性。同时,NIIT的教学非常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相应课程的创编和实习锻炼,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大企业的欢迎。

在教学方法上,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提出了著名的MALC方法,即“基于案例的学习设计”,也叫榜样学习法,具体培养过程包含五个环节,每一步骤直接清晰、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效性[14]。(如图2所示)。

在教学模式上,NIIT以适应市场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提要求,教学过程采用“推进式”教学,具体过程为:一是提出实际问题;二是制定学习计划;三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四是验证提供的方案;五是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相关领域的拓展,保证了知识的联系性和全面性,有效构建了知识结构体系[15]。

在课程设置上,NIIT对软件领域的知识在系统分类后进行了重点选择,在注重教学内容全面性的同时,强调有意识地选择输送给学生的信息,只让学生去关注那些真正对实践有实用性的信息。在教学内容筛选上,以深入研究教学所涵盖的知识点为基础,将教学内容提炼并形成一个前后关联的“知识链”,让学生更易于系统性地掌握。

NIIT在每个学期都开设“信息搜索和分析技能(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简称ISAS)”课程,设置ISAS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首先,每5个人为一组,在与IT相关的领域里选取一个主题;其次,每组中再将选题更加细致地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最终汇总成一篇专题报告。在这個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选题、分工以及最终的报告等,并对该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分析。

在NIIT的教学和课程设置模式下,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获取最新的课程知识,也对学生的实践及关注实时信息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样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四、思考与启示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除了传统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学校联合办学外,寻找一条更接近市场、直接贴近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培养道路,使人才在技术产业中发挥作用,才更能适应信息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印度理工学院与NIIT为代表的新型学校的建立,实现了这一要求。这是在传统优势院校基础上的新型院校建设,它们不仅顺应了信息技术时代潮流而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具有印度特色的新型高校建设模式的道路,是新型学校实践的成功典范。综合前面的分析,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及启示。

第一,国家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财政资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可以让院校自由发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从而保证学术自由、办学自主。充足的经费可以使高校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硬件上得到保证,在软件上得到发展,为产学研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政府应给予职业院校高度的人才培养及办学自主权。政府的政策和财政倾斜必然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受政府政策的约束。政府必须给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使高校办学更有灵活性,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政府也应鼓励大型企业组织建立企业大学,印度的经验显示,企业办大学成功填补了传统优势院校的不足,可以形成双向互补的社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办大学有直面市场和站在信息前沿的优势,与行业合作,有着大量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和良性互动,能够实时更新课程以适应全球时代的最新要求。从以NIIT为代表的企业办大学可以看出,企业办学在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通过企业办大学培养,因此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依附企业办学延伸到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去,根据企业办高校的入学素质标准,制定相应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有利于企业办高校技术人才高质量培养的稳定性。

第二,高校技术教育发展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的资助是高校赢得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代表社会需要的企业的科研要求,可以使高校的科研和技术人才培养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高校也能更加便利地获得社会资源。企业也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宝地,能与高校进行合作的企业本身有着成熟的生产运营模式,可以让人才培养更有效率,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要在依托高校力量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园区的建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专门化的平台是高校产学研一体化以及高品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和平台。同时,产业园区也将作为最前沿的技术及产品生产的集成地,使高校信息技术资源获得和人才培养都具有更高的效率。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取得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产学研一体化水平。

第三,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职业院校要以严格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及时对学生的学业、技能进行考核。学校要有完备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技术人才培养要使其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充分的技能实践机会,如校内车间、企业、产业园区实践等等,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务兼备。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加强专题教学,注重知识结构的纵深发展。学生的专题学习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知识结构可以向纵深及横向性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专题学习也强调小组协作的作用,团结协作精神更能帮助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升,也是社会分工协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3]RASHTRIYA T. Vocational Education[M]. New Delhi: A.P.H.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8:118.

[2]Hunter Education Commission[EB/OL].[2008-02-02].http://www.indianetzone. com/23/hunter_education_commission.htm.

[4][6]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Vocationalisation1978[EB/OL].[2007-05-30]. http://education.nic.in/cd50years/q/34/3S/343S0201.htm.

[5]屈书杰,孙慧佳.印度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出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4-58.

[7]AGGARWAl J C.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Mo-dern Education[M]. New Delhi:VIKAS Publishing House PVTLTD, 2004: 34.

[8]李学术.从创新视角对舒尔茨贫困经济学的再认识[J].中国软科学,2007(7):105-114,146.

[9]KHANDELWAL C V.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kill Building Through Public-Private Participation: Opportunities & Constraints[R]. New Delhi, 2007.

[10][美] GEREFFI G, WADHWA V, RISSING B, et al.美、中、印工程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实证分析[J].孙琪,王景枝,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2.

[11]刘艳菲.印度理工学院的IT人才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2]杨思帆.当代印度高校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结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3]杨思帆.当代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联结研究——印度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4]李洛.导入印度NITT模式,提高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水平[J].比较教育研究,2004(2):36.

[15]张立.印度NIIT教育的特色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57.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印度培养
如果可以去印度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最高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