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献礼剧成功因素探究

2022-03-08谢欣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旋律

谢欣铭

【摘要】《大江大河》以一副副鲜活的时代弄潮儿的面孔为抒写对象,通过记录三位典型人物,折射当年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变化和发展。从宏大背景处着眼、微末叙事处入手、深入灵魂处思辨、平实浅近处表达,铺就了一幅改革开放前十年的全景图。本文将以电视剧《大江大河》为例,探究主旋律献礼剧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大江大河》;国产剧;献礼剧;主旋律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88

电视剧《大江大河》将历史背景锁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十余年间,讲述改革开放先行者们“摸着石头过河”,在变革浪潮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没有顺风顺水的“主角光环”,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物设定,有的只是一份“不可能,我不信”的执拗,一种“选择站在正确一边”的胆识,一个“不想辜负这个时代”的宣言,却能跨越年代引起共鸣,打动无数观众。

1. 为奔跑者树立精神肖像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在万籁俱寂中奋起勃发,他们在百舸争流中永葆初心。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三位主人公,一人一溪流,哪怕路途中遇到再多艰难险阻,最终也会汇聚成大江大河。剧中的三位主人公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是时代浪潮下的“弄潮儿”,他们顺应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也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浪潮。“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再贴切不过。

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后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宋运辉天资聪颖,却出身不好,受尽歧视,但是把握住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机会,上大学、包分配、下基层,成为一名国企技术人员。变革的浪潮中,早熟刻苦的宋运辉醉心钻研技术改革,竭力远离一切权势纷争,一步步的晋升为大型国企厂长,是国有经济形态的代表人物;雷东宝是一名复员军人,在乡村改革的浪潮中,他作为村支书带领小雷家全村人紧跟政策,承包到户,办砖厂、电线厂,走在时代的前沿。是雷厉风行的实干派,亦是带动改革的先行者,是集体经济形态的代表人物;杨巡,剧中人称“杨小馒头”,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他从走街串巷卖馒头起家,后来成为个体户。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一路摸爬滚打艰难坎坷,又每每绝境逢生。踩在时代的鼓点上,走南闯北,奋斗不息,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三人的成长历程相对独立,但也有交叉。雷东宝是宋运辉的姐夫,他的大包干计划、养猪场电线厂的建立和收入分配改革都源于小舅子宋运辉作为大学生以及后来的国企技术人员对最新政策的准确传达和把握。他的电线厂建成以后,其扩大销售的渠道又是通过杨巡这个个体户来完成。宋运辉成为厂长后成为杨巡在东海的靠山,对他颇多关照。剧中建构了三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社会关系,这便巧妙地暗示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整体面貌,传达了对我国复杂的经济结构的认识以及态度——即无论是国有、集体,还是个人经济,它们都不是对立矛盾的存在,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帮助的整体。

循着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的成长脉络,我们会发现他们并非完美人物,更没有主角光环,他们在事业上也曾屡遭挫折甚至陷入困局、情感上也曾求而不得与幸福擦肩而过。他们失意着也奋斗着、踌躇着也前进着。这些人物形象坦荡磊落地挺立于时代,引发着观众的共情。三位主人公、三条线索平行展开,又互有交叠,同时驱动整个故事发展,勾勒出一幅恢宏的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画卷。

2. 对历史场景的质感建构

《大江大河》取得成功,除了扎实的剧本,更离不开制作团队的努力,在演员团队、摄影团队、美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让这部剧呈现出优良的质感。

在拍摄画幅上,制作团队将国际拍摄电影最先进的技术使用在电视剧上,首次在国产电视剧使用画幅比为2.66∶1的超宽电影画幅拍摄。采取这个画幅进行拍摄,不仅营造出了视觉的“电影感”,也恰当地与叙事与表达相呼应。群像戏中,镜头拉远,精准到位的服化道细节在画面中尽皆呈现,超宽画幅如同在观众眼前展开一幅时代风貌画卷。

该剧的镜头调度也根据环境进行了风格调整,农村戏份用十分冷静的运镜,从客观的视角去反映农村的变化,偏写实风,更像一个老者徐徐地讲述着沧桑巨变。而城镇、大学、工厂的戏份,则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去体现矛盾冲突和宏大场面,造成观众介入这个激情年代的视觉感。而在剪辑过程中,故事节奏的快速推进,让故事更符合主流观众群的口味。

《大江大河》做到了对历史年代的真实还原。制作布景团队力求真实精细,极力还原了那个时期的场景。大到革委会办公楼、绿皮火车,小到主角身上磨损的红背心、洗到泛黄的白衬衫,甚至一闪而过的保温瓶、电影海报,剧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年代感符号,既符合时代气息又散发着生活的温度,触动了时代经历者的神经,也让年轻观众都产生了极强的浸入感。制作团队还对地域文化进行了充分挖掘。搭设的场景充分还原了中国农村20世纪80年代的风貌,还有古典的徽派传统建筑,让整部剧集充满乡土诗意。

剧中还有诸多细节彰显着制作团队的用心。他们正是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历史和艺术、纪实和虚构中找到了平衡点,并以高度的自觉的美学追求,为观众呈现了一部高艺术价值的电视剧。

例如,宋运辉站在县委门口背人民日报的场景中,后面的黑板报里“完整”的“整”字写作了二简字版本。所谓二简字,顾名思义就是对汉字进行二次简化,来源于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这些字很多都是常用字,有一些是借用了原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了二次简化。比如“餐厅”的“餐”写作“歺”,“街道”的“街”写作“亍”。直到今天,很多六零后、七零后還习惯于书写二简字。这个字出现在黑板报上,充满时代特色,也足见制作团队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还有一个十分体现编剧功力的情节。小梁思申的外公从美国回国,给外孙女带了四听可口可乐。小梁思申把一听可乐当作了礼物送给了宋运辉,并在把可乐放在桌上时对宋运辉说“Have a coke and a smile”(“可口可乐添欢笑”),这是可口可乐公司1979年的广告语。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语会根据时代特色频繁更换。这一条广告语的灵感来源,正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建交,意味着可口可乐也重返中国,这条广告语正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澎湃”。宋运辉喝可乐这个情节发生在1980年,中美建交之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梁思申的外公返回故土,为国内的亲人送上了“添欢笑”的饮料,不仅仅是对晚辈的疼爱,更是传递了一种时代的讯号。而宋运辉喝可乐,正好与前面他在给小学生讲授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相呼应。它告诉我们,一种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3. 记录时代更照亮人心

扎根现实的“时代剧”,可以打破年龄壁垒,引发更广共鸣,让主旋律更响亮。《大江大河》的现实感构建主要来自于大时代背景之下,小人物的境遇与性情。一个以“时代”为命题的剧作,当它将焦点聚落在小人物的压抑与抉择的时候,人们对“命运”不自觉的思索便会油然而生。这份思索,既是对剧中人物的共情,也是对时代之下自身生命经验的镜像式的观照。

当宋运辉执着而倔强地背了两百多遍人民日报社论,就为了给自己争取到上大学的机会时,我们谁会取笑他的“痴”?我们更多地,是在见证时代面貌之余,反思曾经历过压抑的我们自己,那或明或暗又微不足道的反击与抵抗。飞蛾扑火式的诵念,透过红背心上发白的汗渍、透过宋运辉倔强又木讷的眼神、透过小石头划过的一遍遍“正”字,把字字句句都念进了我们心里——那遥远的社论也曾是我们内心里激荡过千百遍的年少的宣言,也曾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的无能为力的孱弱的执拗。

胡智锋老师曾说,好的“主旋律”作品应该具备四个“有”,即有种、有货、有料、有趣。敢于揭露,具有哲学启发和现实意义的同时,还有趣味。这便是此类题材最难掌握的叙事节奏的问题。因为“现实”离我们普通观众太“近”,于是就很难拉开一个适合“审美”的距离。《大江大河》却能够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之中,找到生活“趣味”的缝隙,以幽默而清新的“田园诗”般的细节表现,调节了故事的节奏。这个作用,主要由宋家姐弟的日常、安云大学209宿舍的故事和雷东宝这一人物来承载。特别是宋运萍与宋运辉的姐弟之情,生活化十足的交流与互动,饱含的却是质朴的关切与爱护,趣味与感情并举的日常生活,为这部作品的恢弘底色注入了更加温情脉脉的光彩。

照亮人心,是以激昂的正能量主题振奋人心,注重创新与细节的创作尊重观众审美,为不同题材的创作赋予“正剧”品格、“正大”气象。作品可以表现人们曾经历的苦难,但要朝着一个明亮的方向,给社会和观众以积极意义。真实、真诚、真挚,当创作者秉持这种“真”来面对观众,观众绝不会辜负创造者。观众是宽容的,对创作的用心、用功、用情会由衷点赞;观众也是毫不留情的,而今我们来看《大江大河》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献礼”这一“政治任务”,而是在光怪陆离的娱乐时代,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那就是如何讲好我们这个时代亟需的现实主义故事。它应有启发现世思考的自觉,引人产生共情的力量,聚焦平实人物的深度,调节叙事节奏的趣味,以及完成人物塑造的优秀表演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重组与映射,完成了人性的探索与追问。

4. 结语

《大江大河》结束了,它所描绘的时代的巨浪,将载着老者的记忆、年轻人的奋发奔向更为深远的彼岸。而它观照今时今日的我们的时代与生活,文化与艺术,价值将远不仅仅是致敬和献礼这么简单。《大江大河》中再现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们在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奋斗与觉醒,但最打动人的是“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是“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可阻挡”的人生姿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大江大河,奔流不息才是它最迷人之处。

参考文献:

[1]韩磊.《大江大河》:一部“献礼剧”的时代质感[J].当代电视,2019(08):8-10.

[2]燕道成,谈阔霖.时代之潮与人心之美——电视剧《大江大河》的敘事美学[J].中国电视,2019(05):34-37.

猜你喜欢

主旋律
怎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操性探微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新时期地方影响力拓展:紧扪绿色主题整合传播力量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浅析当下中国历史传奇剧的成功之路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
报纸编辑的社会责任